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茶黄素饮片,其包括茶黄素含量至少为10wt%的茶叶提取物以及饮片辅料;其中该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至少为10∶3。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由该饮片制成的茶黄素饮料。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茶黄素饮片溶于水或制成饮料时,可在较长时间内不产生浑浊,并具有降血脂功效;更佳地则具有饮片崩解快、稳定性较佳而储存时间长等特点;且制成的水溶液或饮料可消除苦涩味而风味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茶黄素的可食用产品,特别涉及一种茶黄素饮片及饮料。
技术介绍
茶黄素是一类由红茶中多酚类及其衍生物酶促氧化缩合而来的化合物,最早是由Roberts E.A.H.发现的,其结构通式为:其中:R1为H或G;R2为H或G;G为它不仅作为衡量红茶品质的重要指标,也是红茶中发挥生物学作用的主要物质,具有良好的医药保健功能。本申请人在专利号为02111512.5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茶黄素的降血脂用途,并给出了使用有效量。2002年,在国际著名的医学杂志JAMA中,报道了一种富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胶囊,它被服用了3个月以后,高血脂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的降低。但是由于茶黄素化学性质的不稳定性,容易进一步氧化生成高分子不溶性物质,以及强烈的苦涩感等原因,一直制约了茶黄素及富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在药品食品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其溶液形式的产品,无法保存,且还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即类似于日常可见的品质较好的富含茶黄素的红茶茶汤在冷后会出现“冷后浑”的现象。因此,现有的茶饮料中茶黄素的含量甚低,降血脂的功效也不明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上述茶黄素溶液不稳定及“冷后浑”问题,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茶黄素饮片,当其溶于水或制成饮料时,可在较长时间内不产生浑浊,且使茶黄素具有较佳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茶黄素饮片包括茶黄素含量至少为10wt%的茶叶提取物以及饮片辅料;其中该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至少为10∶3。在本专利技术的茶黄素饮片中,作为活性成分的茶黄素的使用有效量应根据具体的待防治病情、使用者的年龄和生理状况、疗程长短等因素而确定。本专利技术人经过试验研究发现,根据上述本申请人的中国专利中已公开的茶黄素在降血脂方面的使用有效量:一般成人(以70kg计)的每天给药剂量为50~500mg(通常在50~200mg之间),在茶黄素饮片中富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的含量至少为10%,该茶叶提取物的使用量以其中茶黄素达到有效量为准;而为了避免其制成水溶液时出现“冷后浑”现象,则需降低提取物中咖啡因的含量,其中该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至少为10∶3。故本专利技术所用的茶叶提取物可以是任何现有符合上述两项标准的茶叶提取物,如市售的茶黄素含量一般在10~40%的茶叶提取物,或如上述CN 02111512.5专利中公开的从茶叶中提取的茶黄素纯品。如果上述茶叶提取物中咖啡因含量较高,使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小于10∶3,则需要对该茶叶提取物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咖啡因含量降低,如将该茶叶提取物溶于水中,然后用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接着乙酸乙酯相用柠檬酸水溶液洗涤。同时,为避免使茶黄素损失太多,本专利技术人通过正交试验摸索,确定-->了优化的脱咖啡因的条件,即乙酸乙酯∶柠檬酸水溶液=5∶1(v/v),洗涤2次,水相pH值2.5为最佳条件,将洗涤后的酯相干燥即得本专利技术茶叶提取物。本专利技术所说的饮片辅料可以是将上述富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粘合混合制成片剂,且可溶于水的药学或食品学上可接受的任何载体,如硬脂酸镁,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等。本专利技术为使该饮片在使用时,能快速崩解而溶于溶液中,该饮片辅料较佳地是包括酸源和碱源组成的崩解酸碱对,该酸源和碱源能在水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这里所说的酸源通常选用食用的酸性物质,比如,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己二酸、苹果酸等;碱源则选用可食用的、能与H+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碱性物质,主要是指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钙等碳酸盐,以及碳酸氢钠、碳酸氢钾等碳酸氢盐。在研究饮片稳定性的实验中发现,用碳酸氢盐作为碱源的饮片中茶黄素的稳定性要明显高于碳酸盐作为碱源,故为使茶黄素具有较佳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饮片中的碱源优选碳酸氢盐,特别是碱金属的碳酸氢盐。另外,考虑到某些人,如高血压、水肿、心、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不适宜多食用钠盐,更优选的碱源是碳酸氢钾。而为保证茶黄素的稳定性、制粒的简便可行性以及饮片的崩解快速和产生的气泡适中,本专利技术的酸源优选自酒石酸、富马酸和己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该茶叶提取物与酸源、碱源的重量比优选为1∶0.1~1∶0.1~1,更优选1∶0.18~0.85∶0.18~0.85。在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酸源为酒石酸,碱源为碳酸氢钾,该茶叶提取物∶酒石酸∶碳酸氢钾的重量比为1∶0.2~0.5∶0.2~0.5,更优选1∶0.27~0.41∶0.41~0.27,其崩解速度和制粒的效果最佳。较佳地,为使饮片中茶黄素更稳定,该饮片中还可以含有抗氧化剂,如适合食品中添加的抗坏血酸和亚硫酸钠等。更佳地是抗坏血酸,该抗坏血酸∶茶黄素的重量比优选为1~10∶75,当此比例太小时,特别是小于1∶75时,茶黄素的降解超过5%,高于10∶75时,则作用没有明显的增加,而成本增加;-->故该比例更优选4~6∶75,最优选5∶75。储存时,还可以采用无毒铝塑复合膜的真空避光包装。在食用该饮片时,可以将它放入水中或其他可食用溶液中,如牛奶、饮料等。同理,饮片的服用剂量,是以作为活性成分的茶黄素为计,根据具体的待防治病情、使用者的年龄和生理状况、疗程长短等因素而确定其使用有效量。故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使茶黄素具有较佳的稳定性的茶黄素饮料。该茶黄素饮料包括上述茶黄素饮片和饮料溶液,在饮用时将该茶黄素饮片溶于饮料溶液中制得。由于茶黄素水溶液不稳定,不易储存,故本专利技术的茶黄素饮料分成固液两部分,将富含茶黄素的茶叶提取物先制成固体,在饮用时再将其溶于液态的饮料溶液中,较好地解决了茶黄素不稳定、不易储存的问题。较佳地,本专利技术饮料中茶黄素的含量优选但不仅限于为0.02~0.16%(w/w)。其中含量低限0.02%的设定,是以茶黄素成人每天给药最常规剂量为75~80mg,绝大多数人能接受的饮料摄入量为400ml/日来计算得到;当然,如仅为预防高血脂的目的或针对高饮料摄入量人群,显然还可降低上述茶黄素含量低限。类似地,该含量的高限,是基于其口味而定的;对于大部多数人来说,茶黄素含量太高,苦涩味太强烈,难以掩盖,会影响口味。更佳地,该饮料中茶黄素的含量为0.04~0.12%。另外,为使本专利技术茶黄素饮料在较长时间内不产生浑浊,该饮料中咖啡因的含量不超过0.006%,一般为0.001~0.0048%。较佳地,为使饮料更具有茶风味,在本专利技术的茶饮料中还可另加入其他茶叶提取物,即茶黄素含量低于10%的茶叶提取物,如富含儿茶素的茶叶提取物。其中,饮料中儿茶素的含量优选0.02~0.4%,因为含量太低则无上述功能,太高则增加苦涩味,反而影响口味;更优选的含量为0.04~0.24%。同理,为降低这些茶叶提取物中的咖啡因含量,而使饮料中总咖啡因含量小-->于0.006%,则可将富含儿茶素的茶叶提取物进一步经超滤、乙酸乙酯萃取、柠檬酸水洗涤及干燥处理。显然,所述富含儿茶素的茶叶提取物也可以直接加入饮片中。考虑到饮片溶于溶液中,如本专利技术的饮料的饮用口味,本专利技术人对最佳的口味也做了一定的摸索。优选能够掩盖茶黄素及儿茶素苦涩味的甜味剂,如葡萄糖、木糖醇、甜蜜素和砂糖等,更优选砂糖。根据上述饮料中茶黄素和儿茶素的含量,该砂糖在饮料中的浓度优选5%~15%(w/w),更优选10%的浓度。另外,本专利技术人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茶黄素饮片,其包括茶黄素含量至少为10wt%的茶叶提取物以及饮片辅料;其中该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至少为1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黄素饮片,其包括茶黄素含量至少为10wt%的茶叶提取物以及饮片辅料;其中该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至少为10∶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该茶叶提取物中茶黄素与咖啡因含量之比至少为1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该茶叶提取物是将茶黄素含量至少为10%的现有普通茶叶提取物水溶液,用乙酸乙酯萃取,再用柠檬酸水溶液洗涤、干燥制得。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该饮片辅料包括酸源和碱源组成的崩解酸碱对,该酸源和碱源能在水中反应生成二氧化碳。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源选自酒石酸、富马酸和己二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碱源为碱金属的碳酸氢盐。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该茶叶提取物与酸源、碱源的重量比为1∶0.1~1∶0.1~1。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酸源为酒石酸,碱源为碳酸氢钾,该茶叶提取物∶酒石酸∶碳酸氢钾的重量比为1∶0.2~0.5∶0.5~0.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该饮片中还含有抗氧化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茶黄素饮片,其特征在于该氧化剂为抗坏血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剑,陈虎,周睿,金蓓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科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