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韦恩C法斯克专利>正文

剪切多壁工件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19285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剪切多壁工件如金属框架支柱的装置中,一个底座支承体(16)在它们之间构成刀片间隙,一个剪切机式的刀片滑动式容纳在间隙中,用于剪切工件。一对第一支承体(20)中的每个以滑动方式安装在各自的底座支承体(16,18)上。一对第二支承体(22)中的每个也以滑动方式安装在底座支承体上,并面对着第一支承体且同其间隔开,在它们之间构成可调节宽度的通道(28)。支承体中的每一个构成刀片状边缘,用于同细长的多壁工件配合;第一和第二支承面中的每个与工件相应的壁配合。支承体可以彼此相对取向,结果通道轴和容纳在通道中的工件的纵轴可按照相对于刀片所需的角度取向。然后,驱动剪切机式刀片向下运动而与工件配合并沿着接触线切割工件。(*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切割板类材料的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剪切不同尺寸和形状的、具有由板类材料构成的至少两个壁的工件,例如金属框架支柱和檐槽。
技术介绍
金属框架支柱用于建筑业,特别是用于商业建筑业,用于构造框架和在上面安装石板或其它材料构成的壁板。尽管框架支柱可以按照各种不同的形状和构造形成,但普通形式的支柱由金属构成,并包括一个后壁和两个平行的侧壁,从而形成通常的U-形截面。商业供给的支柱按标准长度供应,这样如果需要非标准长度,必须把标准的支柱修整成需要的长度(常常由建筑者来进行修整)。通常是在施工现场,使用带砂轮或类似旋转驱动刀片的切割锯进行支柱修整,其中切割锯以枢轴方式安装到基座上来进入或离开同工件的配合。切割锯刀片磨损较快,尤其是切割大尺寸工件时。此外,由于刀片尺寸有限,许多切割锯通过单个行程不能切透相对而言较大宽度的工件。为了切透整个宽度,要求支柱切透一侧之后倒装工件再切割。这样,使用切割锯修整框架支柱或类似工件是一个相对而言耗时、劳动强度大和昂贵的工序,尤其是在大的工作场合或需要修整大量的支柱或类似工件。金属框架支柱、檐槽或类似工件的制造商在制造的同时利用机器将其切割成所需长度。一种典型的这类机器使用一个滑动式容纳在刀片间隙中的剪切机式的刀片,以及一对安装在剪切机彼此相对的两侧上的一对模板,这对模板在切割操作过程中用于容纳和支承工件。每个模板构成一个与相应类型和尺寸工件形状一致的孔径,从而同工件配合。一个典型的这类设备表示在美国专利No.4,218,946,其题目为“檐槽成型装置的切割机”。这种现有的剪切机的一个缺点是不能用于方便地切割各种不同的预先制造的支柱、檐槽或类似工件。每个模板通常形成的孔径构成固定的形状和大小以适应制造商特定类型和尺寸的工件,因此只能用于相应类型的工件。此外框架支柱和类似工件在运输过程中会弯曲或轻微变形,这使得这类工件不能容纳在它们相应的模板中。因此,尽管通过各种具有不同形状和构造的孔径的模板,这类机器可用于切割各种框架支柱或类似工件,可这不但相对成本昂贵,而且任何轻微变形的工件都不能容纳在上述模板中,不能由这类机器切割。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克服上述切割金属支柱、檐槽或类似多壁工件的设备的弱点和缺点。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剪切由板类材料构成的、具有至少两个壁的工件(如框架支柱和檐槽)的装置,该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构成与工件第一侧面配合的第一支承面的第一支承体,以及至少一个构成与工件第二侧面配合的第二支承面的第二支承体。每个第二支承面与相应的第一支承面间隔开并与之相对,从而构成在第一和第二工作面之间的、容纳工件的通道或类似空间。至少一个第一、第二支承面中的支承面相对于另一个可以移动,优选第一、第二支承面都可以彼此相对移动,从而使每个支承面同不同宽度的工件的相应侧面配合。邻近第一、第二支承面处形成一个刀片间隙,并且一个剪切机式的刀片以滑动方式容纳在刀片间隙中,该刀片在离开容纳在通道中的工件的第一位置与同工件配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用于沿着接触线剪切工件。在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中,本装置包括两个彼此相对间隔开的,并在它们中间形成刀片间隙的底座支承体;两个第一支承体,其中每个安装在相应的底座支承体上并在两支承体间形成刀片间隙;还有两个第二支承体,其中每个安装在相应的底座支承体上并在两支承体间形成刀片间隙。底座支承体也包括在第一和第二支承面之间延伸的、同工件第三侧面配合的第三支承面。优选每个底座支承体构成拉长的槽口如燕尾形,并且第一和第二支承体中的每一个都包括相应的安装表面,如容纳在相应的燕尾槽中的燕尾形法兰,从而允许第一和第二支承体彼此相对运动,来调节通道宽度以容纳不同宽度的工件。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中,两对支承体滑动式安装在底座支承体表面上,彼此相对,在其间构成刀片间隙。每个支承体相对其它的每个支承体独立移动,结果可以在两对支承体之间形成不同宽度的通道,并且使得通道轴线可以按照相对于刀片间隙或容纳在间隙中刀片平面的任何角度取向。此外,每个支承体构成一个竖直向上的刀片状边缘,用于同位于通道中工件的侧面配合。这些刀片状边缘沿着精确的接触线支承着工件,使得工件定位在通道中并按相对于刀片和刀片间隙的任何所需角度取向。这样,刀片可以按照需要的角度切割工件。优选在第一和第二对支承体中的每个支承体包括一个与底座支承体表面滑动配合的第一支承件,以及一个同第一支承件联结的并相对它竖直向上的第二支承件。每一个第二支承件包括相交构成各自片状边缘的第一和第二竖直向上的表面导向件安装在支承体的下面,并容纳在形成于底座支承体中的、横向延伸的槽口中,用于使支承体彼此相对移动。优选至少一个紧固件联结在每一个导向件和各自的支承体之间,来可拆卸地使导向件和相应的槽口表面之间配合,从而调节和固定支承体在槽口中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装置的一个优点在于,它适合快速和有效地剪切各种工件如具有不同尺寸、形状和/或构造的框架支柱。通过参照附图和下述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会显而易见。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的局部、示意性立体视图,该装置用于切割具有不同宽度的框架支柱和/或类似多壁工件。图2是图1中装置的典型底座支承体和侧支承体的放大立体视图。图3是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典型底座、第一和第二支承体的立体视图,其中第一和第二支承体中的每一个包括一些按相对于底座支承体支承面不同角度取向的支承表面,用于容纳不同轮廓的工件。图4是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正视图,其中为容纳不同形状的工件,第一和第二支承体包括可调节的支承表面,用于调节每个支承体表面相对于底座支承体支承面的角度关系。图5是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典型底座、第一和第二支承体的立体视图,其中为更好地配合工件的外表面,第一支承体中的每一个至少构成一个非平面的支承表面轮廓。图6是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其中支承体的支承表面可以彼此相对移动,并构成刀片状边缘,用于以任何相对于刀片平面需要的角度来连接和支承工件,以一定角度切割工件。图7是图6装置的局部立体视图,表示支承体的一个实施例,其中每个支承体通过燕尾形导向件可拆卸地紧固到底座支承体上。图8是按照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视图,其中支承体利用紧固件以可拆卸方式固定在底座支承体支承表面上,并且每个紧固件的端部位于在底座支承体上构成的相应的安装槽口的扩大部分中,螺母螺纹联结到每个紧固件延伸到相应支承体之上的部分上并可选择地进行松动或拧紧,从而允许支承体移动或可拆卸式地紧固在合适位置。优选实施例在图1中,实施本专利技术的装置由标号10表示。装置10包括一个底座组件12,它含有一个第一底座支承体14和同第一底座支承体间隔开的第二底座支承体16,并在它们之间构成刀片间隙18;一对第一支承体20中的每一个分别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第一、第二底座支承体14、16的一侧上,并且一对第二支承体22中的每一个分别以可移动方式安装在第一、第二支承体相反的一侧上。每个第一支承体20构成至少一个与工件‘W’第一侧面配合的第一支承面24,每个第二支承体22构成至少一个与工件W第二侧面配合的第二支承面26。底座支承体14、16类似构成在第一和第二支承面24和26之间延伸的、支承工件并同其第三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剪切由板类材料构成的、至少具有两个侧壁的工件的装置(10),包括:一个构成与工件第一侧面配合的第一支承面(24)的第一支承体(20);一个构成与工件第二侧面配合的第二支承面(26)的第二支承体(22),第二支承面与相应的第一 支承面间隔开并与之相对,构成在它们之间的、用于容纳工件的通道(28),其中第一、第二支承面中至少一个可以相对于另一个移动,从而使每个支承面同不同宽度的工件的相应侧面配合;邻近第一、第二支承面处形成的一个刀片间隙(18);以及一个刀片 (30),以滑动方式容纳在刀片间隙中,该刀片在离开容纳在通道中的工件的第一位置与同工件配合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用于沿着接触线剪切工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恩C法斯克
申请(专利权)人:韦恩C法斯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