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制造绿色的杜仲茶和/或桑茶的方法,该方法不采用麻烦的杜仲及桑的鲜叶的保管方法和复杂的杜仲茶及桑茶的制造工序,而且不使用特殊的药液,用简便的方法制造绿色的杜仲茶和/或桑茶。该杜仲茶和/或桑茶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将杜仲和/或桑的鲜叶作为原料使用,经过在300~350℃下进行煸炒的煸炒工序,接着,经过包括干燥的工序,或经过包括揉搓及干燥的各工序来制造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或进一步进行粉碎做成粉末饮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呈现鲜艳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的制造方法以及根据该方法生产的干燥茶叶及粉末饮料。
技术介绍
近年来,杜仲茶作为健康饮料备受关注,其制造方法的方案也很多。现在作为实用化了的杜仲茶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有一种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为“将杜仲鲜叶在100~110℃的温度中蒸20~120秒,接着揉搓,晒4~5天,或用干燥机使其老化,并使其干燥到5%的水分量,进行焙炒”(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特许第3101901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专利技术是“由于在揉搓杜仲鲜叶之前要在所需的条件下蒸,所以能去除鲜叶的青臭味及绿色,且在使叶子柔顺使细胞组织解离的后续揉搓工序中易萃取成分”(段落[0008]),而不是制造呈现绿色的杜仲茶。除了上述专利技术以外,还开发了将杜仲的叶做成粉末摄取全部有效成分的产品,其中也有呈现绿色的粉末状的杜仲茶,这样的杜仲茶的制造方法的专利技术也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2~5)。专利文献2特许第2775418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8-84560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8-228734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平11-155537号公报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是,“绿色绿叶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为了防止自然发酵造成的高温热,将采摘的杜仲鲜叶放入冰箱进行冷却的工序;进行上述冷却,在5~8小时的短时间内用70℃~80℃的热水-->进行的瞬间洗涤工序;将每一枚上述洗涤了的鲜叶用95℃~98℃的蒸汽或热水加热2~3分钟的工序;将上述加热了的杜仲叶立刻用1℃~4℃的冷却水或冷风再次冷却来遏止酶的发酵的工序;立刻用90℃~95℃的热风或通过间接加温使上述遏止了酶的发酵和劣化的杜仲叶干燥,防止叶绿素劣化的工序;通过该操作得到除叶绿素外维生素A、B、C、E及矿物质等还大量保留的绿色绿叶杜仲茶的工序;将经过了上述工序的绿色绿叶杜仲茶进行粗切,将变黄了的茶叶装袋的工序;以及将经过了上述工序的绿色绿叶杜仲茶用带有叶轮的粉碎机进行粉碎的工序”。专利文献2的专利技术存在为了遏止酶的发酵,防止叶绿素的劣化而必须采用如上述的复杂的制造工序的问题。专利文献3的专利技术是“杜仲叶粉末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杜仲的鲜叶加热处理到氧化酶的活性停止,叶子的绿色不丧失,及苦味减少,将该处理叶干燥到水分率为30%以下,干燥后,使其在粉碎室中旋转移动,通过移动的速度差产生的摩擦来进行干燥叶的粉碎”。但是,关于加热处理,正如所记载的“对杜仲的鲜叶施加的加热处理的目的在于停止叶中存在的氧化酶的活性。但是,由此叶子的绿色丧失后,就不能得到绿色的粉末,所以绿色的保持也很重要,且因为还需要减少苦味,因此,为满足这些条件,要将加热温度定为100℃以下,适当地调整加热时间,所以,蒸、煮的加热处理的温度和时间与处理结果的关系,如表3所示的本专利技术的杜仲叶粉末的制造方法中的杜仲叶的加热处理条件表。而且,作为加热手段,或者是采用上述的蒸、煮,或炒锅,或者是采用由热风、远红外线、微波进行的加热……”(段落[0009])。加热温度低,为了保持杜仲叶粉末的绿色,存在必须微妙调整其后的干燥条件、粉碎条件的问题。专利文献4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绿色杜仲茶的制造方法,采用去除了重金属离子的离子交换水清洗杜仲的鲜叶,通过将洗净的鲜叶浸泡在从加温到50~100℃的温水、3~300g/升浓度的食盐水以及3~300g/升浓度的维生素C与氯化钠的混合液组成的群中选出的至少1种溶液中,使鲜叶中存在的氧化酶失活后,进行冷却、沥水,通过使相对湿度设定为70以下及温度设定为10~60℃的空气流通,将叶的含水率调节为0.1~15%,进而一边添加0.1~115g/kg维生素C一边粉碎茶叶而得到绿色杜仲茶。”为了保持杜仲茶的绿-->色,必须使用特殊的药液。专利文献5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杜仲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采摘的杜仲的鲜叶切成长方形状的鲜叶剪切工序;将鲜叶进行热处理的鲜叶热处理工序;一面搅拌上述热处理鲜叶,一面通过热风去除叶的表面水分·附着水分,使其干燥的第1干燥工序;一面向上述干燥鲜叶施加压力揉搓·搅拌,一面使其干燥,将叶子弄碎的第2干燥工序;向上述干燥了的干燥破碎叶施加压力揉搓·弄碎叶子的揉搓破碎工序;一面施加压力揉搓·搅拌上述干燥破碎叶一面使其干燥,将叶子弄碎的第3干燥工序;通过热风使上述干燥破碎叶干燥的第4干燥工序;将干燥破碎叶粉碎成粉末状的粉碎工序;以及通过热风干燥上述粉末状的干燥粉碎叶的第5干燥工序。”为了保持杜仲茶的绿色,必须重复上述的破碎·粉碎工序和干燥工序。另外,用于保持杜仲茶的绿色的杜仲鲜叶的保管·保存方法的专利技术也是公知的(参照专利文献6及7)。专利文献6特开平10-117748号公报专利文献7特许第3084358号公报专利文献6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杜仲鲜叶的保管方法,其特征在于:遮挡日光,在保持在约1℃~约20℃的暗室内放入作为杜仲茶的原料的杜仲鲜叶,来保管该杜仲的鲜叶。”另外,专利文献6记载了,“从杜仲树上采摘杜仲鲜叶,运送到加工工厂。届时,在将采摘的杜仲鲜叶无缝隙地满满压入筐篓或容器中后,通过杜仲鲜叶的自身消化作用伴随的热,进一步促进杜仲鲜叶的自身消化作用,因此,需要进行以下的管理。”“放入了采摘的杜仲鲜叶的筐篓或容器,最好是放入例如竹制的网眼粗的容器,避免日光直射,通风良好,不闷捂杜仲的鲜叶。”“另外,由于采摘杜仲鲜叶的地方与加工杜仲叶的地方分开,所以需要防止杜仲鲜叶的闷捂。即:如果将杜仲鲜叶以从杜仲树上采摘下来的状态放置,则会由于杜仲鲜叶中含有的酶等生理活性物质而开始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含有的药成分等开始分解,杜仲鲜叶由在树上的叶子的绿色变成带有茶褐色。”“为了防止这种情况,要遮挡日光,将作为杜仲茶的原料的杜仲鲜叶放入保持在约1℃~约20℃(更优选约10℃~约15℃)的暗室内进行保管。”“届时,将采摘的杜仲的鲜叶快速冷却到约15℃以下,优选快-->速冷却到约10℃以下。”“然后,较好是将冷却的杜仲鲜叶保持在约1℃~约20℃(更好约10℃~约15℃)。另外,在运送时要使用保冷车以保持上述温度。另外,如果超过约20℃,则会由于杜仲的鲜叶中含有的酶等生理活性物质而开始发生自身消化作用,另外,如果未满约1℃,则采摘的杜仲鲜叶会冻结,所以必须避免”(段落[0015]~[0020])。为了保持杜仲鲜叶的绿色,不仅要遮挡日光,而且必须使容器的通风良好,严密进行温度管理。专利文献7中也记载了,“为了解决采摘的叶子产生自身消化作用并随着其发热而促进自身消化作用的问题,放入了采摘的杜仲叶的容器用金属丝制的网眼粗的容器,通风良好,防止闷捂”(段落[0014])。“为了解决在采摘的杜仲叶的运送中途进一步促进‘闷捂’,进行自身消化作用这个问题,将采摘的杜仲叶尽可能地快速冷却到10℃以下,优选快速冷却到1℃~4℃。进而,将冷却的杜仲叶使用能够保温在10℃以下,优选保温在1~4℃的保冷车运送到加工场地”(段落[0015])。为了维持杜仲鲜叶的绿色,需要使容器的通风良好,严密进行温度管理。另外,关于桑茶也推出了以下的制造方法,但都是采用蒸工序,不能够制造呈现鲜艳绿色的桑茶。专利文献8特开平5-153941号公报专利文献9特开平9-206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如下工序进行制造:将杜仲和/或桑的鲜叶作为原料使用,在300℃~350℃下煸炒的煸炒工序;以及接着进行包括干燥的工序。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0-19 2005-303946;JP 2006-8-18 2006-2231831.一种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经过如下工序进行制造:将杜仲和/或桑的鲜叶作为原料使用,在300℃~350℃下煸炒的煸炒工序;以及接着进行包括干燥的工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炒锅机进行5~15分钟上述煸炒工序。3.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低温干燥,接着高温干燥这2个工序进行上述干燥工序。4.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干燥机在70℃以下进行25~40分钟上述低温干燥。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绿色的杜仲茶叶和/或桑茶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干燥机在90~100℃下进行30~60分钟上述高温干燥。6.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间智惠子,
申请(专利权)人:有限会社碧山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