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后置发动机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后桥、板簧、后置发动机,所述车架的两纵梁之间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的前悬挂横梁,前悬挂横梁上铰接一前悬挂装置,前悬挂装置与后置发动机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上端固定连接一上悬挂横梁,上悬挂横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悬挂座,各悬挂座与所对应的纵梁铰接,后置发动机连接左、右半轴,左、右半轴均可转动地支撑于后桥,所述板簧的数量为两个,两板簧分别固定于后桥的两端,每个板簧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于所对应纵梁上设有的板簧固定支架。本悬挂结构可较多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而且便于后置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后置发动机的悬挂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后置发动机的悬挂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三轮摩托车后置发动机悬挂结构主要有两种,一种悬挂结构包括车架,固定在车架上的后置发动机托架,后置发动机安装固定在后置发动机托架上,现有的这种后置发动机悬挂结构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当维修后置发动机时,需要拆卸后置发动机托架,维修不方便;另一方面,后置发动机运行时会产生震动,但后置发动机托架不具有缓冲功能,从而影响整车运行的平稳性。另一种悬挂结构包括,车架前后悬挂支架,通过悬挂螺栓直接与后置发动机相对应的前后悬挂固定连接,由于后置发动机包裹在车架主梁管、下托架、车架悬挂支架之中,空间狭窄。维修时须从车架两侧拆卸下,对后置发动机部件进行维修,极为不便。此外,后置发动机与车架刚性连接,没有缓冲功能,无法消除后置发动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和冲击,容易造成整车零部件的损坏。造成驾乘的舒适性和平稳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后置发动机的悬挂结构,本悬挂结构对后置发动机形成悬浮式支撑,可较多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提高三轮摩托车运行的平稳性及性能,增加了后置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且便于后置发动机的维修和保养。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后置发动机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后桥、板簧、后置发动机,所述车架的两纵梁之间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的前悬挂横梁,前悬挂横梁上铰接一前悬挂装置,前悬挂装置与后置发动机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上端固定连接一上悬挂横梁,上悬挂横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悬挂座,各悬挂座与所对应的纵梁铰接,后置发动机连接左、右半轴,左、右半轴均可转动地支撑于后桥,所述板簧的数量为两个,两板簧分别固定于后桥的两端,每个板簧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于所对应纵梁上设有的板簧固定支架。所述前悬挂横梁的两端分别与所对应的纵梁焊接固定,前悬挂横梁的下方焊接有用于与前悬挂装置铰接的前悬挂支架。所述前悬挂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阻尼器悬挂支架,所述后桥的两端分别设有对应阻尼器悬挂支架的阻尼器铰接支架,后桥的两端分别通过阻尼器连接前悬挂横梁。所述前悬挂装置包括上臂、下臂,上臂、下臂相互铰接,所述上臂的上、下两端均设有铰接套,上臂上端的铰接套与前悬挂横梁的前悬挂支架铰接,上臂下端的铰接套与下臂铰接;所述下臂的上、下端均设有U型开口,下臂上端的U型开口与上臂下端的铰接套铰接,下臂的下端的U型开口与后置发动机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上臂上、下两端的铰接套内均设有衬套,衬套与铰接套之间设置减震橡胶,上臂上端的衬套与前悬挂横梁的前悬挂支架铰接,上臂下端的衬套与下臂铰接。所述上悬挂横梁的横截面呈U形,U形的开口向下,上悬挂横梁的两侧壁反向延伸,形成两折转边,上悬挂横梁的折转边上设有用于与悬挂座连接的安装孔,上悬挂横梁的纵向呈上拱形状,其中段高于左右两端,横悬挂梁的横向呈前拱形状。上悬挂横梁的下部设有用于悬挂后置发动机的上悬挂支架。所述悬挂座具有一悬挂套筒,悬挂套筒内设有铰接衬套,铰接衬套与悬挂套筒之间设置减震橡胶。所述悬挂套筒的上方焊接有连接座,连接座上设有用于与上悬挂横梁连接的安装孔。所述铰接衬套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铰接衬套的铰接孔轴心位于悬挂套筒轴心的下方。所述后桥的两端分别位于所对应板簧的下方,与板簧通过螺栓固定,所述板簧的前端通过销轴铰接于纵梁上设有的前板簧固定支架,板簧的后端通过销轴与吊耳的一端铰接,吊耳的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于纵梁上设有的后板簧固定支架,板簧的上方设有板簧压板,板簧压板通过螺栓与板簧下方的后桥固定连接,板簧对应的纵梁上设有板簧限位支架,板簧限位支架位于前板簧固定支架与后板簧固定支架之间,与板簧压板对应。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悬挂结构的两纵梁之间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的前悬挂横梁,前悬挂横梁上铰接一前悬挂装置,前悬挂装置与后置发动机的前端固定连接,使后置发动机可以沿前悬挂装置的铰点摆动;后置发动机上端固定连接一上悬挂横梁,上悬挂横梁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悬挂座,各悬挂座与所对应的纵梁铰接,使后置发动机可以沿悬挂座的铰点摆动,形成对后置发动机的悬浮式支撑。后置发动机连接左、右半轴,左、右半轴均可转动地支撑于后桥,后桥通过板簧连接车架,形成对车架的弹性支撑。本悬挂结构可以使后置发动机前后摆动,将后置发`动机震动产生的能量转化为后置发动机的前后摆动。可较多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提高三轮摩托车运行的平稳性。前悬挂装置的上臂、下臂相互铰接,使前悬挂装置的长度可随后置发动机运动发生变化,允许后置发动机小角度摆动,防止摆动角度过大,对后置发动机造成冲击。上臂上、下两端的铰接套内均设有衬套,衬套与铰接套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减震橡胶可更多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和摆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提高三轮摩托车运行的平稳性及性能,增加了后置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上悬挂横梁的U形结构可以增强上悬挂横梁的刚度,而且节约了材料,降低了重量。上悬挂横梁的折转边可以方便设置安装孔与连接座螺栓固定。上悬挂横梁的纵向呈上拱形状,拱形上悬挂横梁受拉力时不易产生塑性变形,增加上悬挂横梁的使用寿命,横悬挂梁的横向呈前拱形状,以保证发动机沿缸体轴线方向的重心点与发动机沿铰接衬套轴心线摆动的中心面重合。当发动机产生绕铰接衬套轴心线的摆动时,可以避免发动机产生摆动力臂,随着发动机运行时间递增、转速的高低变化、负载大小变化,逐渐增大摆动角加速度,产生自缴震动或共震,长期以往加速减震橡胶套的老化或失效,增大运行噪音。悬挂座具有一悬挂套筒,悬挂套筒内设有铰接衬套,铰接衬套与悬挂套筒之间设置减震橡胶。减震橡胶可更多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和摆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提高三轮摩托车运行的平稳性及性能,增加了后置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所述铰接衬套外周面的截面形状为多边形,防止铰接衬套与减震橡胶发生相对转动,磨损减震橡胶。由于铰接衬套上部的减震橡胶为主要受力部分,铰接衬套的铰接孔轴心位于悬挂套筒轴心的下方,可以更好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后桥的两端通过阻尼器连接前悬挂横梁,可以更好的吸收板簧震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对三轮摩托车车架的冲击。板簧的前端通过销轴铰接于纵梁上设有的前板簧固定支架,板簧的后端通过销轴与吊耳的一端铰接,吊耳的另一端通过销轴铰接于纵梁上设有的后板簧固定支架,使板簧受力变形时,板簧的中段可以有一定幅度的上下摆动,板簧的弦长发生变化,吊耳可以摆动为板簧让位,形成对车架的浮动式支撑,吸收摩托车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震动。板簧的上方设有板簧压板,纵梁上设有板簧限位支架与板簧压板对应,形成对板簧运动幅度的限位,防止板簧变形过度,增加板簧的使用寿命。本悬挂结构对后置发动机形成悬浮式支撑,可较多的吸收后置发动机震动产生的能量,减少了后置发动机对三轮摩托车的冲击,提高摩托车运行的平稳性及性能,防止整车零部件的损坏,驾乘的舒适性和平稳性更好。还增加了后置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而且后置发动机通过悬挂座铰接在车架上,当维修后置发动机时,只需要拆卸后置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摩托车的后置发动机的悬挂结构,包括车架、后桥(2)、板簧(3)、后置发动机(4),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两纵梁(1)之间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4)的前悬挂横梁(5),前悬挂横梁(5)上铰接一前悬挂装置(6),前悬挂装置(6)与后置发动机(4)的前端固定连接,后置发动机(4)上端固定连接一上悬挂横梁(7),上悬挂横梁(7)左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悬挂座(8),各悬挂座(8)与所对应的纵梁(1)铰接,后置发动机(4)连接左、右半轴(9、9‘),左、右半轴(9、9‘)均可转动地支撑于后桥(2),所述板簧(3)的数量为两个,两板簧(3)分别固定于后桥(2)的两端,每个板簧(3)的两端通过销轴铰接于所对应纵梁(1)上设有的板簧固定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宗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宗申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