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0217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包括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向差速器输入动力的驱动电机及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和差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相对于差速器同轴布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减速机构和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内,结构紧凑,定子、转子、减速机构和与差速器同轴布置,避免了怠速异响,提高了传动齿轮的寿命,延长了工作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上,能减小动力机构的体积。(*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车辆工程领域,涉及一种动力总成,尤其涉及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车辆电动驱动总成中,驱动电机和传动系统作为两个独立的部分进行设计,两者进行串行布置,不仅结构尺寸大,而且可能由于驱动电机与传动系统输入轴不同轴而引起怠速异响等问题,降低了传动齿轮的寿命,传动效率低。另外,由于变速器安装位置偏置,会产生扭力转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而且工作寿命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包括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向差速器输入动力的驱动电机,所述差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相对于差速器同轴布置。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在转子与差速器之间连接有与差速器同轴布置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被容置于驱动电机内部。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限定,所述减速机构为行星减速机构。作为对本技术的更进一步的限定,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包括与转子同轴相连的前太阳轮、与定子固连的前齿圈、设置在前太阳轮和前齿圈之间的前行星轮及前行星轮架;后行星排包括与前行星轮架相连的后太阳轮、与定子固连的后齿圈、设置在后太阳轮和后齿圈之间的后行星轮及后行星轮架,所述后行星轮架与差速器相连。本技术还有一种限定,所述差速器被容置于转子内部,差速器两侧的半轴的长度相同。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取得的技术进步在于:本技术所提供的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差速器和减速机构被容置于驱动电机内,结构紧凑,差速机构、定子和转子与差速器同轴布置,避免了怠速异响,提高了传动齿轮的寿命,延长了工作寿命;在转子和差速器之间设置减速机构,能够降低驱动电机的功率,降低造价;减速机构采用行星减速机构,能够方便地实现与差速器的同轴布置,结构紧凑;行星减速机构采用包括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的两级减速机构,具有较大的传动比;差速器容置于转子内部,半轴的长度相同设置,结构紧凑,并且能够使差速器中置,避免产生扭力转向。本技术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上,能减小动力机构的体积。本技术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与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差速器;2、半轴;31、定子;32、转子;41、前太阳轮;42、前齿圈;43、前行星轮;44、前行星轮架;45、后太阳轮;46、后齿圈;47、后行星轮;48、后行星轮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它包括由差速器I驱动的半轴2,以及向差速器I输入动力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定子31和转子32均相对与差速器I同轴布置,差速器I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从而使得其整体结构比较紧凑。转子32为空心结构,差速器I被容置于转子32的内部,位于差速器I两侧的半轴2的长度相同,这样能够使差速器I中置,避免了由于差速器2偏置造成的扭力转向问题。在转子32与差速器I之间连接有与差速器I同轴布置的减速机构以增大扭矩,减小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该减速机构采用行星减速机构,因为行星减速机构结构紧凑,并且能够方便地与差速器I同轴,并且,该减速机构为二级减速机构,它被安装在转子32的内部。该行星 减速机构具体包括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包括与转子32同轴相连的前太阳轮41、与定子31固连的前齿圈42、设置在前太阳轮41和前齿圈42之间的前行星轮43及前行星轮架44 ;后行星排包括与前行星轮架44相连的后太阳轮45、与定子31固连的后齿圈46、设置在后太阳轮45和后齿圈46之间的后行星轮47及后行星轮架48,所述后行星轮架48与差速器I相连,为其输出动力。在车辆前进时,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构将动力输出到差速器I,再通过半轴2传递到车轮,差速器I和减速机构都位于转子32内,结构紧凑,也能提高车辆的有效利用空间。权利要求1.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包括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向差速器输入动力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相对于差速器同轴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在转子与差速器之间连接有与差速器同轴布置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为行星减速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减速机构包括前行星排和后行星排;前行星排包括与转子同轴相连的前太阳轮、与定子固连的前齿圈、设置在前太阳轮和前齿圈之间的前行星轮及前行星轮架;后行星排包括与前行星轮架相连的后太阳轮、与定子固连的后齿圈、设置在后太阳轮和后齿圈之间的后行星轮及后行星轮架,所述后行星轮架与差速器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被容置于转子内部,差速 器两侧的半轴的长度相同。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包括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向差速器输入动力的驱动电机及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和差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相对于差速器同轴布置。本技术减速机构和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内,结构紧凑,定子、转子、减速机构和与差速器同轴布置,避免了怠速异响,提高了传动齿轮的寿命,延长了工作寿命。本技术适用于各种电动汽车上,能减小动力机构的体积。文档编号B60K17/16GK203142396SQ20132009187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8日专利技术者韩川波, 靳少辉, 顾明晖, 程格, 朱俊方 申请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电动驱动总成,包括由差速器驱动的半轴、向差速器输入动力的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器被容置于驱动电机的内部,所述驱动电机的定子和转子均相对于差速器同轴布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川波靳少辉顾明晖程格朱俊方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