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卸式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54606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1 1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卸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该装置包括连接带A片(1)、脱卸扣(2)、脱卸绳(3);所述脱卸扣(2)中部具有贯穿脱卸扣(2)的孔(5),顶部带有与孔(5)相通的开槽(6),底部与固定点连接;所述连接带A片(1)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该通道(7)通过开槽(6)插入孔(5)内;所述脱卸绳(3)的初始端通过脱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并穿过通道(7)从孔(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开槽(6)的宽度不大于脱卸绳(3)的直径,开槽(6)的长度不大于连接带A片(1)的宽度。该脱卸式装置可装配于需要快速脱卸的连接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体涉及一种快速抽拉脱卸式装置及使用方法,尤其是一种可连接多点的快速抽拉脱卸式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的快速脱卸装置主要有按钮式、插合式和拉绳式。按钮式脱卸装置常见于汽车座位安全带的使用,如:CN202445256U公开了一种按钮式安全带扣,其包括带扣本体锁扣,锁扣内置有插入口,与插入口相邻的解锁按钮,带扣本体锁扣通过底部的连接件固定在汽车座椅旁边,驾乘者可通过按钮迅速将安全带锁扣解锁。该装置主要依靠按钮和锁扣的相互作用实现脱卸,装置较为复杂,且当驾乘者不小心碰触到按钮时,安全带就会被打开,安全性较低。插合式脱离装置常见于背包连接带,如:CN 2285978Y公开了一种插合式带扣,其包括一公扣与一母扣,公扣的扣舌设有一扣孔,母扣是由一扣匣、一设有卡笋的扣板与一复位弹簧所组成,母扣的扣匣与扣板间形成一开口,当公扣的扣舌插入母扣的扣匣与扣板间形成的开口内,母扣扣板底面的卡笋即扣卡入公扣扣舌的扣孔内,使公扣与母扣相互扣合,只要朝母扣扣匣的底板反方向适当扳动母扣扣板的自由端,该扣板底面的卡笋即自公扣扣舌的扣孔内向外移出,扣合的公扣与母扣即可被拉动解开。该装置主要依靠公扣和母扣的相互作用实现脱卸,装置也较为复杂,且多次使用后会有磨损,导致公扣和母扣的配合性降低,在紧急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无法脱卸。拉绳式脱离装置则常见于汽车篷盖的紧固连接,如:CN201056157Y公开了一种拉绳连接,具体公开了篷盖布内设置有拉绳,拉绳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篷盖布的前后端,篷盖布的顶部开有绳口,部分拉绳从绳口中穿出,穿出部分的拉绳上设置有拉拽件,便于快速收整篷盖。该装置虽然设计简单,但是由于拉绳在外力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形变,且两端被固定,在短时间内很难脱卸。综上所述,对于按钮式和插合式脱卸式装置,机构体积均较大,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每一个装置都只连接一个连接点,难以同时解脱多个连接点。对于拉绳式连接装置,可采用一根绳索将多个连接点串联起来,但由于绳索柔软,在外力下易变形,故脱卸绳的两端均捆绑在固定位置上,所以紧急情况下仍然难以快速实现解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进行了反复的深入研究,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快速脱卸式装置及使用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可连接多点的快速脱卸式装置及使用方法。本申请的 专利技术人锐意研究,发现如下技术方案可以克服上述缺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脱卸式装置,其包括连接带A片1、脱卸扣2、脱卸绳3,所述的脱卸扣2中部具有贯穿脱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脱卸扣2顶部带有与孔5相通的开槽6,所述的脱卸扣2的底部设置开口,用于将脱卸扣2与固定点相连接;所述连接带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该通道7通过开槽6插入孔5内;所述脱卸绳3的初始端通过脱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并穿过通道7从孔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开槽6的宽度不大于脱卸绳3的直径,开槽6的长度不大于连接带A片I的宽度。上述脱卸式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装配时,将所述连接带A片I带有通道7的初始端由脱卸扣2的顶部开槽6处插入脱卸扣2的孔5中,脱卸绳3的初始端通过脱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连接带A片I的通道7中,并从孔5另一端穿出;脱卸时,将脱卸绳3的末端做单一方向的抽拉动作,使脱卸绳3脱离连接带A片I的通道7,通道7同时脱离脱卸扣2的孔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连接多点的脱卸式装置,其包括多个连接带A片1、多个脱卸扣2、脱卸绳3,所述的脱卸扣2中部具有贯穿脱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脱卸扣2顶部带有与孔5相通的开槽6,所述的脱卸扣2的底部设置开口,用于将脱卸扣2与固定点相连接;所述连接带A片I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该通道7通过开槽6插入孔5内;所述脱卸绳3的初始端通过脱卸扣2的孔5 —端插入,并穿过通道7从孔5的另一端穿出,该脱卸绳3以相同的方式将所有连接带A片I和脱卸扣2串联;所述开槽6的宽度不大于脱卸绳3的直径,开槽6的长度不大于连接带A片I的宽度。 上述脱卸式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装配时,将所述连接带A片I带有通道7的初始端由脱卸扣2的顶部开槽6处插入脱卸扣2的孔5中,脱卸绳3的初始端通过脱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连接带A片I的通道7中,并从孔5另一端穿出,继续从下一组的脱卸扣2的孔5中插入并穿出直至使所有连接带A片I的通道7和脱卸扣2通过脱卸绳3连接完毕;脱卸时,将脱卸绳3的末端做单一方向的抽拉动作,使脱卸绳3脱离连接带A片I的通道7,通道7同时脱离脱卸扣2的孔5。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连接带A片I和脱卸绳3均为柔性结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固定点为连接带B片4。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脱卸绳3在孔5的两端外保持小于90度的折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脱卸绳3在孔5的两端外保持40-60度的折弯。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脱卸绳3的外径不小于孔5的内径。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装置,优选地,所述脱卸绳3的末端为拉环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脱卸式装置或连接多点的脱卸式装置可装配于需要快速脱卸的连接部位。特别是设置于单人负重器具(如背包)上,负重人员单手就能够使负重快速脱离身体,用于在紧急情况下负重人员重心失去平衡时,快速去除身上的负重物,方便快速逃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脱卸式装置或连接多点的脱卸式装置还取得了如下的有益效果:①脱卸扣设计为孔状结构,顶端开槽宽度不大于脱卸绳直径,当连接带插入脱卸扣开槽中,脱卸绳穿入连接带通道时,在垂直方向作用力下,脱卸绳仍会牢固地位于脱卸扣中,不会因脱卸绳变形造成连接失效;②脱卸绳抽出时受到的阻力为脱卸绳表面与连接带的摩擦力,使用时阻力较小,抽出轻便容易;③可采用一根脱卸绳将多个脱卸扣串联起来,实现一个动作脱卸多个连接点;也可采用多根脱卸绳,每个脱卸绳连接一个脱卸扣,实现一个动作、多个脱卸点的快速、同时脱卸;④脱卸机构主要受到垂直方向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几乎不受力,便于脱卸绳位置固定,不易移动;⑤脱卸结构可与连接部位连接为一体,实现连接的稳固性和快速解脱性,结构简单、占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制造成本低,维修方便,可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脱卸扣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连接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单点的脱卸式装置的装配结构图;图4为单点的脱卸式装置的脱卸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中,“多个”表示为“n个”,n = 2,3,4,5……的正整数。·本专利技术中,A片、B片是为了区分不同的连接带而进行的命名,其含义与第一片、第二片相同。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脱卸式装置包括连接带A片1、脱卸扣2、脱卸绳3。下面将进行详细地描述。<脱卸扣>如图1所示,脱卸扣2中部具有贯穿脱卸扣2的孔5,顶部带有与孔5相通的开槽6,脱卸扣2底部与固定点连接。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保证连接的稳定性,避免连接带A片和脱卸绳发生扭曲变形,脱卸扣2优选为刚性结构。根据实际情况,该脱卸扣2可以选择硬塑料、金属、木材等材料制成。在本专利技术中,孔5可以为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为了便于脱卸绳的插入,作为最佳的选择,孔5为圆形。在本专利技术中,开槽6可以为各种形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脱卸式装置,其包括连接带A片(1)、脱卸扣(2)、脱卸绳(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脱卸扣(2)中部具有贯穿脱卸扣(2)的孔(5),所述的脱卸扣(2)顶部带有与孔(5)相通的开槽(6),所述的脱卸扣(2)的底部设置开口,用于将脱卸扣(2)与固定点相连接;所述连接带A片(1)的初始端具有通道(7),该通道(7)通过开槽(6)插入孔(5)内;所述脱卸绳(3)的初始端通过脱卸扣(2)的孔(5)的一端插入,并穿过通道(7)从孔(5)的另一端穿出;所述开槽(6)的宽度不大于脱卸绳(3)的直径,开槽(6)的长度不大于连接带A片(1)的宽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忠耀蔡利海高岩杨建雄李万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油料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