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包括中心电极、周围电极、穿刺外管与伸缩手柄,周围电极包裹在中心电极的外侧,其末端均是与电极发生部分连接,穿刺外管套设在中心电极和周围电极的外侧,其末端与伸缩手柄连接,伸缩手柄控制中心电极和周围电极向前运动,中心电极的末端在复位状态下设置在穿刺外管的前端面上;周围电极由多个内层电极与多个外层电极构成,内层电极与外层电极呈交错方式排列;相邻的中心电极与周围电极之间的极性分别为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由于极性相反,使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加热速度快,治疗时间短的特点,根据正、负极性电极之间会产生射频振荡的原理,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融电极,尤其是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应用射频消融技术治疗了大量的肝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肥大等恶性与良性肿瘤,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射频消融电极按电极针的多少分为单针型和多针型两类,单针型消融电极所产生的凝固坏死区为卵形,其短轴直径约为3cm,长轴则取决于针杆远端导电部分(未绝缘部分)的长度。多针消融电极的凝固坏死区多为球形或扁球形,其最大直径约为5cm。由于多针型消融电极产生的凝固坏死区直径较大,形状也较理想,故国内外采用多针型消融电极进行治疗的较多。在现有的多针型消融电极中,其电极端一般为单极性电极。其缺点为:由于单极性电极的加热速度慢,因此,对肿瘤的治疗时间消耗过长,从而增加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具有加热速度快,治疗时间短的特点,可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根据正、负极性电极之间会产生射频振荡的原理,以实现对肿瘤的治疗。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包括中心电极、周围电极、穿刺外管与伸缩·手柄,所述周围电极包裹在所述中心电极的外侧,其末端均是与电极发生部分连接,所述穿刺外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周围电极的外侧,其末端与所述伸缩手柄连接,所述伸缩手柄控制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周围电极一起向前运动,所述中心电极的末端在复位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穿刺外管的前端面上;所述周围电极由多个内层电极以及设置在其外侧的多个外层电极构成,所述内层电极与所述外层电极呈交错方式排列;相邻的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之间的极性分别为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在正、负极性电极的作用下,使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进一步地,当所述周围电极设置在所述穿刺外管内部时,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为工作电极,其极性相反,所述周围电极将热量传导至与其相邻的所述穿刺外管的管壁上;当一部分所述周围电极延伸至所述穿刺外管外侧时,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为工作电极,其极性相反,使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当全部所述周围电极延伸至所述穿刺外管外侧时,多个所述内层电极与多个所述外层电极为工作电极,其极性相反,使所述内层电极与所述外层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进一步地,在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的外壁上包裹有电极绝缘层,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均是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电极电缆接头与外部的正、负极性发生器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中心电极接触点与正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中心电极接触点与所述正极接触片相互配合以使所述中心电极产生正极性电极;所述外层电极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外层电极接触点与负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内层电极通过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与负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外层电极接触点和所述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相互配合以使所述外层电极和所述内层电极产生负极性电极,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设置在外层电极接触点的前端;所述内层电极还与设置在电极束末端的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相连接,所述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也是与所述正极接触片相连接,所述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设置在所述中心电极接触点的后侧。进一步地,所述中心电极接触点和所述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均是与所述正电极接触片滑动配合以形成滑轨式结构,并构成所述电极发生部分;所述外层电极接触点和所述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均与所述负电极接触片滑动配合以形成滑轨式结构,并构成所述电极发生部分。进一步地,所述伸缩手柄由推拉手柄以及手柄套管构成,在所述手柄套管上还设有注液孔8,所述注液孔8的末端与所述穿刺外管相连通,使液体沿穿刺外管和电极之间的缝隙输出。进一步地,所述正电极接触片与所述负电极接触片安装在所述手柄套管的内壁上,在所述手柄套管上还设有分别与所述正电极接触片和所述负电极接触片相连接的电极电缆接头。进一步地,所述内层电极以所述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其外侧,所述外层电极以所述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所述内层电极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中心电级与周围电极可分别释放出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与现有单极式消融电极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电极端在单位时间内的加热速度更快,其治疗时间也低于单极式消融电极所消耗的时间,也从而减少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2、由于中心电级与周围电极可分别释放出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其极性相反,因此,根据正、负极性电极之间会产生射频振荡的原理,以实现去除对肿瘤的目的;3、通过伸缩手柄控制中心电级与周围电极的延伸长度,使中心电级与周围电极能够以最为恰当的长度进入肿瘤,以达到最为理想的治疗效果;4、由于中心电极的末端在复位状态下始终设置在穿刺外管的前端面上,因此,在本专利技术进入人体组织过程中,可防止人体组织由穿刺外管的前端进入其内部,使电极顺利进入肿瘤内部;5、由于周围电极是以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其外侧,因此,可使正、负极性电极均匀的作用在肿瘤的内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在进入人体内部或由人体内部取出时的状态图;图2为图1中周围电极延伸至穿刺外管外侧的剖视 图3为图1中周围电极全部延伸至穿刺外管外侧的剖视图4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在进入人体内部或由人体内部取出时的状态图;图5为图4中周围电极延伸至穿刺外管外侧的剖视图;图6为图4中周围电极全部延伸至穿刺外管外侧的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在进入人体内部或由人体内部取出时的状态图;图8为图7中周围电极延伸至穿刺外管外侧的剖视图;图9为图7中周围电极全部延伸至穿刺外管外侧的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1-推拉手柄 2-手柄套管3-穿刺外管4-中心电极 5-外层电级6-内层电极7-电极绝缘层 8-注液孔9-电极束10-电极电缆接头11-正极接触片12-中心电极接触点13-负极接触 片 14-外层电极接触点 15-第一内层电极接触点16-第二内层电极接触点17-正极电极电缆接头18-负极电极电缆接头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至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极的三种使用状态图。该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包括中心电极4、周围电极、穿刺外管与伸缩手柄。伸缩手柄由推拉手柄I以及手柄套管2构成,推拉手柄I可在手柄套管2进行前后位移,穿刺外管的末端设置在手柄套管2的内部,并且与推拉手柄I同轴线设置。在手柄套管2上还设有注液孔8,注液孔8的末端与穿刺外管相连通,使液体沿穿刺外管和电极之间的缝隙输出。通过注液孔8可向病变组织内部注射生理盐水、化疗药水等液体,从而实现消融电极在对病变组织治疗的同时,还可以对病变组织进行注液治疗。穿刺外管套设在中心电极和周围电极的外侧,周围电极包裹在中心电极的外侧,其末端均是与电极发生部分连接。周围电极由多个内层电极6以及设置在其外侧的多个外层电极5构成,内层电极6与外层电极5呈交错方式排列。内层电极6以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其外侧,夕卜层电极5以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内层电极6的外侧。由于周围电极是以中心电极为圆心分布在其外侧,因此,可使正、负极性电极均匀的作用在肿瘤的内部。在中心电极与内层电极6和外层电极5的外壁上包裹有电极绝缘层7,其末端均是与正、负极性发生器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内层电极6与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肿瘤的双极消融电极,包括中心电极、周围电极、穿刺外管与伸缩手柄,所述周围电极包裹在所述中心电极的外侧,其末端均是与电极发生部分连接,所述穿刺外管套设在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周围电极的外侧,其末端与所述伸缩手柄连接,所述伸缩手柄控制所述中心电极和所述周围电极一起向前运动,所述中心电极的末端在复位状态下设置在所述穿刺外管的前端面上;所述周围电极由多个内层电极以及设置在其外侧的多个外层电极构成,所述内层电极与所述外层电极呈交错方式排列;相邻的所述中心电极与所述周围电极之间的极性分别为正极性电极与负极性电极,在正、负极性电极的作用下,使相邻的电极之间形成射频振荡以去除肿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承忠,倪飞宇,任艳飞,常盛,
申请(专利权)人:常承忠,倪飞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