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树强专利>正文

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3238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部组件无死角,不会产生涡流,排放效率高,占用空间小,防止串烟串味的现象发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建材
,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在厨房或卫生间排风使用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变压式排风道内部导向管剖面多为方形,变压板多为拱形,且上下部分安装在风道壁上,使风道的整体截面变小,存在的问题是通风效率低,施工容易堵塞,使用当中有死角,易形成涡流,对往上排放的气流形成阻碍,容易串烟、串味。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内部结构简单、实用、无涡流、占地面积小、杜绝串烟串味的变压式排风道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通路。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变压板下方折弯一定角度,或上方折弯一定角度,或中间折弯一定角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通过设置导向管及变压板,根据流体伯奴利现象使得排风效果十分顺畅,在不开风机的情况下进风口呈负压状态,并且变压板截面很小,风道内部组件无死角,不会产生涡流,排放效率高,占用空间小,防止串烟串味的现象发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剖视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视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导向管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变压板上方折弯一定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的变压板中间折弯一定角度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1、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 2、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3、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4 ;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 5 ;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通路,所述变压板下方折弯一定角度。如图4-图5所示,所述变压板还可以设为上方折弯一定角度,或中间折弯一定角度。当下层往上排的气流由进风口 2经过导向管3和变压板4的位置时,截面变小,根据流体伯奴利现象会形成压力较大急速流动的气流,当气流到达导向管3与变压板4的上端时由于惯性的原理对导向管3内的气流产生负压并形成引射作用,使得排风效果十分顺畅。在不开风机的情况下进风口呈负压状态,并且变压板4截面很小,风道内部组件无死角,不会产生涡流,排放效率高,占用空间小,杜绝了串烟串味的现象发生。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 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 通路。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所述导向管下端截面为弧形,半包围进风口,导向管上端与风道本体侧边形成一个出风口;所述变压板的两边分别与风道本体的侧壁相连,并与导向管间隔一定距离,将风道本体分为上下贯通的两条气流通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内部组件无死角,不会产生涡流,排放效率高,占用空间小,防止串烟串味的现象发生。文档编号E04F17/02GK203145417SQ201320041879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7日专利技术者吴树强 申请人:吴树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压式排风道结构,包括风道本体、位于风道本体侧边的进风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进风口内部连接风道本体侧壁的导向管、及与导向管平行放置的变压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树强
申请(专利权)人:吴树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