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以及烟气雾化脱硫设备,其中,下旋旋风除尘器包括罐体、进风管以及出风管,罐体包括圆柱部分以及圆台部分,进风管的内侧壁的与进风管的中轴线平行的边与出风管的横截面相切,进风管的与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的与进风管的中轴线平行的边与圆柱部分的底面相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第一除尘器、第二除尘器、第三除尘器以及第四除尘器均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果相比现有技术的旋风除尘器更好,特别适合于气体中粉尘含量较高的情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除尘能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的净化、除尘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可以进行二次除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为净化废气的特别设计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下旋旋风除尘器以及烟气雾化脱硫设备。
技术介绍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气体加速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将旋转的固体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除尘设备,其广泛适用于各种工业锅炉、机械加工、冶金建材、铸造、矿山、水泥、采掘等行业。近几年来,旋风除尘器在锅炉产生的烟气的净化、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旋风除尘器通常包括罐体、伸入上述罐体并与上述罐体导通的进风管、由上述罐体引出的出风管以及设置于罐体下部的收集装置。其中罐体通常包括圆柱部分以及与上述圆柱部分连接的圆台部分,上述圆柱部分与圆台部分通常共轴,而进风管通常伸入圆柱部分,出风管则由上述圆柱部分引出。在圆台部分的底部通常开有正对收集装置的出尘口。在旋风除尘器工作过程中,上述进风管或出风管上安装风机。在风机的作用下,含尘气体由进风管被输送进罐体的圆柱部分的内部,在罐体的圆柱部分的内部以及圆台部分的内部,含尘气体高速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含尘气体中的尘粒被分离出来并由圆台部分的底部的出尘口排至收集装置中,而被净化气体的气体由出风管排出,由此达到净化、除尘的目的。上述结构的旋风除尘器以及使用上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虽然广泛适用于工业气体除尘领域,但实践表明,当由进风管进入的气体中粉尘含量较高时,这种旋风除尘器不能很好地完成除尘任务;而传统的使用上述旋风除尘器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也不能令富含硫化物的烟气充分雾化,以致脱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当气体中粉尘含量较高时,除尘、净化效率较高的下旋旋风除尘器以及烟气雾化脱硫设备。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包括罐体、伸入所述罐体并与所述罐体导通的进风管以及由所述罐体引出的出风管,所述罐体包括圆柱部分以及与所述圆柱部分连接的圆台部分,所述圆柱部分与所述圆台部分共轴,所述进风管由所述圆柱部分的上部伸入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所述出风管由所述圆柱部分的顶部引出,所述圆台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所述出风管为圆管,所述出风管的轴线与所述圆柱部分的轴线重合,所述进风管为矩形管,所述进风管的中轴线与所述圆柱部分的轴线垂直,所述进风管的内侧壁的与所述进风管的中轴线平行的边与所述出风管的横截面相切,所述进风管的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的与所述进风管的中轴线平行的边与所述圆柱部分的底面相切。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进风管中设置有用于喷水的喷射装置,所述喷射装置包括两条平行设置的水管,所述水管的延伸方向与所述进风管的延伸方向相同,每条所述水管上设置有多个用于喷水的喷嘴。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圆台部分的内部高度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1.5-3倍,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高度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5-1.2倍,所述出风管的内部直径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3-0.5倍。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出风管的下边缘位于所述圆台部分的顶端的下方,所述出风管的下边缘到所述圆台部分的上部底面的所在平面的距离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05-0.15倍,所述出风管的上边缘到所述圆柱部分的顶部的距离是40-180 毫米。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的内部长边的长度为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4-0.5倍,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的内部宽边的长度为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2-0.5倍,所述进风管的上边缘与所述圆柱部分的顶部的边缘在同一高度。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出尘口的直径为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2-0.4倍。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其中,所述圆台部分的内部高度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2倍或2.35倍,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高度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8倍,所述出风管的内部直径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38倍,所述出风管的下边缘到所述圆台部分的上部底面的所在平面的距离是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1倍,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的内部长边的长度为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45倍,所述进风管的横截面的内部宽边的长度为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31倍,所述出尘口的直径为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0.3倍。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包括第一除尘器、第二除尘器、第三除尘器以及第四除尘器,所述第一除尘器、所述第二除尘器、所述第三除尘器以及所述第四除尘器均为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所述第一除尘器的进风管、所述第二除尘器的进风管、所述第三除尘器的进风管以及所述第四除尘器的进风管分别均与用于进风的汇集管连通,所述第一除尘器的出风管、所述第二除尘器的出风管、所述第三除尘器的出风管以及所述第四除尘器的出风管分别均与用于出风的汇集箱连通,所述汇集箱上开有出风口。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其中,所述第一除尘器的出尘口、所述第二除尘器的出尘口、所述第三除尘器的出尘口以及所述第四除尘器的出尘口的高度以及半径均相同,所述第一除尘器的出尘口的下方、所述第二除尘器的出尘口的下方、所述第三除尘器的出尘口的下方以及所述第四除尘器的出尘口的下方设置有圆台状的收集斗,所述收集斗的底部安装有闭风器,所述第一除尘器的所述圆台部分的内部高度、所述第二除尘器的所述圆台部分的内部高度分别均是各自的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2倍,所述第三除尘器的所述圆台部分的内部高度、所述第四除尘器的所述圆台部分的内部高度分别均是各自的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直径的2.35倍。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其中,还包括风机以及用于二次净化的第五除尘器,所述第五除尘器为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汇集箱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管道与第五除尘器的进风管连通。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的除尘效果相比现有技术的旋风除尘器更好,特别适合于气体中粉尘含量较高的情况。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采用四个下旋旋风除尘器并联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除尘能力。如果采用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处理含硫化物、硝化物的烟气,最后排出的气体几乎对大气没有任何污染。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的净化、除尘效果得到进一步提升,同时还可以进行二次除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中的第一除尘器的结构示意图,示出了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示出了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的四个除尘器的罐体与进风管的结构关系;图4为图3的E-E剖面图;图5为图1的B-B剖面图;图6为图1的C-C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烟气雾化脱硫设备包括第一除尘器100、第二除尘器200、第三除尘器300以及第四除尘器400。第一除尘器100、第二除尘器200、第三除尘器300以及第四除尘器400均为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结合图2、图4所示,本技术的下旋旋风除尘器(即第一除尘器100)包括罐体1、伸入罐体I并与罐体I导通的进风管2以及由罐体I引出的出风管3。其中,罐体I包括圆柱部分10以及与圆柱部分10连接的圆台部分20。圆柱部分10与圆台部分20共轴。进风管2由圆柱部分10的上部伸入圆柱部分10的内部,出风管3由圆柱部分10的顶部引出。圆台部分20的底部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旋旋风除尘器,包括罐体、伸入所述罐体并与所述罐体导通的进风管以及由所述罐体引出的出风管,所述罐体包括圆柱部分以及与所述圆柱部分连接的圆台部分,所述圆柱部分与所述圆台部分共轴,所述进风管由所述圆柱部分的上部伸入所述圆柱部分的内部,所述出风管由所述圆柱部分的顶部引出,所述圆台部分的底部设置有出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管为圆管,所述出风管的轴线与所述圆柱部分的轴线重合,所述进风管为矩形管,所述进风管的中轴线与所述圆柱部分的轴线垂直,所述进风管的内侧壁的与所述进风管的中轴线平行的边与所述出风管的横截面相切,所述进风管的与所述内侧壁相对的外侧壁的与所述进风管的中轴线平行的边与所述圆柱部分的底面相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合,
申请(专利权)人:王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