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自动向前完成刨削的手持式电刨,由把手、电机、传动部件、刀轴、刀片、底板、出屑系统、驱动把手、驱动轮及驱动调节旋钮等组成,其特征在于:电机输出动力一部分传到刀轴、刀片等工作部件进行切削工作,同时另一部分动力经传动系统到向前切削驱动系统驱动工具自动向前切削。压下机器前部的驱动把手时驱动轮将驱动机器自动向前切削,松开驱动把手机器便停止向前切削,驱动把手还兼作辅助把手的作用,通过旋转驱动调节旋钮可调节自动向前驱动力的大小还可以根据需要关闭向前切削。该手持式电刨实现电刨向前自动化作业,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电刨,特别是可自动向前刨削的手持式电刨,属于电动工具制造
技术介绍
手持式电刨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领域,给操作者带来极大方便,它的使用不仅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手持式电刨一般设计成轻巧型以便手持作业,工作时操作者手持机器来回运动进行作业,向前时机器底板紧贴工件(木材)进行刨削,机器切削工件会产生一定阻力,操作者需要用力向前推动机器,后退时操作者将机器提离工件回到刨削起点,因此,操作者除了手持机器还需要不时向前推动机器,存在一定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长了容易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向前完成刨削的手持式电刨,操作者可不必用力向前推动机器作业,只需要按下驱动手柄,机器便会自动向前完成刨削工作,实现自动化作业,操作者劳动强度更低、工作效率更高,本专利技术实质上是提供了一种“自动化”工具。本专利技术是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手持式电刨,主要包括把手、开关、电机、刀片、刀轴、底板、调节底板和出屑系统,所述的开关安装于把手内侧,刀片安装在刀轴上,刀轴位于底板和调节底板的间,底板和调节底板位于机器底部,调节底板高度方向可调,出屑系统与出屑口相连,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向前切削驱动系统,所述的向前切削驱动系统与电机相连接。前述的手持式电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向前切削驱动系统与电机相连接,其传动部分至少有一级为皮带或类似带的传动并经过一次反向。电机输出轴经大、小皮带轮通过皮带A到刀轴,刀轴上装有刀片,在刀轴上还有一个小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大齿轮轴上小带轮通过皮带B连接转轴上大带轮,转轴上大带轮同心轮通过皮带C将动力传到驱动轮轴,驱动轮轴安装在支架上,支架安装在转轴上并可绕转轴摆动,支架与驱动把手间有主弹簧,驱动把手与转轴绞连接,即驱动把手亦可绕转轴转动。前述的手持式电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有一副弹簧存在于支架与机壳或调节底板间。前述的手持式电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向前切削驱动系统还有一个调节机构,所述的调节机构为驱动调节旋钮的下部为一段螺杆,主弹簧穿过螺杆,主弹簧上方通过旋在螺杆上的挡块定位。前述的手持式电刨,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向前切削驱动系统至少有一个驱动轮或驱动带及类似的驱动部件。前述的手持式电刨,在机器前部有一驱动把手,驱动把手兼作辅助把手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由把手、电机、传动部件、刀轴、刀片、底板、出屑系统、向前切削驱动系统及驱动调节机构等组成,电机输出动力一部分传到刀轴、刀片等工作部件进行切削工作,同时另一部分动力经传动系统到向前切削驱动系统实现工具自动向前切削。目前手持式电刨电机动力经皮带传动到刀轴,刀轴带动刀片进行切削,底板分前后两块,前面的调节底板可调用以调节一次刨削的深度,出屑系统与出屑口相连用于排出和收集刨屑。本专利技术在现有手持式电刨基础上加设了向前切削驱动系统,电机输出轴经大、小皮带轮减速后到刀轴,在刀轴上设有一小齿轮与另一大齿轮啮合,大齿轮轴再经两次皮带传动到驱动轮轴,从刀轴到驱动轮轴电机动力又进行了减速和反向,驱动轮就有了合适的转速、转向,驱动轮与工件的接触是通过下压驱动把手来实现的,并且主弹簧让驱动轮与工件间的接触保持弹性接触,机器底板不会因驱动轮离开工件,下压驱动把手可以实现机器的自动向前工作,驱动调节机构用来调节向前切削驱动系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实现工具在工件上自动向前工作,操作者不需用力向前推动工具,进一步降低操作者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2.工具可以自动向前工作,操作者不但不会产生疲劳感还能从工作中得到乐趣。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自动向前刨削工作的典型手持式电刨立体图;图2为典型手持式电刨沿机壳中部剖开主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向前切削驱动系统驱动把手未压下(自由状态)主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向前切削驱动系统驱动把手压下(工作状态)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向前切削驱动系统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向前切削驱动系统调节机构局部放大图。其中1驱动把手;2驱动调节旋钮;3出屑系统;4开关;5把手;6转轴;7大齿轮轴;8电机;9底板;10电机输出轴;11刀片;12刀轴;13驱动轮轴;14驱动轮;15调节底板;16主弹簧;17支架;18皮带B;19皮带A;20大齿轮;21小齿轮;22副弹簧;23皮带C。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图2示出可自动向前切削工作的典型手持式电刨,主要包括把手(5)、开关(4)、电机(8)、刀片(11)、刀轴(12)、底板(9)、调节底板(15)、出屑系统(3)、驱动把手(1)、驱动轮(14)、转轴(6)及驱动调节旋钮(2)等,其中驱动把手(1)可以绕转轴(6)在图1中限位槽S内摆动,摆动范围为图2中a,自由状态时驱动把手(1)在内部弹簧的作用下位于上方位置(图2中虚线所示)。图3、图4分别示出本专利技术向前切削驱动系统驱动把手(1)自由状态和工作状态时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向前切削驱动系统俯视图。电机输出轴(10)经大、小皮带轮通过皮带A(19)到刀轴(12),刀轴(12)上装有刀片(11),刀片(11)与刀轴(12)一起旋转,调节底板(15)可以在一定高度范围内调节,以此控制刀片(11)露出的多少(即一次刨削的切割深度),在刀轴(12)上还有一个小齿轮(21),大齿轮(20)与小齿轮(21)啮合,大齿轮轴(7)上小带轮通过皮带B(18)连接转轴(6)上大带轮,转轴(6)上大带轮同心轮通过皮带C(23)将动力传到驱动轮轴(13),驱动轮轴(13)安装在支架(17)上,支架(17)可绕转轴(6)在一定范围内转动,由前述可知驱动把手(1)也可绕转轴(6)作角度a转动,支架(17)与驱动把手(1)间有主弹簧(16),另有一副弹簧(22)位于支架(17)下方,副弹簧(22)的另一端固定在机壳或调节底板(15)上。在图3所示自由状态时,驱动把手(1)上不受外力作用,此时,主、副弹簧均处于伸张状态,支架(17)在副弹簧(22)的作用下绕转轴(6)向上摆动,支架(17)上驱动轮(14)离开底板高度h,驱动轮(14)与工件不接触,支架(17)上主弹簧(16)作用于驱动把手(1),驱动把手(1)绕转轴(6)转到上方位置,驱动把手(1)距底板高度H0;工作时,操作者一手持工具的把手(5),另一手开始用力下压驱动把手(1),主弹簧(16)和副弹簧(22)开始被压缩,由于主弹簧(16)的弹性系数远大于副弹簧(22),副弹簧(22)被压缩较明显,支架(17)与驱动把手(1)同时开始绕转轴(6)向下摆动,当驱动轮(14)与工件接触(h=0)时,支架(17)停止摆动,副弹簧(22)不再被压缩,继续下压驱动把手(1),主弹簧(16)进一步被压缩,驱动轮(14)与工件间作用力开始加大,当驱动把手(1)下降到图4中H1位置时受机壳上限位槽S的限制不能继续下降,此时驱动轮(14)与工件间已存在足够作用力,作用于驱动把手(1)上多余的力则通过机壳及底板作用于工件上,故驱动把手(1)同时起到辅助把手的作用,这样既保证了工具向前自动刨削又能让工具与工件间保持很好接触,实现准确自动向前刨削。该向前切削驱动系统还有一个调节机构,图6为调节机构的局部放大图,调节机构安装在驱动把手上,驱动调节旋钮(2)的下部为一段螺杆,主弹簧(16)穿过螺杆,主弹簧(16)上方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手持式电刨,主要包括把手、开关、电机、刀片、刀轴、底板、调节底板和出屑系统,所述的开关安装于把手内侧,刀片安装在刀轴上,刀轴位于底板和调节底板的间,底板和调节底板位于机器底部,调节底板高度方向可调,出屑系统与出屑口相连,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向前切削驱动系统,所述的向前切削驱动系统与电机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有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鑫港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