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99 阅读:2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包含58-97.9%的甘三酯、2-39.9%的甘二酯、<5%且不包括0的甘一酯、<3%且不包括0的游离脂肪酸,以上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
技术介绍
食用油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物质,对人的生理代谢起作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增加很快,小包装食用油已经走向千家万户。在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肥胖等富贵病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部分人群对食用油的要求由满足普通的需求以外,也开始希望能够得到更健康,有较强保健功能的食用油。甘二酯(Diglyceride,英文缩写DAG)是脂肪酸成分包含C8-C22饱和脂肪酸或不饱和脂肪酸的二酰基甘油。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甘二酯具有防止肥胖、防止体重增加的作用,而且甘二酯具有与甘三酯相似的性质,因此可用于食用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促进身体脂肪燃烧,从而具较强保健功能的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食用油包含58-97.9%的甘三酯、2-39.9%的甘二酯、<5%且不包括0的甘一酯、<3%且不包括0的游离脂肪酸,以上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所述甘二酯优选其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占50%-100%的甘二酯,更优选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占70%-100%的甘二酯。甘二酯的重量百分含量优选为20-35%,可具有良好的降低体内脂肪的作用,又不影响其作为烹调油的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食用油还可包含有抗氧化剂,抗氧化剂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GB2760《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规定添加。抗氧化剂可选用如下之一或它们的混合物: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没食子酸丙酯(PG)、茶多酚、植酸钠、甘草抗氧物、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迷迭香提取物。本专利技术中的甘二酯可用以下方法得到:油脂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或脂肪酸与甘油进行酯交换反应,酯交反应可用化学方法和酶法,工业上优先选用酶法。本专利技术对使用的油脂并无特别的限制,只要它是一种普通的食用油,包括天然动物油、植物油、脂肪以及由其通过酯交换反应、加氢、分馏等方法得到的精炼脂肪,油脂优选豆油、菜油、玉米油、棕榈油、亚麻油、红花油等植物油以及由其得到的精炼脂肪。本专利技术的食用油的精制调配方法如下:前述的含甘二酯的反应产物中含有脂肪酶、脂肪酸、甘油、甘油一酯等,需要通过分离纯化除去副产物。常规的分离方法有精馏、分子蒸馏等。通常分子蒸馏更为有效。水洗去除甘油,然后分子蒸馏除去大部分甘油一酯和脂肪酸,留下甘油二酯和部分甘三酯。通过测定混合物中甘二酯的含量,将甘二酯调配至要求的水平,同时根据配方加入其它组分如添加剂即可得到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脂产品。-->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由于甘二酯只含有两个脂肪酸,其沸点会低于相应的食用油20摄氏度,而国内传统的消费习惯烹调时温度较高,因此100%的甘二酯作为烹调油使用时,较易产生油烟,影响操作性能,故须与部分油脂调配使用;同时由于甘二酯含有一个羟基,抗冻性变弱,低温下保存易析出,不能通过色拉油国家标准(0摄氏度5.5小时仍保持清澈透明),影响产品的外观,因此甘二酯的含量也不易过高。本专利技术中甘二酯的含量合理,既能达到促进身体脂肪燃烧的效果,从而具有防止肥胖、防止体重增加的作用,又不影响食用油的外观和烹调性能。本专利技术的食用油可以同色拉油,调和油一样使用,并能用于脂肪加工中取代或部分取代脂肪。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176.93克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重量组成为:甘三酯79.38%、甘二酯20%、甘一酯0.57%、游离脂肪酸0.05%。上述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中甘二酯的合成方法为:将3500g菜籽色拉油与1500g水混合,按5%的比例加入固定化的1,3-特异性脂肪酶(诺维信生产,Lipozyme TL IM)作为催化剂,在45℃,水解搅拌4小时,得到水解脂肪酸和甘油。将上述反应物离心分离,使油相与水相分开得到油相即水解脂肪酸3124g。取油相200g,加入1,3-特异性脂肪酶,与甘油25.2g(脂肪酸基团/甘油基团的摩尔比=2∶1),在40度进行反应4小时。得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将上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进行分离纯化如下:将上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采用水洗过滤除去甘油和脂肪酶,得到212克混合物,经过分子蒸馏,去除大部分的甘油一酯和脂肪酸,得到77.6克纯化产品。该纯化产品中甘三酯重量含量为52.99%,甘二酯重量含量为45.6%,脂肪酸重量含量为0.11%,甘油一酯重量含量为1.3%。将上步所得纯化产品调配为本实施例中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调配方法为:将上步所得纯化产品77.6克,加入菜籽色拉油99.33g,即得到含甘二酯20%的食用油产品。检测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8%。实施例二:467.1g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重量组成为:甘三酯63.23%、甘二酯35%、甘一酯1.70%、游离脂肪酸0.07%。上述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中甘二酯的合成方法为:取大豆油1000克,加入52g甘油,以及5g甲醇钠作催化剂,升温至150度,搅拌反应4小时,得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本实施例中甘二酯的纯化方法同实施例一。纯化后得到342克纯化产品,该纯化产品中甘三酯重量含量为47.89%,甘二酯重量含量为49.6%,脂肪酸重量含量为0.11%,甘油一酯重量含量为2.4%。将上步所得纯化产品调配为本实施例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调配方法为:-->将上述342纯化产物,加入125.1克红花油,即得到含甘二酯35%的食用油产品。实施例三:605.83g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重量组成经实验室检测为:甘三酯70.58%、甘二酯28%、甘一酯1.35%、游离脂肪酸0.07%。本实施例中甘二酯的合成及纯化方法同实施例二。纯化后得到342克纯化产品,该纯化产品中甘三酯重量含量为47.89%,甘二酯重量含量为49.6%,脂肪酸重量含量为0.11%,甘油一酯重量含量为2.4%。将上步所得纯化产品调配为本实施例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调配方法为:将上述342纯化产物,加入263.83亚麻油,即得到含甘二酯28%的食用油产品。实施例四:1769.3克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重量组成为:甘三酯97.9%、甘二酯2%、甘一酯0.05%、游离脂肪酸0.05%。本实施例中甘二酯的合成及纯化方法同实施例一,取纯化后的产品77.6g,加入1691.02g玉米胚芽油,即调配成含甘二酯2%的食用油产品。实施例五:-->90.8克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的重量组成为:甘三酯58%、甘二酯39.9%、甘一酯2.02%、游离脂肪酸0.08%。上述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成品中甘二酯的合成方法为:将3500g菜籽色拉油与1500g水混合,按5%的比例加入固定化的1,3-特异性脂肪酶(诺维信生产,Lipozyme TL IM)作为催化剂,在45℃,水解搅拌4小时,得到水解脂肪酸和甘油。将上述反应物离心分离,使油相与水相分开得到油相即水解脂肪酸3124g。取油相200g,加入1,3-特异性脂肪酶,与甘油25.2g(脂肪酸基团/甘油基团的摩尔比=2∶1.5),在40度进行反应4小时。得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将上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进行分离纯化如下:将上述含甘二酯的混和物采用水洗过滤除去甘油和脂肪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包含58-97.9%的甘三酯、2-39.9%的甘二酯、<5%且不包括O的甘一酯、<3%且不包括O的游离脂肪酸,以上含量均为重量百分含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甘二酯的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占50%-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含有甘二酯的食用油,其特征在于:所述甘二酯的脂肪酸组成中不饱和脂肪酸的重量占70%-100%。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黔岭胡鹏杨波涛归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