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剪的结构改良,包含第一刀座,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第二刀座,也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该短柄具有弧状顶持部;指环,设一具有阶部的穿孔,与第一刀座的短柄结合;一调整件;所述第一刀座的短柄设有具螺孔的突轴,突轴至少开有一缝隙,指环的穿孔套固在突轴上;调整件具有顶撑的弧面,其穿设指环穿孔后锁入突轴的螺孔中;如此调整件锁入较深时,该突轴会被撑开,以限制指环穿孔的套合内壁保持与突轴接触,使指环转动时不会带动调整件转动,故除了可调整指环转动的松紧度外亦可防止指环的掉落。(*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发剪的结构改良。
技术介绍
一般的发剪结构,设有交叉叠置的刀刃,在刀座的短柄分别设有圆状或椭圆状的握柄,以供使用者将手指穿套于该握柄,借由手指的扳动,使刀刃交互剪动,从而达到剪发的目的。然而,人体的头部因为呈圆弧状,使用者为能配合头型变化,在剪发过程中,常需要动手腕以改变发剪的角度,方可顺着头型完成剪发工作,这种剪发动作非常不便,且长期操作亦使手部产生疲累;又由于剪发过程需配合其它的剪发器材,在更换器材时,常因手指完全套合于握柄中,使发剪不易从手中脱离,造成工作效率的降低,殊不理想。于是本申请人日前申请了台湾新型专利,公告号为第341167号“发剪之改良结构”,其可在剪发操作过程中改变不同的剪动角度,且利于快速更换整发器材。但是该案发剪的指环是以圆柱状轴体套设在短柄所设的圆孔内,其仅靠轴体前端的突环来防止转动时脱落,因此指环不能调整转动的松紧度,且转动多次后即会产生松脱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整指环转动的松紧度,亦可防止指环掉落的发剪的结构改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发剪的结构改良,包含第一刀座、第二刀座、指环及调整件;第一刀座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第二刀座也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该短柄具有一顶持部;指环设一具有阶部的穿孔,其与第一刀座的短柄结合;其中该第一刀座的短柄设一具有螺孔的突轴,该突轴至少开有一缝隙;指环的穿孔套固在突轴上;调整件具有顶撑的弧面,其穿设指环的穿孔并锁入突轴的螺孔中。该指环中设有数个紧迫垫圈;且该垫圈的上下缘可设为外扩状。该突轴的端部具有突缘。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在第一刀座短柄上设有具螺孔的突轴,突轴开有至少一缝隙,指环所设的穿孔套于突轴上;调整件具有顶撑的弧面,其穿设指环的穿孔后锁于突轴的螺孔中;如此调整件锁入越深时,突轴端部被撑开得越大,从而可限制指环穿孔的套合内壁保持与突轴接触,即可达到调整指环转动松紧度的功效,且指环转动时不会带动调整件一起转动,使调整件不会松脱,进而防止指环的脱落。另外,本技术在指环中所设的垫圈为数个,且垫圈的上下缘为外扩状,从而使垫圈除了彼此能紧密套合外,亦能紧密套设在指环中,因此该垫圈不会掉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A是图2所示部分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指环与第一刀座结合处未锁入调整件的剖面图;图3A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图4A、4B是本技术指环可调整松紧度的剖面图;图5是本技术指环可作角度转动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操作实施示意图。图中10 第一刀座11 刀刃部 12 短柄13 镂孔14 突轴141 螺孔142 缝隙143 突缘20 第二刀座21 刀刃部 22 短柄23 顶持部231 长形杆体232 弧状杆 24 透孔30 指环31 鸠尾部 32 穿孔321 阶部33 调整件 331 螺纹部332 顶撑弧面34 垫圈35 垫圈36 透孔40 螺栓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构造上包含可供剪动的第一刀座10、第二刀座20及与第一刀座10结合并能作转动的指环30,其中第一刀座10,具有刀刃部11,其末端设短柄12,短柄12上设有镂孔13以具有美观作用,该短柄12末端设有具有螺孔141的突轴14(如图2A所示),该突轴14用以设置指环30,且突轴14至少开有一个缝隙142,其端部还具有突缘143;第二刀座20,具有刀刃部21,其末端设短柄22,短柄22具一弧状顶持部23,该顶持部23设有长形杆体231,在长形杆体231前方垂直延伸一弧状杆232;指环30,其末端具一鸠尾部31,前端设一具有阶部321(配合图3A所示)的穿孔32,该穿孔32可套合在第一刀座10的突轴14上,再利用一具有螺纹部331的调整件33穿设于穿孔32内,并锁入突轴14的螺孔141中,使指环30与第一刀座10的短柄12结合并构成可转动状态,所述突轴14上,即短柄12与指环30之间可套设一垫圈34;另外,在指环30中设有数个垫圈35,垫圈35的上下缘为外扩状,使垫圈35除了能彼此紧密套合外,亦能紧密套设在指环30中。上述构件在组装后,第一刀座10及第二刀座20可通过螺栓40穿套于刀座10、20中央所设的透孔36、24中,从而使第一刀座10及第二刀座20相互交叠,以构成发剪的构造。请参阅图4A所示,本技术所述的调整件33具有顶撑的弧面332,该顶撑的弧面332连接一较大径的头端;调整件33穿设指环30的穿孔32后锁入突轴14的螺孔141中,图中显示调整件33顶撑的弧面332仅一部分锁入突轴14的螺孔141中,且调整件33的较大径头端并未接触到穿孔32的内壁,该突轴14因具有缝隙142故可被撑开,以限制指环穿孔32的套合内壁保持与突轴14接触,同时突缘143卡掣住指环穿孔32所设的阶部321,令指环30转动时不会带动调整件33转动,且可防止指环30的掉出。请参阅图4B所示,若调整件33锁入突轴14的螺孔141更深时,调整件33顶撑的弧面332会将突轴14撑得更大,此时指环穿孔32的套合内壁被局限在突轴14上,且指环穿孔32的套合内壁与突轴14的外壁更加紧密触接,使指环30转动的松紧度更紧。故调整件33具有将指环30调松及调紧的作用。请同时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的指环30因可沿第一刀座10的短柄12转动,使指环30与顶持部23的相对方向,可为垂直、水平或任何角度;如此,当操作中需改变剪动的角度时,套于垫圈35中的无名指可保持不动,而由抵靠于顶持部23的姆指以指环30为支点将第二刀座20推动,免除习知发剪需借助手腕的转动方能改变剪动角度的麻烦。请参阅图6所法,本技术的指环30可供使用者的无名指穿入,并以拇指抵靠于顶持部23,使姆指的内侧贴附于长形杆体231,通过手指的互相扳动,使刀刃部11、12构成交互的剪动,且经由拇指的内、外推动,使整个发剪沿指环30转动,从而改变剪动的角度。另外由于姆指仅仅抵靠于顶持部23上,故可轻易自该顶持部23脱离,使剪发过程中,易于更换整发器材。综合以上所述,本技术除了可以任意改变剪动角度、快速更换整发器材外,亦具有可调整指环转动的松紧度、且指环不会掉落、垫圈不易掉出的功效,其已彻底改善习用发剪的缺失。权利要求1.一种发剪的结构改良,包含第一刀座、第二刀座、指环及调整件;第一刀座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第二刀座也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该短柄具有一顶持部;指环设一具有阶部的穿孔,其与第一刀座的短柄结合;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刀座的短柄设一具有螺孔的突轴,该突轴至少开有一缝隙;指环的穿孔套固在突轴上;调整件具有顶撑的弧面,其穿设指环的穿孔并锁入突轴的螺孔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剪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指环中设有数个紧迫垫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发剪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垫圈的上下缘为外扩状。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发剪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该突轴的端部具有突缘。专利摘要一种发剪的结构改良,包含第一刀座,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第二刀座,也具有刀刃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剪的结构改良,包含第一刀座、第二刀座、指环及调整件;第一刀座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第二刀座也具有刀刃部,其末端设短柄,该短柄具有一顶持部;指环设一具有阶部的穿孔,其与第一刀座的短柄结合; 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刀座的短柄设一具有螺孔的突轴,该突轴至少开有一缝隙;指环的穿孔套固在突轴上;调整件具有顶撑的弧面,其穿设指环的穿孔并锁入突轴的螺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孟正,
申请(专利权)人:张孟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