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射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8816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22: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喷射器,即使工作流体(空气)的压力上升也能够抑制工作流体的流量增大而抑制负压产生,抑制目标流体(窜漏气)的流量增大必要以上的量。喷射器(17)包括:减压室(31a),设于外侧管(31)的空气入口侧;喉管(31b),设于外侧管的空气出口侧;喷嘴(32),设于外侧管的空气入口侧,且顶端部配置在减压室中,用于喷射空气;吸入口(31c),设于减压室,用于将窜漏气吸入到减压室中。利用自喷嘴喷出的空气在减压室中产生负压,自吸入口吸入窜漏气,将该吸入气体与空气一起经由喉管排出。设于喷嘴的阀(36)包括阀座、阀芯、向离开阀座的方向按压阀芯的弹簧。阀芯形成为有底的空心,该空心朝向空气流的上游侧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喷射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使工作流体流动而产生负压并借助该负压的作用使目标流体流动的喷射器。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该种技术,例如,公知有下述的专利文件1记载的用于窜漏气返还装置中的喷射泵(喷射器)。该返还装置设于在进气通路中具有增压器的发动机,构成为使由发动机产生的窜漏气自窜漏气返还通路经由进气通路返还至发动机。该返还装置包括将进气通路中的增压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连接起来的旁通通路和用于在旁通通路中产生负压的喷射器。并且,窜漏气返还通路的出口经由喷射器与旁通通路相连接。因此,增压器工作时,在进气通路中的增压器的上游侧和下游侧之间产生进气的压力差,在旁通通路的两端之间也产生压力差。利用该压力差使空气作为工作流体在旁通通路中流动,并由于该空气的流动而在喷射器中产生负压,借助该负压的作用使窜漏气作为目标流体自窜漏气返还通路向喷射器流动,经由旁通通路向进气通路流动。并且,在上述返还装置中,利用增压器产生的增压上升时,旁通通路中的空气流量、即在喷射器中流动的空气的量伴随着该增压的上升而增大,与此相应,在喷射器中产生的负压变大。因此,自发动机经由窜漏气返还通路、喷射器及旁通通路向进气通路流动的窜漏气的流量随着增压的上升而增大。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99645号公报但是,采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喷射器,伴随增压的上升,在喷射器中流动的空气量增大,在喷射器中产生的负压变大。因此,向发动机返还的窜漏气流量也变多,根据情况的不同,有可能窜漏气被过量地返还至发动机。在该情况下,担心发动机机油与窜漏气一起自发动机的曲轴箱被带走,相应地发动机机油的消耗变多。另外,有可能由于窜漏气返还量的增大而使发动机的空气燃料比改变并导致发动机的废气排放的恶化。因此,期望即使喷射器的空气的压力(增压)上升,也将在喷射器中产生的负压抑制在一定限度而抑制窜漏气返还量的增大。另外,喷射器的用途不限于专利文件1的返还装置,在其他情况下也可能有与上述相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射器,即使工作流体的压力上升,该喷射器也能够抑制工作流体的流量的增大而抑制负压的产生,抑制目标流体的流量增大需要以上的量。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喷射器,其包括:外侧管;减压室,其设于外侧管的工作流体的入口侧;喉管(throat),其设于外侧管的工作流体的出口侧;喷嘴,其设于外侧管的工作流体的入口侧,且其顶端部配置于减压室中,用于喷射工作流体;吸入口,其设于外侧管的减压室,用于将目标流体吸入到减压室中,该喷射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利用自喷嘴喷出的工作流体使减压室内产生负压,从而自吸入口吸入目标流体,将吸入的该目标流体与工作流体一起经由喉管自外侧管排出,该喷射器的主旨在于,在喷嘴中设有用于对在喷嘴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阀,阀包括阀座、以能够与阀座抵接的方式设置的阀芯以及将阀芯向离开阀座方向按压的弹簧,阀芯形成为有底的空心,空心朝向工作流体的上游侧开口。采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构成,将工作流体导入到喷嘴中并自喷嘴喷射工作流体,从而在减压室中产生负压。在该负压的作用下将目标流体自吸入口吸入,将被吸入的目标流体与工作流体一起经由喉管自外侧管排出。这里,利用设于喷嘴的阀对在喷嘴中流动的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另外,阀的阀芯在工作流体的压力的作用下克服弹簧的按压力而接近阀座,即,阀芯向闭阀方向移动,自喷嘴喷射的工作流体的量减少。另外,在喷嘴中流动的工作流体中所含有的油泥自阀芯的开口进入到阀芯的有底的空心之中而被捕捉。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阀以如下方式构成:在工作流体不在阀中流动时,阀芯被弹簧向全开方向按压而与喷嘴的一部分抵接。采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构成,除了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作用外,在工作流体不在喷嘴中流动时,阀芯被弹簧向全开方向按压而与喷嘴的一部分抵接,因此,在阀的全开状态下,阀芯被压靠于喷嘴而被固定。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中,对于阀,在阀芯与喷嘴的一部分抵接的状态下,在阀芯与喷嘴之间形成流路。采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构成,除了权利要求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作用外,在阀芯与喷嘴的一部分抵接的状态下,在阀芯与喷嘴之间形成流路,因此,在阀的全开状态下,借助该流路维持工作流体在喷嘴中流动。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中,阀的阀芯具有用于缓慢地插入到阀座的阀孔中的凸部。采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构成,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作用外,阀芯的凸部缓慢地插入到阀座的阀孔中,因此利用凸部与阀孔之间的插入关系来引导阀芯的动作。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主旨在于,在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项记载的技术方案中,该喷射器用于在进气通路中包括增压器的发动机的窜漏气返还装置,该喷射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将由增压器增压后的空气的一部分作为工作流体自喷嘴喷射,将发动机的窜漏气作为目标流体自吸入口向减压室中吸入。采用上述专利技术的构成,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作用外,将由增压器增压后的空气的一部分自喷嘴喷出而在减压室中产生负压,从而将窜漏气自吸入口吸入,将被吸入的该窜漏气与空气一起经由喉管自外侧管排出。采用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即使作用于喷嘴的工作流体的压力上升,也能够抑制工作流体的流量的增大,能够抑制在喷射器中产生负压,能够抑制目标流体的流量增大需要以上的量。另外,能够防止因油泥而引起阀芯的动作恶化,能够抑制因喷射器而导致工作流体的流量特性改变。采用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外,能够在阀的全开状态下防止阀芯的振动,能够防止因振动而引起阀芯的磨损。采用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外,能够自工作流体开始在喷射器中流动时使工作流体的流动稳定化,能够降低工作流体的流量偏差。采用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3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外,能够使阀芯的动作稳定化,能够使工作流体的流量特性稳定,能够使在喷射器中产生的负压特性稳定。采用技术方案5中记载的专利技术,除了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4中任一项记载的专利技术的效果外,伴随增压的上升,能够逐渐抑制在喷射器中的负压的产生,能够逐渐抑制窜漏气返还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包含窜漏气返还装置的发动机系统的概略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剖视图。图3是放大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阀的部分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射器的空气流量特性的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喷射器应用于发动机的窜漏气返还装置而具体化的一实施方式。图1中,利用概略结构图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包含窜漏气返还装置的发动机系统。该发动机系统包括往复式发动机1。发动机1的进气口2与进气通路3相连接,排气口4与排气通路5相连接。在进气通路3的入口上设有空气滤清器6。在进气通路3的比空气滤清器6靠下游的部分,在与排气通路5之间设有用于使进气通路3中的进气升压的增压器7。增压器7包含被配置于进气通路3的压缩机8、配置于排气通路5的涡轮9、将压缩机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喷射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喷射器,其包括:外侧管;减压室,其设于上述外侧管的工作流体的入口侧;喉管,其设于上述外侧管的上述工作流体的出口侧;喷嘴,其设于上述外侧管的上述工作流体的入口侧,且其顶端部配置于上述减压室中,用于喷射上述工作流体;吸入口,其设于外侧管的上述减压室,用于将目标流体吸入到上述减压室中,该喷射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利用自上述喷嘴喷出的上述工作流体使上述减压室内产生负压,从而自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目标流体,将所吸入的该目标流体与上述工作流体一起经由上述喉管自上述外侧管排出,该喷射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喷嘴中设有用于对在上述喷嘴中流动的上述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阀,上述阀包括阀座、以能够与上述阀座抵接的方式设置的阀芯以及将上述阀芯向离开上述阀座的方向按压的弹簧,上述阀芯形成为有底的空心,上述空心朝向上述工作流体的上游侧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17 JP 2012-0328671.一种喷射器,其包括:外侧管;减压室,其设于上述外侧管的工作流体的入口侧;喉管,其设于上述外侧管的上述工作流体的出口侧;喷嘴,其设于上述外侧管的上述工作流体的入口侧,且其顶端部配置于上述减压室中,用于喷射上述工作流体;吸入口,其设于外侧管的上述减压室,用于将目标流体吸入到上述减压室中,该喷射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利用自上述喷嘴喷出的上述工作流体使上述减压室内产生负压,从而自上述吸入口吸入上述目标流体,将所吸入的该目标流体与上述工作流体一起经由上述喉管自上述外侧管排出,该喷射器的特征在于,在上述喷嘴中设有用于对在上述喷嘴中流动的上述工作流体的流量进行调节的阀,上述阀包括阀座、以能够与上述阀座抵接的方式设置的阀芯以及将上述阀芯向离开上述阀座的方向按压的弹簧,上述阀芯形成为有底的空心,上述空心朝向上述工作流体的上游侧开口,上述阀芯包含大径部和中径部,在大径部和中径部的内部具有空心部,大径部的空心部的内径形成得比中径部的空心部的内径大,在上述阀芯的大径部的基端设有凸缘,在该凸缘的端面上设有多个腿部,在上述阀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洞江幸宏池田淳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