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整地机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机架、调节丝杠、螺母滑块、下压板、联轴器、液压马达、耙组梁;所述机架由横梁、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边梁、马达支座和中梁组成;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将横梁与边梁固定连接在一起,边梁端面距横梁的内侧面的距离A大于耙组梁的宽度,中梁安装在机架中部,马达支座固定在中梁上;螺母滑块与下压板对称安装在中梁的上面和下面;耙组梁的内端安装在螺母滑块与下压板之间、并用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外端位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调节丝杠一端通过螺纹与螺母滑块连接,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与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在马达支座上。通过操纵液压马达转动,即可实现耙组偏角的调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农田作业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整地机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
技术介绍
耙组是整地机械的主要工作部件。在实际作业中,根据不同的土壤条件和农业技术要求,需要调整耙组偏角,以达到符合要求的耕作深度和碎土率。目前公知的整地机械的耙组偏角调整是由人工来完成的。人工调整耙组偏角存在的问题是:由于耙组重量很大,调整时费时费力,有时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耽误了农时,加重了农机手的工作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比较简单、使用可靠、操作方便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调节丝杠、螺母滑块、下压板、联轴器、液压马达、耙组梁;所述机架由横梁、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边梁、马达支座和中梁组成;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将横梁与边梁固定连接在一起,边梁端面距横梁的内侧面的距离A大于耙组梁的宽度,中梁安装在机架中部,马达支座固定在中梁上;螺母滑块与下压板对称安装在中梁的上面和下面;耙组梁的内端安装在螺母滑块与下压板之间、并用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夕卜端位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调节丝杠一端通过螺纹与螺母滑块连接,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与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在马达支座上。上述耙组偏角 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滑块底部有一 U型槽,U型槽的宽度B与中梁的宽度为间隙配合。上述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为低速液压马达,其转速不超过400r/min。上述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组梁为方形钢管或矩形钢管。上述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边梁、和中梁为方形钢管。使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压系统操纵液压马达转动,从而带动调节丝杠转动,调节丝杠带动螺母滑块及耙组梁移动,实现了耙组偏角的自动调整,调整方便省力,快捷迅速,定位准确,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农机手的劳动强度。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机架的主视图。附图4是本技术中机架的俯视图。附图5是本技术中螺母滑块的主视图。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机架,2为调节丝杠,3为螺母滑块,4为下压板,5为联轴器,6为液压马达,7为耙组梁,8为横梁,9为上连接板,10为下连接板,11为边梁,12为马达支座,13为中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在图1和图2中,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包括机架1、调节丝杠2、螺母滑块3、下压板4、联轴器5、液压马达6、耙组梁7。机架I (如图3和图4所示)由横梁8、上连接板9、下连接板10、边梁11、马达支座12和中梁13组成;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0将横梁8与边梁11固定连接在一起,边梁11端面距横梁8的内侧面的距离A大于耙组梁7的宽度,中梁13安装在机架I中部,马达支座12固定在中梁13上;螺母滑块3与下压板4对称安装在中梁13的上面和下面;耙组梁7的内端安装在螺母滑块3与下压板4之间、并用螺栓、螺母或其它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外端位于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0之间;调节丝杠2 —端通过螺纹与螺母滑块3连接,一端通过联轴器5与与液压马达6连接;液压马达6固定在马达支座12上。螺母滑块(3)底部有一 U型槽,U型槽的宽度B与中梁(13)的宽度为间隙配合。液压马达(6)为低速液压马达,其转速不超过400r/min。耙组梁(7)为方形钢管或矩形钢管。横梁(8) 、边梁(11)、和中梁(13)为方形钢管。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当需要调整耙组偏角时,先操纵液压系统将机架连同其上的工作部件升起离开地面,然后操纵液压系统带动液压马达旋转,与此同时液压马达通过联轴器带动调节丝杠旋转,由于调节丝杠与螺母滑块用螺纹连接在一起,由此调节丝杠带动螺母滑块在中梁上移动,随之带动带动耙组梁内端移动,由于耙组梁外端卡在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边梁端面和横梁侧面形成的空隙中,其位置基本不动,因此耙组梁内端的移动就改变了耙组梁的偏角。当调整到合适的角度时,操纵液压系统使液压马达停止转动,至此完成了耙组偏角的调整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调节丝杠(2)、螺母滑块(3)、下压板(4)、联轴器(5)、液压马达(6)、耙组梁(7);所述机架(I)由横梁(8)、上连接板(9)、下连接板(10)、边梁(11)、马达支座(12)和中梁(13)组成;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0)将横梁(8)与边梁(11)固定连接在一起,边梁(11)端面距横梁(8)的内侧面的距离A大于耙组梁(7)的宽度,中梁(13)安装在机架(I)中部,马达支座(12)固定在中梁(13)上;螺母滑块(3)与下压板(4)对称安装在中梁(13)的上面和下面;耙组梁(7)的内端安装在螺母滑块(3)与下压板(4)之间、并用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外端位于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0)之间;调节丝 杠(2)—端通过螺纹与螺母滑块(3)连接,一端通过联轴器(5)与与液压马达(6)连接;液压马达(6)固定在马达支座(12)上。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滑块(3)底部有一 U型槽,U型槽的宽度B与中梁(13)的宽度为间隙配合。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6)为低速液压马达,其转速不超过400r/min。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耙组梁(7)为方形钢管或矩形钢管。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8)、边梁(11)、和中梁(13)为方形钢管。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整地机械的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本技术包括机架、调节丝杠、螺母滑块、下压板、联轴器、液压马达、耙组梁;所述机架由横梁、上连接板、下连接板、边梁、马达支座和中梁组成;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将横梁与边梁固定连接在一起,边梁端面距横梁的内侧面的距离A大于耙组梁的宽度,中梁安装在机架中部,马达支座固定在中梁上;螺母滑块与下压板对称安装在中梁的上面和下面;耙组梁的内端安装在螺母滑块与下压板之间、并用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外端位于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之间;调节丝杠一端通过螺纹与螺母滑块连接,一端通过联轴器与与液压马达连接;液压马达固定在马达支座上。通过操纵液压马达转动,即可实现耙组偏角的调整。文档编号A01B23/00GK203151950SQ2013200894公开日2013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7日专利技术者孟祥金, 王序俭, 王吉亮, 王敏, 曹肆林 申请人:新疆农垦科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耙组偏角自动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调节丝杠(2)、螺母滑块(3)、下压板(4)、联轴器(5)、液压马达(6)、耙组梁(7);所述机架(1)由横梁(8)、上连接板(9)、下连接板(10)、边梁(11)、马达支座(12)和中梁(13)组成;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0)将横梁(8)与边梁(11)固定连接在一起,边梁(11)端面距横梁(8)的内侧面的距离A大于耙组梁(7)的宽度,中梁(13)安装在机架(1)中部,马达支座(12)固定在中梁(13)上;螺母滑块(3)与下压板(4)对称安装在中梁(13)的上面和下面;耙组梁(7)的内端安装在螺母滑块(3)与下压板(4)之间、并用连接件固定在一起,外端位于上连接板(9)和下连接板(10)之间;调节丝杠(2)一端通过螺纹与螺母滑块(3)连接,一端通过联轴器(5)与与液压马达(6)连接;液压马达(6)固定在马达支座(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金,王序俭,王吉亮,王敏,曹肆林,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