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冲压成形品。该冲压成形品(1)具备顶板部(3)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5)而与顶板部(3)相连的侧板部(7),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顶板部(3)且与折曲部(5)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9)。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在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上抑制或防止发生冲压成形后的回弹,并抑制或防止发生扭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压成形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成形品,尤其涉及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的冲压成形品。
技术介绍
已知有一种冲压成形品(冲压产品),例如车顶侧轨增强件等那样,沿长度方向具有大致有檐帽形断面或大致“コ”字形断面,且上述断面的侧壁部(侧板部)沿长度方向弯曲(折曲部是弯曲的)。过去的冲压成形品为了防止或抑制线长差引起应力差而导致扭曲,要在侧壁部设置向该侧壁部的厚度方向折曲或弯曲的线长差吸收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特开2009-734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而弯曲后的冲压成形品通常会在冲压成形品上发生回弹及由此产生的扭曲。即,在图18、图19所示的那种断面(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断面)为“コ”字形、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300上,会发生图20所示的回弹,会在冲压成形品300上发生很大的扭曲。需要指出的是,图20是将彩色的附图用黑白来表示明暗度,既难以看清,又可能使强度的分布与本来的附图不同。为此,如必要的话,申请人可以在以后提交与图20对应的彩色附图。图20中的“基准”是指冲压成形品的形状的目标值(目标的产品形状)。另外,“+”是指回弹的方向为断面外侧,“-”则是指断面内侧方向(图3、图11、图14、图17亦如此)。另外,如果像上述现有例子那样在侧壁部设置向该侧壁部的厚度方向折曲或弯曲的线长差吸收部,则虽然能够防止或抑制扭曲的发生,但线长差吸收部的折线会成为起点,由此会降低冲压成形品的强度。例如,如果针对设有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和图8所示的弯曲部(阶差)44、46的成形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3的左右方向(上述专利文献1的图8的上下方向)施加压缩负荷,就会在该阶差44、46之处产生弯矩,会降低冲压成形品的强度。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能够在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上抑制或防止冲压成形后的回弹的发生,并且抑制或防止扭曲的发生。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的侧板部,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侧板部设置一对,一方侧板部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另一方侧板部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一方侧板部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为曲线状且与所述各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俯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在俯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侧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在侧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冲压成形品的基础上,所述侧板部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只设置一个,且经过一个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为曲线状,并且所述凹部的底部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的一对侧板部,其特征在于,具有弯曲成圆弧状且设于所述顶板部的凹部,一方侧板部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另一方侧板部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一方侧板部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冲压成形品,能够在折曲部弯曲的冲压成形品上抑制或防止冲压成形后回弹的发生,并抑制或防止扭曲的发生。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2中(a)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表示(a)中的IIB-IIB断面,(c)表示(a)中的IIC-IIC断面。图3中(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IIIB-I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IIIC-IIIC断面的图。图4中(a)是与图2中(a)同样的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c)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图5中(a)、(b)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c)是与图2中(b)、(c)对应的图,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剖视图(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剖视图)。图6是与图2中(b)、(c)、图5中(c)对应的图,是变形例的冲压成形品的剖视图(由与长度方向正交的平面形成的剖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8中(a)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是表示(a)中的VIIIB-VI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VIIIC-VIIIC断面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10中(a)是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侧视图,(b)是表示(a)中的XB-X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C-XC断面的图。图11中(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IB-X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C-XIC断面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13中(a)是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侧视图,(b)是表示(a)中的XIIIB-XI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IIC-XIIIC断面的图。图14中(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IVB-XIV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VC-XIVC断面的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16中(a)是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是表示(a)中的XVIB-XV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VIC-XVIC断面的图。图17中(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VIIB-XVII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VIIC-XVIIC断面的图。图18是现有的冲压成形品的立体图。图19中(a)是现有的冲压成形品的俯视图,(b)是表示(a)中的XIXB-XIX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IXC-XIXC断面的图。图20中(a)是表示现有的冲压成形品的回弹量的立体图,(b)是表示(a)中的XXB-XXB断面的图,(c)是表示(a)中的XXC-XXC断面的图。附图标记说明1、1a、1b、1c、1d冲压成形品3顶板部5、5A、5B折曲部7、7A、7B侧板部9凹部11底部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冲压产品)例如作为车顶侧轨增强件等车辆结构用的成形件使用。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压成形品1具备顶板部3和侧板部7。侧板部7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5而与顶板部3相连。另外,冲压成形品1例如通过将平板状的材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的侧板部,其特征在于,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3.29 JP 2012-0755481.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部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所述冲压成形品具有设于所述顶板部且与所述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成圆弧状的凹部,所述侧板部设置一对,所述侧板部中的一个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一侧形成的第一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所述侧板部中的另一个则经过在所述顶板部的另一侧形成的第二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且向与所述侧板部中的一个相同的一侧突出,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各折曲部之间,所述凹部的底部形成为曲线状且与所述各折曲部逆向地弯曲,所述第一折曲部和所述第二折曲部俯视时弯曲成圆弧状,并且在俯视时,表示所述凹部的底部的圆弧的中心隔着所述顶板部而位于与所述各折曲部的圆弧中心相反的一侧。2.一种冲压成形品,具备顶板部和侧板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部经过弯曲成圆弧状的折曲部而与所述顶板部相连,所述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桥本保治,手束勇介,
申请(专利权)人:东普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