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5643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19: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进行输送的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在将用纸P卷绕于旋转的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并进行输送的情况下,一边通过反张力赋予装置(300)向用纸P赋予反张力,一边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用纸P被吸附于吸附面(316)并被赋予反张力。此时,作用于用纸P的吸附力被设定为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低。由此,能够一边使褶皱沿宽度方向分散一边将用纸P拉伸,并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将用纸P卷绕于图像记录鼓(41)的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特别是涉及通过鼓(drum)来输送用纸的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对单页纸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的用纸输送方式,鼓输送方式广为人知。在鼓输送方式中,将用纸(单页纸)卷绕于鼓的周面,并使鼓绕轴旋转,由此,对用纸进行输送。在采用鼓输送方式的印刷装置中,为了印刷高品质的图像,需要不发生褶皱或浮起等地对用纸进行输送。特别是,在以喷墨方式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若在用纸上发生浮起或褶皱,则不仅使印刷品质降低,还存在喷射头的喷嘴面由于浮起的用纸而被摩擦的问题。专利文献I中记载了在采用鼓输送方式的喷墨记录装置中,为了防止在用纸上发生浮起或裙皱,在将用纸卷绕于鼓时,一边向用纸赋予反张力(back tension,与用纸的输送方向相反方向的张力)一边进行卷绕的方法。根据该方法,由于用纸一边被拉伸一边被卷绕于鼓,所以,能够抑制褶皱或浮起的发生。此外,在专利文献2至5中记载了在向用纸赋予反张力的情况下,根据用纸的种类或厚度等来改变所赋予的反张力的技术。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9-22095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7987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04-018381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314417号公报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1-025498号公报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以往的用纸输送装置中,在向用纸赋予反张力的情况下,以在用纸的宽度方向的全区域作用均匀的张力的方式来赋予反张力。但是,在这样的反张力的赋予方法中,即使能够将褶皱向后方拉伸,也不能使其分散,所以,在以起皱(Cockle)极多的纸等为对象的情况下,存在褶皱在后方堆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不产生褶皱或浮起地进行输送的用纸输送装置以及喷墨记录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如下。用纸输送装置的第I方案为:在对单页式的用纸进行输送的用纸输送装置中,具备:鼓,通过在外周面上卷绕用纸并旋转来输送用纸;按压辊,在鼓的外周面上的规定位置按压用纸的表面,使用纸的背面紧密附着于鼓的外周面;以及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附卷绕于鼓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的吸附面,以使吸附力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降低的方式,使吸附面吸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从而向用纸赋予反张力。根据本方案,在用纸输送装置中具备吸附卷绕于鼓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并向卷绕于鼓的用纸赋予反张力的反张力赋予部。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附面,在该吸附面吸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并向用纸赋予反张力。此时,以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变低的方式来吸附用纸的表面或背面。由此,褶皱沿宽度方向被分散,能够防止褶皱在用纸的后端堆积。用纸输送装置的第2方案为:在上述第I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引室;多个吸附孔,形成于吸附面,并与吸引室连通;以及吸引部,对吸引室进行吸引,以基于吸附孔的吸附面的开口率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的方式,在吸附面形成吸附孔,由此,吸附力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变低。根据本方案,用纸从形成于吸附面的多个吸附孔被吸引,并被吸附于吸附面。吸附面以开口率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开口面积的比例)减少的方式形成吸附孔。由此,以从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力变低的方式形成吸附孔。用纸输送装置的第3方案为:在上述第2方案中,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吸附孔,开口面积越小。根据本方案,以使得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端附近的吸附孔,开口面积越小的方式,在吸附面形成吸附孔。即,在吸附面形成越是接近宽度方向的两端直径越小的吸附孔。由此,以通 过吸附孔形成的吸附面的开口率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减少的方式来形成吸附孔。用纸输送装置的第4方案为:在上述第3方案中,吸附孔能够扩大缩小,由此,吸附孔的开口面积能够调整。根据本方案,吸附孔被形成为能够扩大/缩小。由此,能够控制吸附孔的开口面积,并能够根据用纸来控制吸附力。用纸输送装置的第5方案为:在上述第2方案中,越是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孔的配置密度越变小。根据本方案,以使得越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吸附孔的配置密度越变小的方式,在吸附面形成吸附孔。即,越是从宽度方向的中央向宽度方向的两端,相邻吸附孔的间隔被形成得越稀疏(越是朝向宽度方向的中央,相邻吸附孔的间隔被形成得越密集)。用纸输送装置的第6方案为:在上述第I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引室,具有与吸附面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多个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吸附面的整个面,并与吸引室连通;多个隔壁,沿宽度方向将吸引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室;以及吸引部,独立地对各室进行吸引,通过独立地调整由吸引部产生的吸引各室的吸引力,来调整吸附力。根据本方案,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吸附面的整个面,并对与该吸附孔连通的吸引室进行吸引,由此,用纸被吸附于吸附面。吸引室的内部通过多个隔壁被划分为多个室,各室被吸引部独立地吸引。因此,通过独立地调整各室的吸引力,能够调整宽度方向的各区域内的吸附力。用纸输送装置的第7方案为:在上述第6方案中,吸引部具备:独立吸引管,与各室独立地连通;独立吸引泵,与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地连接;独立阀,独立地设于各独立吸引管,且开口量能够调整,通过独立地调整各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吸引力。根据本方案,独立吸引管与通过隔壁划分的各室独立地连通。而且,独立吸引泵和独立阀独立地设于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吸引泵通过一定的驱动力被驱动,并通过独立地调整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各室的吸引力。用纸输送装置的第8方案为:在上述第6方案中,吸引部具备:独立吸引管,独立地与各室连通;共用吸引管,与各独立吸引管连接;共用吸引泵,与共用吸引管连接;独立阀,独立地设于各独立吸引管,且开口量能够调整,通过独立地调整各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吸引力。根据本方案,独立吸引管与通过隔壁划分的各室独立地连通。各独立吸引管介由共用吸引管与共用的共用吸引泵连接。在各独立吸引管独立地设有独立阀,通过独立地调整该独立阀的开口量来调整各室的吸引力。用纸输送装置的第9方案为:在上述第6至8的任一方案中,还具有: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用纸的信息;以及控制部,基于通过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的用纸的信息,控制吸引部。根据本方案,基于用纸的信息来控制吸引部。由此,能够通过与用纸对应的吸附力来吸附用纸,并能够按用纸赋予适当的反张力。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0方案为:在上述第9方案中,用纸信息取得部取得用纸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中的至少I个信息。根据本方 案,基于用纸的种类、厚度、透气度、是否为印刷完成用纸(是否为两面印刷的情况下的背面侧的印刷)中的至少I个信息来控制吸引部。由此,能够通过与用纸对应的吸附力来吸附用纸,并能够按用纸赋予适当的反张力。用纸输送装置的第11方案为:在上述第I方案中,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吸引室,具有与吸附面的宽度对应的宽度;多个吸附孔,均等地配置于吸附面的整个面,并与吸引室连通;多个隔壁,沿宽度方向将吸引室的内部划分为多个室;连通口,形成于各隔壁,并连通相邻室;以及吸引部,独立地对各室进行吸引,越是配置于吸附面的宽度方向的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纸输送装置,对单页式的用纸进行输送,具备:鼓,通过在外周面上卷绕上述用纸并旋转来输送上述用纸;按压辊,在上述鼓的外周面上的规定位置按压上述用纸的表面,使上述用纸的背面紧密附着于上述鼓的外周面;以及反张力赋予部,具有对卷绕于上述鼓的上述用纸的表面或背面进行吸附的吸附面,以使吸附力从上述用纸的宽度方向的中央朝向宽度方向的两端降低的方式,使上述吸附面吸附上述用纸的表面或背面,从而向上述用纸赋予反张力。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井上贵博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