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孔机的改良构造,包括: 一本体,其上一体成型有一支座,且在该支座上亦成型有多个耳部与多个空间; 二圆孔刀,分别可位移地装设在该支座空间内,其刀口均成型有一开岔端; 一压板,枢设在该支座上,受作动可带动该二圆孔刀在该支座空间内做纵向位移动作; 其特征在于,将该圆孔刀的刀口开岔端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在该刀口开岔端沿轴向则开设有一预定深度的凹槽,且在该凹槽内又装设有一弹性组件,利用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可以遂行排屑。(*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打孔机的改良构造,更具体而言,是一种可减少打孔时所受阻力的打孔机的改良构造。因此,本技术创作人经详思细索,并累积多年从事打孔机与相关构造的开发与研究经验,几经试制与试作,终而开发出一种可减少打孔时所受阻力的打孔机的改良构造。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孔机的改良构造,利用刀座组可滑动的装设在该本体与该支架上,即可改变打孔的间距。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打孔机的改良构造,包括 一本体,其上一体成型有一支座,且在该支座上亦成型有多个耳部与多个空间;二圆孔刀,分别可位移地装设在该支座空间内,其刀口均成型有一开岔端;一压板,枢设在该支座上,受作动可带动该二圆孔刀在该支座空间内做纵向位移动作;将该圆孔刀的刀口开岔端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而在该刀口开岔端沿轴向则开设有一预定深度的凹槽,且在该凹槽内又可装设有一弹性组件,利用该弹性组件的弹性恢复力可以遂行排屑。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圆孔刀刀口开岔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可增加打孔机一次所能打孔的纸张,且利用圆孔刀内装设的弹性组件,将所压出纸张孔洞的纸屑排出,而不会让所压出的纸屑阻塞在该圆孔刀的刀口内,另外藉由刀座组支柱上锁设的孔距钮和抵靠在支柱上的固定簧片,由拉动该孔距钮可带动该刀座组在该本体与该支座上移动,即可改变打孔的间距。图号部份(1)本体(11)支座(12) 耳部(13)空间(14) 缺口(15)定位槽(2)刀座组 (21)支柱(211) 螺栓(212) 螺帽(22) 支撑片 (221) 孔(23) 垫片(24)孔距钮(3)圆孔刀 (31)环槽 (32) C形扣 (33) 复位弹簧(34) 刀口(35) 开岔端(36) 凹槽(4)弹性组件(41) 不可压缩部 (5)压板(51) 长杆(52) C形扣(53) 压条(6)固定簧片(61) 凸出部 (62) 固定板具体实施方式为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下面例举二较佳可行的实施例配合图式详细说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打孔机的改良构造由一本体1、二刀座组2、二圆孔刀3、二弹性组件4和一压板5所组合而成;其中该本体1,为一盘状体,其上一体成形有一支座11,且在该支座11上亦成型有四个耳部12与二个空间13;该二刀座组2,其中该各刀座组2由一支柱21、三支撑片22和一垫片23所组合而成,而该二刀座组2分别安装在该本体1支座11成型的空间13内,而该三支撑片22装设在该支柱21上,其中该支柱21利用一螺栓211配合一螺帽212予以锁固住,而该三支撑片22的其中一支撑片22安装在该支柱21上端,而另外二支撑片22则安装在该支柱21的下端,且在该三支撑片22上各开设有一对应的孔221,另外在该支柱21上、下端支撑片22中加设有一复位弹簧33,此外该垫片23装设在该支柱21下端的二支撑片22之间,使得该二支撑片22具有一间距;该二圆孔刀3,本实施例中将该二圆孔刀3制作成不等长状态,而先行地装设在该刀座组2上的三支撑片22所开设的对应孔221内,而且穿设过该复位弹簧33,另外在各该圆孔刀3上设有一环槽31,且在该环槽31上加设有一C形扣32,让该C形扣32可抵住复位弹簧33的一端,而复位弹簧33另一端则受限于支撑片22,藉此使该圆孔刀3可在该刀座组2上做纵向位移而不脱离,且让该圆孔刀3受压后可自行恢复原位,最后将该圆孔刀3刀口34开岔端35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而在该刀口34开岔端35沿轴向则开设有一预定深度的凹槽36,且该凹槽36为内小外大的凹槽36;该二弹性组件4,本实施例中将该二弹性组件4一端做成不可压缩部41,分别装设在该圆孔刀3的轴向凹槽36内,使该弹性组件4的不可压缩部41与该圆孔刀3的凹槽36为紧密接触,让该弹性组件4受压作动后不会掉落。该压板5,利用一长杆51配合一C形扣52枢设在该本体1支座11耳部12上,受作动可带动该二圆孔刀3在该二支座11内做纵向位移动作;以上所述即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相互关系位置及结构概述。其次,再将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操作动作原理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期使贵审查委员对本技术的结构及特征能有更进一步的体会与认识,如图2、图3、图4所示,当纸张将所欲打孔的位置放入打孔机的打孔缺口14时,压板5受作动带动压条53分别将该二圆孔刀3在该二支柱21的支撑片22内向下作动,而纸张分别受该二圆孔刀3刀口34端压迫,则可将纸张所欲打孔位置打出孔洞来,相同的,当纸张多量时,将压板5往下作动,因本技术将该圆孔刀3的刀口34开岔端35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使得圆孔刀3刀口34深度较为深,且深于打孔机的打孔缺口14高度,藉此该圆孔刀3可完全的将放置在打孔机缺口14的纸张打出孔洞来,另外该压板5分别作动该圆孔刀3,使得装设较高的圆孔刀3将会先做打孔的动作,而后另一圆孔刀3才会紧接着做打孔的动作,如此依序做打孔的动作,可将打孔的阻力分散,故能轻易的将纸张打出孔洞来,而所打出孔洞的纸屑会停留在该圆孔刀3的凹槽36内,且该纸屑将会压缩该弹性组件4,利用该弹性组件4的弹性原理,将阻塞在该圆孔刀3凹槽36内的纸屑排出,故可使打孔机做下一次打孔动作。而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如图5、图6所示为改变各圆孔刀3之间的间距,可在该支座11所成型的一空间13,扩大该空间13的宽度,且在该空间13后方又开设有一定位槽15,而在可位移的刀座组2支柱21上锁设有一孔距钮24,另外在该支柱21后端抵靠有一固定簧片6,且该固定簧片6上一体成型有一凸出部61,而该固定簧片6由固定板62固设在该定位槽15内,使得该固定簧片6可将该刀座组2定位。藉此,如要改变圆孔刀3所打出的孔洞间距,可拉动该刀座组2支柱21上的孔距钮24,而带动该刀座组2在该扩大的空间13内移动,而该刀座组2在移动时将会跨过安装在定位槽15上固定簧片6的凸出部61,该固定簧片6因具有弹性,故该固定簧片6凸出部61可受压,且受压后可恢复原状,恢复原状后可将该刀座组2定位住,再利用第一实施例的操作方法,将可达到改变孔洞的间距。最后,本技术可在该本体1支座11的后方加装一旋转钮(图中未示),转动该旋转钮将可限制该压板5作动空间,使该本体1与该压板5形成最不占空间的组合状态,有助于在包装上的便利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因细心地研究打孔机构造,由圆孔刀刀口开岔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可增加打孔机一次所能打孔的纸张,且利用圆孔刀内装设的弹性组件,将所压出纸张孔洞的纸屑排出,而不会让所压出的纸屑阻塞在该圆孔刀的刀口内,另外由刀座组支柱上锁设的孔距钮和抵靠在支柱上的固定簧片,经拉动该孔距钮可带动该刀座组在该本体与该支座上移动,即可改变打孔的间距。权利要求1.一种打孔机的改良构造,包括一本体,其上一体成型有一支座,且在该支座上亦成型有多个耳部与多个空间;二圆孔刀,分别可位移地装设在该支座空间内,其刀口均成型有一开岔端;一压板,枢设在该支座上,受作动可带动该二圆孔刀在该支座空间内做纵向位移动作;其特征在于,将该圆孔刀的刀口开岔端成型为锐角夹角状态,在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福,
申请(专利权)人:林建福,吕鸿洲,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