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朝堂专利>正文

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24642 阅读:2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其主体主台面的底面左右侧间隔设有左、右立板;左面板右端缘衔接于主面板的左端缘;右面板左端缘衔接于主面板的右端缘;第二架体的第二前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前缘,第二后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后缘,第二横杆的前后端分别固设于第二前立杆与第二后立杆上;第一支撑杆右端枢设于左立板的左端面前侧下段,左端锁固于第一横杆前段顶部;第二支撑杆左端枢设于右立板的右端面前侧下段,右端锁固于第二横杆前段顶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折收,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本技术属于木工专用器具领域,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台湾第86211667号专利案公开的常用木工工作台的结构,其上方装设有圆锯机,由于常用木工工作台整体结构是采固定式组装而成,木工在将工作台搬移到工作现场使用时相当不方便,尤其当工作现场是在高楼上面时,工作台根本无法搬进去电梯内,即使是走楼梯,也是搬得非常地辛苦,十分不便。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技术提供一种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其机体可以折收,据以缩小体积,而便于搬运。为达到上述目的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包括有:一主体、一左面板、一右面板、一第二架体及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主体主要包含有一主台面,该主台面的底面左右侧间隔设有左立板与右立板;左面板右端缘藉第一枢接元件枢设衔接于主面板的左端缘;右面板左端缘藉第二枢接元件枢设衔接于主面板的右端缘;第二架体包含第二前立杆、第二后立杆以及第二横杆,第二前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前缘,第二后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后缘,第二横杆的前后端分别固设于第二前立杆与第二后立杆上;第一支撑杆右端枢设于左立板的左端面前侧下段,左端则藉一第一螺件锁固于第一横杆前段顶部;第二支撑杆左端枢设于右立板的右端面前侧下段,右端则藉一第二螺件锁固于第二横杆前段顶部。其进一步设有第一补强杆,呈倾斜态势,其右端枢设于左立板前侧上段,左端则固接于第一支撑杆的顶部;以及第二补强杆,呈倾斜态势,其左端枢设于右立板前侧上段,右端则固接于第二支撑杆的顶部。右面板的底面前后侧各固设一左右端呈开放状态的前管件与后管件定位一框架,该框架具有一第三横杆,第三横杆的前后端分别固接前杆与后杆,前杆伸入前管件内,后杆则伸入后管件内。-->左立板的左侧下方设有第一脚轮,另于右立板的右侧下方相对设有第二脚轮。左立板的左侧下方设有一第一脚轮,另于右立板的右侧下方相对设有第二脚轮。通过本技术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本技术可以折收,使用方便。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部分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图2的前视平面图;图4是显示第一支撑杆的折收示意图;图5是显示第一架体的折收示意图;图6是显示左面板20的折收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完成折收时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特征示意图;图9、图10是图8中的框架往外拉出的情形。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木工工作台包括有:一主体10,主要包含有一主台面11,该主台面11的底面左右侧间隔设有左立板12与右立板13。一左面板20,其右端缘藉第一枢接元件21枢设衔接于主面板11的左端缘。一右面板30,其左端缘藉第二枢接元件31枢设衔接于主面板11的右端缘。一第一架体40,包含第一前立杆41、第一后立杆42以及第一横杆43,该第一前立杆41的顶端藉第三枢接元件411枢设于左面板20的左侧前缘,该第一后立杆42的顶端藉第四枢接元件421枢设于左面板20的左侧后缘,该第一横杆43的前后端分别固设于第一前立杆41与第一后立杆42上。一第二架体50,包含第二前立杆51、第二后立杆52以及第二横杆53,该第二前立杆51的顶端藉第五枢接元件511枢设于右面板30的右侧前缘,该第二后立杆52的顶端藉第六枢接元件枢设于右面板30的右侧后缘,该-->第二横杆53的前后端分别固设于第二前立杆51与第二后立杆52上。一第一支撑杆60,其右端藉第七枢接元件61枢设于左立板12的左端面前侧下段,左端则藉第一螺件62锁固于第一横杆43前段顶部。一第二支撑杆70,其左端藉第八枢接元件71枢设于右立板13的右端面前侧下段,右端则藉第二螺件72锁固于第二横杆53前段顶部。一第一补强杆63,呈倾斜态势,其右端藉第九枢接元件631枢设于左立板12前侧上段,左端则固接于第一支撑杆60的顶部。一第二补强杆73,呈倾斜态势,其左端藉第十枢接元件731枢设于右立板13前侧上段,右端则固接于第二支撑杆70的顶部。当使用者欲将本技术予以折收时,首先如图4所示,将第一螺件62旋松,然后以第七枢接元件62为旋转中心,依箭头100所示方向将第一支撑杆60往后扳,至贴靠于左立板12的左端面为止;接着,如图5所示,以第三、四枢接元件411、421为旋转中心,将第一架体40依箭头110所示方向往上扳,再以第一枢接元件21为旋转中心,如图6所示将左面板20往下扳;再依前述步骤将第二支撑杆70、第二架体50与右面板13依序折收成如图7所示,将体积大幅缩小,而便于搬移。另外,该左立板12的左侧下方设有第一脚轮120,另于该右立板13的右侧下方相对设有第二脚轮130,藉此,可使搬移工作更为轻松。请参阅图8至图10所示,可于本技术的右面板13的底面前后侧各固设一左右端呈开放状态的前管件81与后管件82,供定位一枢架90,该框架90具有第三横杆91,该第三横杆91的前后端分别固接前杆92与后杆93,该前杆92伸入前管件81内,后杆93则伸入后管件82内,另以第三螺件94通过前管件81上的第一螺孔(未示)而锁固于前杆92上的第二螺孔(未示),如图9所示,使用者可将该第三螺件94旋松,使第三螺件94脱离第二螺孔,此时该框架90可以整个往右拉出,藉此能使工作台支撑宽度更长的木料,不用时将框架90推回原位,在把第三螺件94锁固即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包括有:一主体、一左面板、一右面板、一第二架体及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主体主要包含有一主台面,该主台面的底面左右侧间隔设有左立板与右立板;左面板右端缘藉第一枢接元件枢设衔接于主面板的左端缘;右面板左端缘藉第二枢接元件枢设衔接于主面板的右端缘;第二架体包含第二前立杆、第二后立杆以及第二横杆,第二前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前缘,第二后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后缘,第二横杆的前后端分别固设于第二前立杆与第二后立杆上;第一支撑杆右端枢设于左立板的左端面前侧下段,左端则藉一第一螺件锁固于第一螺杆前段顶部;第二支撑杆左端枢设于右立板的右端面前侧下段,右端则藉一第二螺件锁固于第二横杆前段顶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结构的木工工作台,包括有:一主体、一左面板、一右面板、一第二架体及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其特征在于:主体主要包含有一主台面,该主台面的底面左右侧间隔设有左立板与右立板;左面板右端缘藉第一枢接元件枢设衔接于主面板的左端缘;右面板左端缘藉第二枢接元件枢设衔接于主面板的右端缘;第二架体包含第二前立杆、第二后立杆以及第二横杆,第二前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前缘,第二后立杆的顶端枢设于右面板的右侧后缘,第二横杆的前后端分别固设于第二前立杆与第二后立杆上;第一支撑杆右端枢设于左立板的左端面前侧下段,左端则藉一第一螺件锁固于第一横杆前段顶部;第二支撑杆左端枢设于右立板的右端面前侧下段,右端则藉一第二螺件锁固于第二横杆前段顶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结构的木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朝堂
申请(专利权)人:张朝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