车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291958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0-30 21:49
一种车身装置,包含在结点处连接至其他侧向结构件以形成乘客舱以及车辆前端的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具有位于乘客舱下侧的纵向构件和设置于车辆前端的前端纵向构件,乘客舱的前端区域具有地板横向构件、挡泥板横向构件、电枢横向构件以及侧向设置的A柱组件,地板横向构件与挡泥板横向构件以及与侧向结构件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下梯形结构,挡泥板横向构件与电枢横向构件以及与其余侧向结构件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上梯形结构,上梯形结构和下梯形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乘客舱的脚部空间,其中前端纵向构件中的一个铰接至挡泥板横向构件的结点,上梯形结构的侧向设置的结构件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每个车身侧面:挡泥板横向构件的结点连接至电枢横向构件的结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装置,其包含在结点处连接至其他侧向结构件以形成乘客舱和车辆前端的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具有位于乘客舱下侧的纵向构件和位于车辆前端的前端纵向构件,所述乘客舱的前部区域具有地板横向构件、挡泥板横向构件、电枢横向构件以及侧向设置的A柱组件,所述地板横向构件与挡泥板横向构件以及与侧向结构件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下梯形结构,所述挡泥板横向构件与电枢横向构件以及其余侧向结构件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上梯形结构,从而使所述上梯形结构和下梯形结构之间的空间形成乘客舱的脚部空间,前端纵向构件中的一个铰接至挡泥板横向构件的结点。所述车身装置为自承式。其包含车身特有的壳体、铸件以及型材构件,其可以以示例性的简化方式描述为连接至侧向杆状结构件的杆状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所述车身装置以实质上对称的方式构造。
技术介绍
US6,705,670号美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通用的车身装置,其具有可接受程度的强度,但却以损失乘客舱的脚部空间的内部空间构形为代价。然而,它是一种在简图中作为由连杆组成的空间框架示出的自承式车身装置。脚部空间被在端点撞击侧向结构件的所谓的拉杆减少。当前端纵向构件将力引入上梯形结构的侧向结构件时,会在侧向结构件的横向上产生分力使A柱组件侧向向外弯曲,也就是说,A柱组件被弯曲分离。为了抵消A柱弯组件曲分离的影响,该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拉杆作为上梯形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承式车身装置,其改善了乘客舱的脚部空间区域的内部空间构形并具有良好的强度。已经发现,该目的在上梯形结构的侧向设置的结构件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每个车身侧面时实现:挡泥板横向构件的结点连接至电枢横向构件的结点。上梯形结构由此发生变化。侧向结构件被定位为向外并向上,并导致电枢横向构件成为上梯形结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此电枢横向构件实现了现有技术中拉杆的功能,从而不再需要拉杆。下梯形结构和上梯形结构之间的空间也因此更大。另外,省去了A柱组件的弯曲应变,由此可以省略额外的拉杆或者以明显更简单的方式构建拉杆。所述车身装置的强度还可通过以下措施进一步改进:位于乘客舱地板上附加的二级纵向构件,该二级纵向构件铰接至地板横向构件的二级结点,以及在铰接至地板横向构件的每个二级结点之处将该二级结点连接至前端纵向构件也连接至挡泥板横向构件的结点的内结构件。如果压力在前端纵向构件的纵向方向上作用于车身侧面并传输至挡泥板横向构件的结点,该力在该位置分开,并部分传输至上、下梯形结构的侧向结构件,部分传输至连接至地板横向构件的二级结点的结构件。作为内结构件和二级纵向构件的结果,与现有技术所知的仅通过“主”外部纵向构件吸收的力相比,车身装置能够在该位置吸收更多的力。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附图例示并通过参考多个附图进行描述,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对根据图1的车身装置的改进的示意图;以及图3为依照图2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装置的轮廓透视图。附图标记1车身装置2.乘客舱3.车辆前端4.纵向构件5.下前端纵向构件6.上前端纵向构件7.地板横向构件8.挡泥板横向构件9.电枢横向构件10.上挡风玻璃横向构件11.A柱组件12.下侧向结构件13.上侧向结构件14.侧向结构件15.前横向构件16.二级纵向构件17.内结构件K7.结点K7'.结点K8.结点K9.结点T1.下梯形结构T2.上梯形结构具体实施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装置1为自承式车身,包含车身特有的壳体、铸件以及型材构件。图1示意性、对称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身装置。相应地,该车身装置具有乘客舱2,其包含在结点处通过侧向结构件相互连接的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乘客舱2还进一步包含车辆前端3,其也包含纵向构件、横向构件和侧向结构件。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形成定义乘客舱2结构和车辆前端3结构的空间格网。所有车身装置的纵向构件和侧向结构件均成对对称设置。在乘客舱2的下侧具有纵向构件4并且下前端纵向构件5和上前端纵向构件6设置于车辆前端3。地板横向构件7、挡泥板横向构件8、电枢横向构件9和上挡风玻璃横向构件10设置为乘客舱前部区域中的横向构件。另外,车身装置具有将纵向构件和/或横向构件相互连接的侧向设置的A柱组件13以及侧向下结构件12以及侧向上结构件13。每种情况还进一步具有将下前端纵向构件5连接至上前端纵向构件6的侧向结构件14。在车身的每一侧、地板横向构件7的各自端部具有铰接纵向构件4中的一个的结点K7。挡泥板横向构件8的各自端部具有铰接下前端纵向构件5中的一个的结点K8。电枢横向构件9的各自端部具有铰接上前端纵向构件6中的一个的结点K9。下前端纵向构件5在其面向远离乘客舱2的端部连接至前横向构件15。地板横向构件7与挡泥板横向构件8以及下侧向结构件12一起形成下梯形结构T1。挡泥板横向构件8与电枢横向构件9以及上侧向结构件13一起形成上梯形结构T2。挡泥板横向构件8既是下梯形结构T1的一部分,也是上梯形结构T2的一部分。其连接梯形结构T1和T2的短平行边。上梯形结构T2和下梯形结构T1之间的空间形成乘客舱2的脚部空间。图2示出了对根据图1的车身装置的改进。所有对应的部件因此具有与图1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另外,乘客舱2的地板上具有二级纵向构件,其铰接至地板横向构件7的二级结点K7'。另一内结构件17铰接至每个二级结点K7'并将二级结点K7'连接至前端纵向构件5连接至挡泥板横向构件8的结点K8。如此,通过前端纵向构件5施加的力通过二级结点K7'穿过附加的内结构件17传输至二级纵向构件16。与现有技术所知的仅通过“主”纵向构件来吸收力相比,车身装置能够在该位置吸收更多的力。图3为自承式车身装置1的透视图。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在之前的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侧向结构件在本实施例中构造为车身特有的金属板构件。基础结构对应于图2所示的实施例。所有根据图2的实施例所包含的部件在图3中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车身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身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含在结点处(K7、K7“、K8、K9)与其他侧向结构件连接以形成乘客舱(2)以及车辆前端(3)的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具有位于乘客舱(2)下侧的纵向构件(4)和设置于车辆前端(3)的前端纵向构件(5、6),乘客舱(2)的前端区域具有地板横向构件(7)、挡泥板横向构件(8)、电枢横向构件(9)以及侧向设置的A柱组件(11),其中所述地板横向构件(7)与挡泥板横向构件(8)以及与侧向结构件(12)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下梯形结构(T1),所述挡泥板横向构件(8)与电枢横向构件(9)以及与其余侧向结构件(13)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上梯形结构(T2),从而所述上梯形结构(T1)和下梯形结构(T2)之间的空间形成乘客舱(2)的脚部空间,其中前端纵向构件(5)中的一个铰接至挡泥板横向构件(8)的结点(K8),其中,上梯形结构(T2)的侧向设置的结构件(13)以如下方式设置在每个车身侧面:挡泥板横向构件(8)的结点(K8)连接至电枢横向构件(9)的结点(K9)。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4.16 DE 10201220620091.一种车身装置(1),其特征在于,包含在结点处(K7、K7'、K8、K9)与侧向结构件连接以形成乘客舱(2)以及车辆前端(3)的纵向构件和横向构件,具有位于乘客舱(2)下侧的纵向构件(4)和设置于车辆前端(3)的前端纵向构件(5、6),乘客舱(2)的前端区域具有地板横向构件(7)、挡泥板横向构件(8)、电枢横向构件(9)以及侧向设置的A柱组件(11),其中所述地板横向构件(7)与挡泥板横向构件(8)以及与侧向结构件(12)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下梯形结构(T1),所述挡泥板横向构件(8)与电枢横向构件(9)以及与其余侧向结构件(13)中的两个一起形成上梯形结构(T2),从而所述上梯形结构(T1)和下梯形结构(T2)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约恩·希尔曼延斯·比克纳迈克尔·凯姆斯克劳斯·斯特普奇乌维·瓦格纳
申请(专利权)人: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