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继新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95759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5: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脚踏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包括第一踏块、第二踏块、套管及心轴,所述套管穿设于第一踏块及第二踏块的中部,所述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以套管为中心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所述心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套管内,所述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之间设置有避震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使人在骑行自行车脚踩脚踏板时起到避震、减压缓冲的作用,从而让人在骑行自行车时更加轻松舒服,增强骑行时的稳定性,达到助力、省力的效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脚踏板
,尤其涉及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
技术介绍
自行车运动是一种老少皆宜的户外有氧运动,既能放松心情,亦可以强体健身。骑行自行车主要有几大好处:一、骑行时全身协调,增加血液循环,将脑部毛细血管的沉淀物冲走,可以预防患上脑溢血等脑部血管疾病;二、骑行时可以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扩张血管壁,增加肺活量,预防患上心脏疾病;三、骑行亦能对人体起到健身瘦腰的作用。而自行车均为脚踏式自行车,现有的自行车,其脚踏板大部分为整体式硬质塑料或金属结构,人们在骑行时脚踏整体式结构的脚踏板会生硬吃力,特别在爬坡以及在一些凹凸不平的地面时,很容易使人的脚掌疲劳,甚至损伤人的脚掌,严重影响人们骑行的兴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避震、减压缓冲效果的脚踏板,能够让人在骑行自行车时更加轻松舒服,增强骑行时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助力、省力的效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包括第一踏块、第二踏块、套管及心轴,所述套管穿设于第一踏块及第二踏块的中部,所述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以套管为中心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所述心轴可转动地设置于套管内,所述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之间设置有避震器。其中,所述第一踏块包括第一下踏块及第一上踏块,第一下踏块与第一上踏块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空腔,第一下踏块与第一上踏块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踏块包括第二下踏块及第二上踏块,第二下踏块与第二上踏块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空腔,第二下踏块与第二上踏块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套管穿设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踏块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避震器设置于第一下踏块与第二上踏块之间,所述避震器设置于第二下踏块与第一上踏块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通孔内开设有成一定角度的两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通孔内开设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卡槽,所述套管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槽相对应的凸条,所述第一卡槽的宽度大于所述凸条的宽度,当所述套管穿设于第一通孔及第二通孔时,所述凸条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内。其中,所述避震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一下踏块与第二上踏块之间,所述避震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第二下踏块与第一上踏块之间。其中,所述套管的尾端套设有小铝后盖,所述小铝后盖通过大铝后盖压紧连接于第一踏块;所述套管的首端螺接有中帽螺母,所述中帽螺母抵压于所述第一踏块。其中,所述心轴的尾端套接有滚珠轴承,所述滚珠轴承通过梅花螺母固定连接于心轴的尾端,心轴的首端套接有塑胶轴承。其中,所述心轴与套管之间设置有油封。其中,所述心轴与自行车曲柄连接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其中,所述避震器为橡胶柱。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采用套管穿设于第一踏块及第二踏块的中部,其中,心轴4可转动地设置于套管3内,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则以套管为中心可转动地连接,且在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之间设置有避震器,当人骑行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脚踏板,第一踏块及第二踏块均以套管为中心受到脚踩施加的力实现上下的转动,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相互挤压设置于第一踏块与第二踏块之间的避震器,避震器受力时形成一个反向的回弹力,起到缓冲避震的作用。本技术能够使人在骑行自行车脚踩脚踏板时起到避震、减压缓冲的作用,从而让人在骑行自行车时更加轻松舒服,增强骑行时的稳定性,达到助力、省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橡胶柱受力前的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橡胶柱受力后的状态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I 一第一踏块 2—第二踏块 3—套管4 一心轴5一橡I父柱 6 —螺钉 7—小招后盖8一大招后盖9 一中帽螺母 10—油封11 一第一下踏块12—第一上踏块13一第一通孔 21—第二上踏块22—第二下踏块23—第二通孔31—凸条 41 一滚珠轴承 42—梅花螺母43—外螺纹131—第一^^槽 231—第二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包括第一踏块1、第二踏块2、套管3及心轴4,所述套管3穿设于第一踏块I及第二踏块2的中部,所述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以套管3为中心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所述心轴4可转动地设置于套管3内,所述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之间设置有避震器本实施例中,采用套管3穿设于第一踏块I及第二踏块2的中部,其中,心轴4可转动地设置于套管3内,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则以套管3为中心可转动地连接,且在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之间设置有避震器,当人骑行自行车时,脚踩自行车脚踏板,第一踏块I及第二踏块2均以套管3为中心受到脚踩施加的力实现上下的转动,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相互挤压设置于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之间的避震器,避震器受力时形成一个反向的回弹力,起到缓冲避震的作用。本技术能够使人在骑行自行车脚踩脚踏板时起到避震、减压缓冲的作用,从而让人在骑行自行车时更加轻松舒服,增强骑行时的稳定性,达到助力、省力的效果。优选的,所述避震器为橡胶柱5,所述第一踏块I包括第一下踏块11及第一上踏块12,第一下踏块11与第一上踏块12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一空腔,第一下踏块11与第一上踏块12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一通孔13,所述第二踏块2包括第二下踏块22及第二上踏块21,第二下踏块22与第二上踏块21相互连接并形成第二空腔,第二下踏块22与第二上踏块21的连接处开设有第二通孔23 ;所述套管3穿设于第一通孔13及第二通孔23,所述第二踏块2位于第一空腔内,所述橡胶柱5设置于第一下踏块11与第二上踏块21之间,所述橡胶柱5设置于第二下踏块22与第一上踏块12之间。如图3及图4所示,橡胶柱5受力前及受力后的状态示意图,当人骑行自行车时,第二上踏块21受到前脚掌的压力向下挤压设置于第一下踏块11与第二上踏块21之间的橡胶柱5,即橡胶柱5受到力F1,以心轴4为中心,根据杠杆原理,第二下踏块22则对设置于第二下踏块22与第一上踏块12之间的橡胶柱5施加向上的压力;同时,第一上踏块12受到后脚底的压力向下挤压设置于第二下踏块22与第一上踏块12之间的橡胶柱5,根据杠杆原理,第一下踏块11则对设置于第一下踏块11与第二上踏块21之间的橡胶柱5施加向上的压力,使得第一踏块I及第二踏块2相互挤压设置于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之间的橡胶柱5,使橡胶柱5产生形变,形变后的橡胶柱5产生反向回弹的力,即回弹力F2,当爬坡以及在一些凹凸不平的地面骑行时,实现减缓避震的功能,让人在骑行时更加轻松舒服,骑行稳定性更高。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3内开设有成一定角度的两个第一卡槽131,所述第二通孔23内开设有与第一卡槽131相对应的两个第二卡槽231,所述套管3的外侧面设置有与第一卡槽131相对应的凸条31,所述第一卡槽131的宽度大于所述凸条31的宽度,当所述套管3穿设于第一通孔13及第二通孔23时,所述凸条31位于所述第一卡槽131及第二卡槽231内。将第一卡槽131及第二卡槽231的宽度设计成大于凸条31的宽度,可以使得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有一定的空间相互转动,确保第一踏块I及第二踏块2能够相互挤压设置于第一踏块I与第二踏块2之间的橡胶柱5,从而使得本技术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避震脚踏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踏块(1)、第二踏块(2)、套管(3)及心轴(4),所述套管(3)穿设于第一踏块(1)及第二踏块(2)的中部,所述第一踏块(1)与第二踏块(2)以套管(3)为中心可相互转动地连接,所述心轴(4)可转动地设置于套管(3)内,所述第一踏块(1)与第二踏块(2)之间设置有避震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新
申请(专利权)人:徐继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