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白茶的炒制方法,经挑选的鲜叶经摊青,使鲜叶的含水率达到55%~65%,杀青的锅底温度为150~19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6~10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5%~45%,做形的锅底温度为75~95℃,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6%~34%,烘干经初烘、足烘二次完成,使成品茶叶的含水率达到4%~7%。本发明专利技术可有效地保留白茶中的有效成分,稳定白茶品质,使之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白茶的炒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茶叶的炒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是关于名贵白茶的炒制方法。
技术介绍
:茶叶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物价值,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作物和传统出口商品。特别对于名贵的白茶而言,白茶树性状独特,春季新发芽叶由嫩黄色逐渐转变成玉白色及至白色,叶片莹薄透明,叶脉却呈翠绿色。白茶的名贵在于:据宗徽宗赵秸《大观茶》称“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出生,非人力所可致,……如玉之连璞,他无有论也。”根据现代科学的生化测定,白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常茶2~4倍,达到6%~10%,茶多酚含量为10.7%左右,为白茶的优异品质判定了物质基础。长期以来,茶叶的炒制技术仍然停留在茶工的传统经验之中,没有相关的技术指标参照,特别是白茶的炒制技术要达到“外形条索紧细略直,色泽嫩黄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嫩叶高长,滋叶鲜爽,叶底明艳成朵”而品质超群的标准更是难以掌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白茶炒制过程中靠茶工经验判断,缺少技术数据控制的现象,提供一种可操控的白茶炒制方法和数据更好地保护白茶中的有效成份,为市场提供优质名贵白茶。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把春季幼嫩芽的白茶鲜叶经挑选、摊青、杀青、做形、烘干,经过挑选的鲜叶应均匀、干净、完整、鲜活,摊青的环境清洁卫生、阴凉通风,使鲜叶的含水率达到55%~65%,杀青的锅底温度为150~19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6~10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5%~45%,做形的锅底温度为75~95℃,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6%~34%,烘干经初烘、足烘二次完成,初烘用热-->风烘干机,叶片薄摊于烘网上,温度为125~145℃,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10%~20%,足烘用热风烘干机,叶片薄摊于烘网上,温度为105~125℃,用时4~8分钟,使成品茶叶的含水率达到4%~7%,即可获得外形条索紧细略直,色泽嫩黄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清澈,嫩叶高长,滋味鲜爽,叶底明艳成朵的优质白茶。所述鲜叶挑选应当是玉白色一芽一叶初展为最佳,所述摊青是用竹匾薄摊,自然散发青气,使鲜叶的含水率为58%~62%为最佳,所述杀青的锅底温度为160~180℃,用时7~9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为38%~42%为最佳,所述做形的锅底温度为80~90℃,用时5~7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为28%~32%为最佳,所述初烘的温度为130~140℃,用时5~7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为13%~17%为最佳,所述足烘的温度为110~120℃,用时5~7分钟,使成品茶的含水率为5%~6%为最佳。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变白茶炒制过程中靠茶工单纯凭经验判断,无可操控的技术数据测试的现象,实现炒制过程的技术数据监控,可有效地保留白茶中的有效成份,稳定白茶品质,使之在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挑选春季幼嫩芽均匀、干净、完整、鲜活的白茶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最佳,在环境清洁卫生、阴凉通风,用竹匾薄摊,自然散发青气进行摊青至鲜叶发软,含水率为58%~62%。然后进入杀青,杀青时的锅底温度为16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9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8%~42%,中间不时开热风散发青气,杀青至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紧直成条,具有清香快速出锅摊凉。然后进行做形,做形的锅底温度为80℃,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7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8%~32%,操作时双手沿锅底顺同一方向理条,使叶片在掌心中来回搓柔达到条索紧直快速出锅摊凉。然后进入初烘,用热风烘干机、温度为130℃,叶片薄摊于烘网上用时7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13%~17%。摊凉后进入足烘,用热风烘干机,温度为110℃,叶片薄摊于-->烘网上用时7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5%~6%,摊凉即获得优质白茶成品茶叶。实施例2:挑选春季幼嫩芽均匀、干净、完整、鲜活的白茶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最佳,在环境清洁卫生、阴凉通风用竹匾薄摊,自然散发青气,进行摊青至鲜叶发软,含水率为58%~62%。然后进入杀青,杀青时的锅底温度为17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8%~42%,中间不时开热风散发青气,杀青至叶色转暗绿、叶质柔软、手捏成团、紧直成条,具有清香快速出锅摊凉。然后进行做形,做形的锅底温度为85℃,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6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8%~32%,操作时双手沿锅底顺同一方向理条,使叶片在掌中心来回搓柔达到条索紧直快速出锅摊凉。然后进入初烘,用热风烘干机,温度为135℃,叶片薄摊于烘网上,用时6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13%~17%,摊凉后进入足烘,用热风烘干。温度为115℃,叶片薄摊于烘网上,用时6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5%~6%,摊凉即获得优质白茶成品茶叶。实施例3:挑选春季幼嫩芽均匀、干净、完整、鲜活的白茶鲜叶,以一芽一叶为最佳,在环境清洁卫生、阴凉通风用竹匾薄摊,自然散发青气进行摊青至鲜叶发软,含水率为58%~62%。然后进入杀青,杀青时的锅底温度为18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7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8%~42%,中间不时开热风散发青气,杀青至叶色转暗绿,叶质柔嫩、手捏成团、紧直成条,具有清香快速出锅摊凉。然后进入做形,做形的锅底温度为90℃,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5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8%~32%,操作时双手沿锅底顺同一方向理条,使叶片在掌心中来回搓柔达到条索紧直快速出锅摊凉。然后进入初烘,用热风烘干机,温度为140℃,叶片薄于摊烘网上,用时5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13%~17%,摊凉后进入足烘,用热风烘干机,温度为120℃,叶片薄摊于烘网上,用时5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5%~6%,摊凉即获得优质白茶成品茶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白茶的炒制方法,把春季幼嫩芽的茶鲜叶经挑选、摊青、杀青、做形、烘干,其特征在于:经挑选的鲜叶应均匀、干净、完整、鲜活,摊青的环境清洁卫生、阴凉通风,使鲜叶的含水率达到55%~65%,杀青的锅底温度为150~19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6~10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5%~45%,做形的锅底温度为75~95℃,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6%~34%,烘干经初烘、足烘二次完成,初烘用热风烘干机,叶片薄摊于烘网上,温度为125~145℃,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10%~20%,足烘用热风烘干机,叶片薄摊于烘网上,温度为105~125℃,用时4~8分钟,使成品茶叶的含水率达到4%~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茶的炒制方法,把春季幼嫩芽的茶鲜叶经挑选、摊青、杀青、做形、烘干,其特征在于:经挑选的鲜叶应均匀、干净、完整、鲜活,摊青的环境清洁卫生、阴凉通风,使鲜叶的含水率达到55%~65%,杀青的锅底温度为150~190℃,投入摊青后的叶片1400克,用时6~10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35%~45%,做形的锅底温度为75~95℃,投入杀青后的叶片250克,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26%~34%,烘干经初烘、足烘二次完成,初烘用热风烘干机,叶片薄摊于烘网上,温度为125~145℃,用时4~8分钟,使叶片的含水率达到10%~20%,足烘用热风烘干机,叶片薄摊于烘网上,温度为105~125℃,用时4~8分钟,使成品茶叶的含水率达到4%~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茶炒制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潮涌,
申请(专利权)人:盛潮涌,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