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双双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鱼钩及自动鱼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89879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9 0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鱼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上鱼的鱼钩及自动鱼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背面设有能固住颗粒状钓饵的上饵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自动鱼钩,在钩体背面设上饵装置后,可以将颗粒状钓饵,如玉米、小麦等钓饵固定在钩体背面,再通过在鱼线上设置较重的铅坠便可实现自动上鱼的功能。而且这种鱼组不用鱼漂,甚至不用鱼竿都能实现中鱼,能给垂钓爱好者带来另一种不同的垂钓体验。(*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渔具,具体为一种鱼钩。
技术介绍
高雅古朴的垂钓活动作为我们古老文明的一个小小侧面伴随着祖国的历史延续下来,历数千年而不衰,日益为广大为民所喜爱。中华大地有纵横交错的河流,星罗棋布的湖泊,穿山越谷的溪流,为垂钓提供优良的自然钓场和丰富的鱼类资源。传统淡水垂钓以手杆为主,但随着近几年垂钓活动的不断发展,也引进了如抛杆、台钓等钓法。无论那一种钓法,鱼组的基本结构和钓法基本差不多。鱼组包括鱼钩、鱼线、鱼竿、鱼漂;钓法就是鱼吃饵后,用手扬竿上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上鱼的鱼钩及自动鱼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背面设有能固住颗粒状钓饵的上饵装置。所述的自动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饵装置为带倒刺的上饵针。所述的自动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饵装置为上饵钩。所述的自动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体尾部连接鱼线,所述鱼线上设置铅坠。所述的自动鱼组,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线包括主线、子线,所述主线、子线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铅坠设置在主线上。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线包括主线、子线,所述主线、子线通过连接器连接,所述铅坠设置在子线上。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重量为20-100克。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与钩体尾部的设置距离为6-12cm。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重量为50克。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与钩体尾部的设置距离为8cm。本技术的自动鱼钩,在钩体背面设上饵装置后,可以将颗粒状钓饵,如玉米、小麦等钓饵固定在钩体背面,再通过在鱼线上设置较重的铅坠便可实现自动上鱼的功能。而且这种鱼组不用鱼漂,甚至不用鱼竿都能实现中鱼,能给垂钓爱好者带来另一种不同的垂钓体验。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2是本技术自动鱼钩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4、5是本技术自动鱼组两种不同形式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鱼钩,包括钩体1,所述钩体I背面设有能固住颗粒状钓饵的上饵装置。所述钩体I与上饵装置可以是一体形成,也可以是分体设置。所述的上饵装置为带倒刺的上饵针2或上饵钩3,但不限这二种方式。本技术对上饵针2或上饵钩3在钩体I背面设置的具体位置没有特别的限制,图1、图2所表达的只是一个最佳的设置位置而已。如图3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自动鱼组,该自动鱼组包括上述的自动鱼钩,所述的钩体I尾部连接鱼线4,所述鱼线4上设置铅坠5。所述的鱼线4包括主线6、子线7,所述主线6、子线7通过连接器8连接,所述的连接器8可以是“8”字环,也可是快速连接器等。所述铅坠5可以设置在主线6上,也可以设置在子线7上。所述的铅坠5重量为20至100克之间均可,最理想为50克,铅坠太轻则不会中鱼,如果太重铅坠连同鱼饵会被陷入泥中,也不会中鱼。所述的铅坠5与钩体I尾部的设置距离为6至12cm之间均可,最理想为距离为8cm,如果过短铅坠会惊吓到鱼吃鱼饵,太长则会影响中鱼率。中鱼的原理是:根据鱼吃饵后,会上浮或侧游的习性,在鱼上浮或侧游时,这种结构的鱼钩的钩尖部就会刺到鱼的嘴部,鱼感觉到刺痛时,就会猛的快速游开,由于鱼线上设有较重的铅坠,受惯性的影响,鱼线的拉力会很大,此时鱼钩就会深深的刺入鱼嘴,从而实现自动上鱼。而传统鱼组不会自动上鱼的原因是:第一,鱼饵直接上在钩体上,鱼饵妨碍了鱼钩的钩尖部刺到鱼的嘴部,第二,铅坠太轻,鱼儿上浮或侧游时,直接会把鱼线连同鱼漂带走。补充上述所述铅坠与钩体尾部的设置距离太长会影响中鱼率的原因是:鱼猛的快速游开的距离不会太远,如果铅坠与钩体尾部的距离长于鱼猛的快速游开的距离,则不会中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鱼钩,包括钩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I)背面设有能固住颗粒状钓饵的上饵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饵装置为带倒刺的上饵针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饵装置为上饵钩(3)。4.一种自动鱼组,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鱼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钩体(I)尾部连接鱼线(4),所述鱼线(4)上设置铅坠(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线(4)包括主线(6)、子线(7),所述主线(6)、子线(7)通过连接器(8)连接,所述铅坠(5)设置在主线(6)上。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鱼线(4)包括主线(6)、子线(7),所述主线(6)、子线(7)通过连接器(8)连接,所述铅坠(5)设置在子线(7)上。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5)重量为20-100克。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5)与钩体(I)尾部的设置距离为6-12c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5)重量为50克。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鱼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铅坠(5)与钩体⑴尾部的设置距离为8c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鱼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自动上鱼的鱼钩及自动鱼组。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钩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背面设有能固住颗粒状钓饵的上饵装置。本技术的自动鱼钩,在钩体背面设上饵装置后,可以将颗粒状钓饵,如玉米、小麦等钓饵固定在钩体背面,再通过在鱼线上设置较重的铅坠便可实现自动上鱼的功能。而且这种鱼组不用鱼漂,甚至不用鱼竿都能实现中鱼,能给垂钓爱好者带来另一种不同的垂钓体验。文档编号A01K83/00GK203152303SQ2013202197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吴双双 申请人:吴双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鱼钩,包括钩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钩体(1)背面设有能固住颗粒状钓饵的上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双双
申请(专利权)人:吴双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