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81313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压板和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弯曲端部;所述的压板均为旋转式压板,其中一个压板的一端为转轴,另一端为弧形凹槽;另一个旋转式压板的一端为转槽,另一端也为弧形凹槽,所述转轴套装在转槽中且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转槽和托板上均设置有通孔,贯穿该通孔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通孔为条形槽孔;所述通孔和压紧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相互匹配;所述弧形凹槽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弧形弯曲端部的曲率半径一致;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牢固、防断零效果好的。(*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力供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我国的供电线路中,有时会发生某一相或两相设备大量烧坏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时,用户的单相用电负荷通过零线相互串联。由于各相负荷的不平衡,使得相电压严重失衡,负荷轻的一相电压最高,该相用电设备先烧坏,紧接着其他相的用电设备因电压升高也被烧毁。断零烧坏设备的危险还在于其隐蔽性,虽然断零后在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灯泡依然亮、电机依然转,人们难以及时发现故障而加以排除,待设备大量烧毁后才发现断零,已经为时已晚。造成断零的因素很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零线两端的接线夹出现松动,引起接触不良而烧毁接线柱,目前通常使用的接线方式为:零线的端部做成线鼻子与接线柱套接,再用螺母压紧。此种连接方式中线鼻子容易氧化,造成松动发热,烧毁螺栓螺母,进而烧断零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牢固、防断零效果好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压板和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弯曲端部;所述的压 板均为旋转式压板,其中一个压板的一端为转轴,另一端为弧形凹槽;另一个旋转式压板的一端为转槽,另一端也为弧形凹槽,所述转轴套装在转槽中且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转槽和托板上均设置有通孔,贯穿该通孔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通孔为条形槽孔;所述通孔和压紧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相互匹配;所述弧形凹槽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弧形弯曲端部的曲率半径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接线方式和接线夹结构,通过压紧螺栓使两个旋转式压板分别压紧零线和接线柱,提高接触可靠性,降低断零几率。旋转压接的连接方式灵活方便,在螺栓的作用下分别向两侧伸出,以便压紧零线和接线柱。本技术旋转式压板上设置有的条形槽孔,便于相互转动,使压紧螺栓能够压紧。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牢固、防断零效果好,其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零线和接线柱的连接,还适用于两个电力线之间的相互连接,推广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启示。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含有固定板4、转轴式压板2和转槽式压板5,固定板4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弯曲端部,转轴式压板2的一端为转轴,另一端为弧形凹槽,转槽式压板5的一端为转槽,另一端也为弧形凹槽,转轴套装在转槽中且能够转动,转轴、转槽和固定板4上均设置有通孔,贯穿该通孔设置有压紧螺栓3。通孔为条形槽孔,以便转轴在转槽里转动时压紧螺栓3不被卡住。另外,通孔和压紧螺栓3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相互匹配;弧形凹槽的曲率直径与弧形弯曲端部的曲率直径相匹配,便于卡固电力线。使用时,松开压紧螺栓3,将零线I和接线柱6分别套入固定板4的弧形弯曲端部中,旋紧压紧螺栓3,使转轴式压板2和转槽式压板5向两边挤压,进而压紧零线I和接线柱6,这样使零线I和接线柱6很好的连接在一起,接触性好,导电性好。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压板和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弯曲端部;所述的压板均 为旋转式压板,其中一个压板的一端为转轴,另一端为弧形凹槽;另一个旋转式压板的一端为转槽,另一端也为弧形凹槽,所述转轴套装在转槽中且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转槽和托板上均设置有通孔,贯穿该通孔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通孔为条形槽孔;所述通孔和压紧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相互匹配;所述弧形凹槽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弧形弯曲端部的曲率半径一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包括两个压板和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弯曲端部;所述的压板均为旋转式压板,其中一个压板的一端为转轴,另一端为弧形凹槽;另一个旋转式压板的一端为转槽,另一端也为弧形凹槽,所述转轴套装在转槽中且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转槽和托板上均设置有通孔,贯穿该通孔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通孔为条形槽孔;所述通孔和压紧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相互匹配;所述弧形凹槽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弧形弯曲端部的曲率半径一致;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连接牢固、防断零效果好的。文档编号H01R11/09GK203150731SQ20132016248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6日专利技术者杨伟民, 李英杰, 李兴华, 赵明亚, 夏传鲲, 秦福祥, 刘风昌, 张哓东, 段鹤民, 康慧霞 申请人:河南省电力公司鹤壁供电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电力线缆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压板和一个托板,所述托板两端分别设置一个弧形弯曲端部;所述的压板均为旋转式压板,其中一个压板的一端为转轴,另一端为弧形凹槽;另一个旋转式压板的一端为转槽,另一端也为弧形凹槽,所述转轴套装在转槽中且能够转动,所述转轴、转槽和托板上均设置有通孔,贯穿该通孔设置有压紧螺栓;所述通孔为条形槽孔;所述通孔和压紧螺栓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且相互匹配;所述弧形凹槽的曲率半径与所述弧形弯曲端部的曲率半径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民李英杰李兴华赵明亚夏传鲲秦福祥刘风昌张哓东段鹤民康慧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电力公司鹤壁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