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轮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010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轮圈,包括外框、至少两个轮辐以及轮轴座,所述的各轮辐均匀设置于外框及轮轴座之间;所述的各个轮辐为扭曲的弧形结构。这种结构的轮辐类似于弹簧一样具备变形的功能,轮辐的微小变形功能不但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还可以使外框的受力在轮辐的变形中吸收,外框均匀的产生柔性变形,因此不会有跳动的感觉,舒适性更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性轮圈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圈结构,特别是一种具有弹性轮辐的弹性轮圈。
技术介绍
为了移动车体,一般都会在车体的底部安装车轮,传统的车轮由轮圈和轮胎组成, 轮圈又包含外框1、若干轮辐2以及轮轴座3(可配合图6至图9所示),轮胎环套于外框上, 与地面直接接触,可起到缓冲作用,减轻震动,轮辐则均匀固定于外框内侧,并相交于中心的轮轴座,利用车轮的滚动,减小驱动车体移动的动力。现有的轮辐有多种结构,板状筋条是其中的一种轮辐结构,由于筋条比较结实,在轮胎行驶中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但是筋条的数量通常较少,导致外框的变形不均匀。如图6、 7所示,即为一种板状轮辐的轮圈结构,这种结构的轮圈在行驶中,由于筋条2比较结实,筋条没有变形,筋条对应外框位置也不易变形,而外框I其它位置由于没有筋条支撑而发生较大的变形,从而使外框形成起伏状,因此舒适性很差。图8和图9是现有另外两种轮圈结构,这两种结构的轮圈与前述轮圈相同,筋条2 的中心与轮轴座3的中心重合,在轮圈受力时,筋条2支撑着外框1,支撑处外框不易变形, 未支撑处外框变形较为严重,从而影响舒适性。从上述现有轮圈在行驶中的受力分析可知,之所以导致现有轮圈在行驶中外框起伏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板状的轮辐刚性太强,而弹性不足,而且轮圈的受力方向与轮辐中心以及轮轴座的中心重合,受力时轮辐没有变形,只有外框起伏变形,尤其对于轮辐数量较少的轮圈来说,起伏的状态更为严重,车体甚至会产生剧烈的震动,舒适性很差,有待改进。鉴于前述分析,本设计人针对目前广泛使用的轮圈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得一种弹性更好,可使外框的变形更趋于圆形的轮圈结构。技术内容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轮辐弹性使外框变形更趋于圆形的弹性轮圈,以期获得良好的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弹性轮圈,包括外框、至少两个轮辐以及轮轴座,所述的各轮辐均匀设置于外框及轮轴座之间;所述的各个轮辐为扭曲的弧形结构。所述的轮辐与轮轴座的相交线同轮轴中心线的夹角定义为α,所述的轮辐与外框的相交线同轮轴中心线的夹角定义为β,而α古β。所述的夹角Ct大于O而 小于90度。所述的夹角β大于O而小于90度。所述的轮辐上设置有镂空槽,该镂空槽位于外框的一侧,从而使轮辐呈现动态的人字形。所述的轮辐宽度自轮轴座一端向外框一端逐渐加宽。 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采用的轮辐为扭曲的弧形结构,这样的结构类似于弹簧一样具备变形的功能,轮辐的微小变形功能不但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还可以使外框的受力在轮辐的变形中吸收,外框均匀的产生柔性变形,因此不会有跳动的感觉,舒适性更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轮圈行驶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主视图;图6是现有轮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所示轮圈在行驶时的受力状态示意图;图8是现有另一种轮圈结构的立体不意图;图9是现有又一种轮圈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技术所揭示的是一种弹性轮圈,如图1、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所述的弹性轮圈包括外框1、三个轮辐2以及轮轴座3,所述的各轮辐2均匀设置于外框I及轮轴座3之间。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所述的各个轮辐2为扭曲的弧形结构,且定义轮辐2与轮轴座3的相交线同轮轴中心线的夹角为α,轮辐2与外框I的相交线同轮轴中心线的夹角为β,而a ^ β。为了更准备说明夹角α与β,参阅图1所示,所述的轮轴中心线为L。所述的轮辐2与轮轴座3相交实际为面相交,而两者的相交线定义为相交面的几何中心线为L1 ;由于轮轴座3为圆形,因此L1可能为直线也可能为弧线;当L1为直线时,其与L实际平行,两者的夹角α为O度;当L1为弧线时,α为L1所在面与L的夹角。同理所述的轮辐2与外框 I相交实际也为面相交,而两者的相交线定义为相交面的几何中心线为L2 ;由于外框I也为圆形,因此L2也可能为直线或者为弧线;当L2S直线时,其与L平行,两者的夹角β即为O 度;当匕为弧线时,β为1^2所在面与L的夹角。图中L/为弧线L1在同平面平移到与L相交的交点的切线,α即为L/与L的夹角;同理,L2’为弧线L2在同平面平移到与L相交的交点的切线,β即为L2’与L的夹角。为了进一步增加弹性,优选的,可以在所述的轮辐2上设置镂空槽21,该镂空槽21 位于外框I的一侧,从而使轮辐2呈现动态的人字形。如图3所示,本实用 新型所述的弹性轮圈在行驶中受力时,扭曲弧形状的轮辐2具备类似弹簧的功能,轮辐2的弯曲不但可以起到减震的效果,还可以使外框I均匀的产生柔性变形,因此不会有跳动的感觉,舒适性更好。如图4、5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所述的轮圈包括外框1、五个轮辐2以及轮轴座3,所述的各轮辐2均匀设置于外框I及轮轴座3之间,且各个轮辐2为扭曲的弧形结构,而且同样的,扭曲的弧形是因为夹角α与夹角β不相等而形成的,夹角α和夹角β定义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上述第一实施例所述的轮辐2设置有三个,而本实施例所述的轮辐2设置有五个。事实上,所述轮辐2的数量只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都可以,而且轮辐的数量越多支撑力量越强,但成本也越高,因此轮辐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而设置。此外,本实施例的不同还在于,本实施例所述的轮辐2未设置镂空槽,设置镂空槽虽然可以增加弹性,但是却会降低支撑力,因此可以选择性设置。对于现有技术来说,所述的夹角α与夹角β要么为O度要么为90度,但由于本技术所述的轮辐为扭曲的弧形,因此所述的夹角α可以介于O至90度之间,同样的, 所述的夹角β也可以介于O至90度之间,以得到最好的支撑效果。再者,所述的轮辐2宽度可以自轮轴座3 —端向外框I 一端逐渐加宽,一方面可以增加支撑力,一方面又可以增加弹性,使外框I的变形更为均匀。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故但凡依本技术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所做的变化或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专 利涵盖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弹性轮圈,包括外框、至少两个轮辐以及轮轴座,所述的各轮辐均匀设置于外框及轮轴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轮辐为扭曲的弧形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辐与轮轴座的相交线同轮轴中心线的夹角定义为α,所述的轮辐与外框的相交线同轮轴中心线的夹角定义为β,而α # 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角α大于O而小于90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夹角β大于O而小于90度。5.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弹性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辐上设置有镂空槽, 该镂空槽位于外框的一侧,从而使轮辐呈现动态的人字形。6.根据权利要求1-4之一所述的弹性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轮辐宽度自轮轴座一端向外框一端逐渐加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轮圈,包括外框、至少两个轮辐以及轮轴座,所述的各轮辐均匀设置于外框及轮轴座之间;所述的各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轮圈,包括外框、至少两个轮辐以及轮轴座,所述的各轮辐均匀设置于外框及轮轴座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各个轮辐为扭曲的弧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毅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连科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