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负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93682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4: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钻机上使用的负压装置,具体为一种螺旋负压装置。解决了目前机加工用钻杆缺乏一种能够适用于较差工作环境的负压装置的技术问题。一种螺旋负压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外套筒的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外筒筒中部空腔相连通的高压接口;还包括一个贯穿于外套筒空腔中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位于外套筒空腔内部部分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通内套筒内外壁且相互间距一定的呈螺旋状的进料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不仅能应用于钻杆的抽吸,还能够应用于其它需要产生负压的装置中。(*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钻机上使用的负压装置,具体为一种螺旋负压装置
技术介绍
在加工和机械行业中钻机的利用非常广泛,特别是用于钻深孔的钻机,这种钻机的钻杆为中空结构,一般在钻探过程中钻头处钻下的碎屑都是通过泵将钻屑或切削液抽出。但是泵一般只适用于管路比较封闭、油路干净的情况下对钻杆钻下的杂物进行抽取,以避免杂质损坏仪器,使得在某些特殊加工行业和装置中,由于环境条件差,杂质较多,通常的泵无法发挥作用,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适用于较差工作环境的抽除钻杆前端杂物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目前机加工用钻杆缺乏一种能够适用于较差工作环境的抽除钻杆前端杂物的装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螺旋负压装置。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螺旋负压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夕卜套筒的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外套筒中部空腔相连通的高压接口 ;还包括一个贯穿于外套筒空腔中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两个端口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位于外套筒空腔内部部分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通内套筒内外壁且相互间距一定的呈螺旋状排布的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位于内套筒外壁上的端口称为进口,所述进料孔位于内套筒内壁上的端口称为出口;内套筒靠近进料孔进口的一端端口上设有卡套。应用时,本技术的内套筒的空腔直径应与钻杆的直径相配,以保证钻杆能够套入并固定在内套筒的空腔之中。将本技术装设在钻杆6的尾部,钻杆与卡套之间密封连接,如图2所示,进料孔进口靠近钻杆6尾部,而进料孔出口远离钻杆尾部;钻杆尾部不能越过进料孔位于内套筒内壁上的出口 ;卡套与钻杆之间密封连接。通过泵将高压水或雾化气经高压接口注入外套筒,高压水或雾化气经外套筒中部的空腔进入螺旋状的进料孔;高压水或雾化气在经过进料孔后,在整体排布呈螺旋状的进料孔的作用下,高压水或雾化气在喷入内套筒的空腔时,产生涡旋,并向后流出(即远离钻杆尾部的方向),涡旋的中部形成一个负压区域,将钻杆前端的钻屑及切削液抽出。各个进料孔间隔一定,这样才能形成结构稳定的、中心负压一定的涡流;涡流中部形成负压的机理为现有公知技术,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由于泵体并不与钻杆前端的钻屑以及切削液直接接触,使得本技术能够适用于较差的工作环境中,解决了目前存在的技术问题。外套筒两个端口与内套筒之间密封连接,卡套与钻杆之间密封连接,是为了保证由高压接口进入的高压水或雾化气不会因泄露造成外套筒内腔压力不足进而无法在内套筒中产生流速足够、负压一定的涡旋。外套筒与内套筒之间的固定以及密封可采用多种方式或结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本技术通过螺旋状进料孔的设置使经由泵体流出的高压水或雾化气形成涡旋,并通过涡旋流产生负压将钻杆前端的杂质吸出。由于避免了泵体直接与杂质的相互作用,使得本技术可以应用于环境较为恶劣的工作场所。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不仅能应用于钻杆的抽吸,还能够应用于其它需要产生负压的装置中。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本技术所述内套筒左套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4图3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5内套筒左右两部分的连接示意图。1-外套筒,2-高压接口,3-内套筒,4-进料孔,5-卡板,6-钻杆。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螺旋负压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1,外套筒I的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外套筒I中部空腔相连通的高压接口 2 ;还包括一个贯穿于外套筒I空腔中的内套筒3 ;所述内套筒3与外套筒I两个端口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3位于外套筒I空腔内部部分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通内套筒3内外壁且相互间距一定的呈螺旋状排布的进料孔4 ;所述进料孔4位于内套筒3外壁上的端口称为进口,所述进料孔4位于内套筒3内壁上的端口称为出口;内套筒3靠近进料孔4进口的一端端口上设有卡套9。所述内套筒3位于外套筒I两个端口外部的部位均设有一个环绕内套筒3筒体的卡板5 ;所述外套筒I固定于两个卡板5之间;所述卡板5与外套筒I相接触部位设有密封件。所述内套筒3包括左右套筒,左套筒右端呈收口状结构,其上开出若干个等间距的呈螺旋状排布的凹槽;右套筒的左端呈一个与左套筒收口端相配合的开口端,所述左右套筒套在一起并固定,所述凹槽与右套筒的内壁之间形成进料孔4。由图3可以看出进料孔4的分布,若干个间距一定的进料孔4排列成螺旋状结构,这样能够使经过进料孔4的流体(气体或液体)在流入内套筒3空腔后形成涡流,涡流中心处进行成了负压。内套筒3位于外套筒I两端的位置各设有一个卡板5,卡板5的中心开有与内套筒3空腔同心的孔;外套筒I被固定在两个卡板5之间,卡板5与外套筒I端口之间设有密封件,起到密封外套筒I空腔的作用。实际上外套筒I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具体制作时是将上下两部分放置于内套筒3两个卡板5之间,再将上下两部分焊接在一起。内套筒3分为左右两部分,如图3、4所示,左套筒做成右端呈收口状的结构,其上开出若干个等间距的呈螺旋状的凹槽;再制作一个与左套筒相配合的右套筒,右套筒的左端呈一个与左套筒收口端相配合的开口端,如图5将左右两个套筒套在一起固定,并露出一个端口,呈螺旋状的凹槽与右半套筒的内壁之间就形成了进料孔4。权利要求1.一种螺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套筒(1),外套筒(I)的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外套筒(I)中部空腔相连通的高压接口(2);还包括一个贯穿于外套筒(I)空腔中的内套筒(3);所述内套筒(3)与外套筒(I)两个端口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3)位于外套筒(I)空腔内部部分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通内套筒(3)内外壁且相互间距一定的呈螺旋状排布的进料孔(4);所述进料孔(4)位于内套筒(3)外壁上的端口称为进口,所述进料孔(4)位于内套筒(3)内壁上的端口称为出口 ;内套筒(3)靠近进料孔(4)进口的一端端口上设有卡套(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螺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位于外套筒(I)两个端口外部的部位均设有一个环绕内套筒(3)筒体的卡板(5);所述外套筒(I)固定于两个卡板(5)之间;所述卡板(5)与外套筒(I)相接触部位设有密封件。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螺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套筒(3)包括左右套筒,左套筒右端呈收口状结构,其上开出若干个等间距的呈螺旋状排布的凹槽;右套筒的左端呈一个与左套筒收口端相配合的开口端,所述左右套筒套在一起并固定,所述凹槽与右套筒的内壁之间形成 进料孔(4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钻机上使用的负压装置,具体为一种螺旋负压装置。解决了目前机加工用钻杆缺乏一种能够适用于较差工作环境的负压装置的技术问题。一种螺旋负压装置,包括一个外套筒,外套筒的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外筒筒中部空腔相连通的高压接口;还包括一个贯穿于外套筒空腔中的内套筒;所述内套筒与外套筒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位于外套筒空腔内部部分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通内套筒内外壁且相互间距一定的呈螺旋状的进料孔。本技术结构简单,构思巧妙,不仅能应用于钻杆的抽吸,还能够应用于其它需要产生负压的装置中。文档编号B23B47/34GK203156106SQ20132018083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2日专利技术者毛鹏凯, 闫秋霖, 魏广, 苗艳才 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螺旋负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外套筒(1),外套筒(1)的侧壁上开有一个与外套筒(1)中部空腔相连通的高压接口(2);还包括一个贯穿于外套筒(1)空腔中的内套筒(3);所述内套筒(3)与外套筒(1)两个端口之间固定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3)位于外套筒(1)空腔内部部分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贯通内套筒(3)内外壁且相互间距一定的呈螺旋状排布的进料孔(4);所述进料孔(4)位于内套筒(3)外壁上的端口称为进口,所述进料孔(4)位于内套筒(3)内壁上的端口称为出口;内套筒(3)靠近进料孔(4)进口的一端端口上设有卡套(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鹏凯闫秋霖魏广苗艳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