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植物墙,属于室内绿化、室内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植物墙为单面植物墙,包括顶板及与其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底部配合设置水槽,网片四侧边分别与顶板、左侧板、右侧板、水槽配合连接,网片前面配合设置种植袋,网片后面的顶板上配合设置风扇、喷淋装置、补光灯,该喷淋装置通过水管与安装在水槽内的水泵连接。上述一种移动植物墙,该植物墙具有可模块化组装、移动方便、养护简单、节能、不易落花落叶、植物根部空气循环畅通、植物存活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室内绿化、室内空气净化
,具体为一种移动植物墙。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内大量人工构筑物急剧增加,加之城市大气污染、人工热源等影响,城市“热岛效应”现象相继出现,且有越演越烈的趋势,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为了改善居住环境,基本途径是减少热量排放、增大绿化面积。植物墙不仅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还能调节室内空气温度、湿度,其给人带来的好处是其他艺术品所不能替代的,因此,已成为室内绿化的新宠。现有技术中的植物墙在结构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结构如何满足植物生长所需的光、温、水、气、养,致使植物生长容易出现健康问题,表现为落叶、落花、烂根、 病虫害、生长状态不佳、甚至死亡。并且,传统植物墙植物养护难度大,需要大量时间、精力,以及植物养护的专业知识,普通消费者难以胜任;当消费者长时间离开时,植物往往由于缺乏养护而死亡,造成损失。现有植物墙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1)直接从植物墙上部对植物浇水的灌溉方式容易引起基质中的养分流失;2)植物在室内或其他空气不流通的环境中时,植株容易产生离层引起落叶、落花,根系容易腐烂;3)现有植物墙植物养护困难,养护过程繁琐,长时间缺乏养护易死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移动植物墙的技术方案,该植物墙具有可模块化组装、移动方便、养护简单、节能、不易落花落叶、植物根部空气循环畅通、植物存活时间长、绿化美化效果好等优点。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植物墙为单面植物墙,包括顶板及与其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底部配合设置水槽,网片四侧边分别与顶板、左侧板、右侧板、水槽配合连接,网片前面配合设置种植袋,网片后面的顶板上配合设置风扇、喷淋装置、补光灯,该喷淋装置通过水管与安装在水槽内的水泵连接。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网片后部配合设置背板,网片、背板之间的间距为l_50cm,优选10-40cm,更优选20_30cm。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植物墙为双面植物墙,包括顶板及与其连接的左侧板、右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底部配合设置水槽,网片四侧边分别与顶板、左侧板、右侧板、水槽配合连接,两片网片前后背靠背设置,风扇、喷淋装置和补光灯安装在两片网片中空顶部的顶板上。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植物墙为无边框双面植物墙,包括水槽、顶板、以及连接水槽和顶板的倒U型支架,水槽上配合设置两组倒U型支架和两片网片,所述的网片前后背靠背设置,四侧边分别与顶板、倒U型支架、水槽配合连接,顶板上配合设置风扇、喷淋装置、补光灯,其出风口、喷淋口分别设置在背靠背的两张网片上方,该喷淋装置通过水管与安装在水槽内的水泵连接,网片前面及两片网片形成的侧面均配合设置种植袋。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袋由一组独立的小种植袋排列构成。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右侧板上配合设置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风扇、水泵配合连接。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水槽上设置出水口、进水口,底部设置一个以上滚轮。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片网片之间的间距为l-50cm,优选 5-30cm,更优选 10-20cm。所述的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补光灯为一盏以上,所述的补光灯安装位置不低于植物墙高度的2/3处,不高于顶板往上30cm处,灯下部向植物墙倾斜15-45。。上述一种移动植物墙,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喷淋装置从种植袋背面浇水,水分通过种植袋的渗透作用使基质吸收水分,过饱和水通过种植袋背面流回水箱内,避免直接喷淋植株引起基质内的养分流失和基质结构改变; 2)植物根的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留存在网片和背板(或另一侧网片)之间的空间内,影响植物根的正常生长;本专利技术在墙体顶部设置风扇,使网片和后壁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对流层,驱散废气,从而使植物根呼吸更顺畅,避免因空气不流通引起根部腐烂等问题;风扇能加快水气蒸发,给植物营造见干见湿的最佳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激素,如乙烯等,大量积累会导致 植物产生离层,引起落叶、落花等问题,风扇能让这些气体散开,避免其影响植物生长。3)风扇运行时,在种植袋背部形成风压,将负氧离子从植物墙面输送出去,从而更大范围改善空气质量; 4)采用循环喷淋装置,将多余水分回收于水槽内,经过滤网过滤掉杂质后,通过水泵和水管再次进入喷淋装置中,水分重复使用,节能环保,养护简单; 5)该植物墙节约空间,能用小空间实现大面积的绿化效果,并且能将生长习性差异大的植物进行统一养护; 6)每个小种植袋是一个小模块,其中的植物可随意替换,拼成自己喜欢的各种图案,不仅美观,还能用于家庭成员互动,其乐无穷,实现植物的模块化; 7)将该植物墙置于室内,不仅能释放负氧离子,还能吸收粉尘和可吸入颗粒物,以及甲醛、TVOC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可以提高室内负氧离子含量、降低粉尘和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净化空气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植物墙墙体框架、水槽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植物墙墙体框架、水槽的结构示意图二 ; 图3为本专利技术单面植物墙墙体的结构示意 图4为本专利技术双面植物墙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双面无边框植物墙的结构示意 图中:1-风扇、2-顶板、3-右侧板、4-控制器、5-滚轮、6-水槽、7-水泵、8-左侧板、9-喷淋装置、10-背板、11-网片、12-种植袋、12a_小种植袋、13-补光灯。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该移动植物墙为单面植物墙,包括顶板2及与其连接的左侧板8、右侧板3,左侧板8、右侧板3底部配合设置水槽6,网片11四侧边分别与顶板2、左侧板8、右侧板3、水槽6配合连接,网片11前面配合设置种植袋12,网片11后面的顶板2上配合设置风扇1、喷淋装置9、补光灯13,该喷淋装置9通过水管与安装在水槽6内的水泵7连接。网片11后部配合设置背板10,网片11、背板10之间的间距为l-50cm,优选10-40cm,更优选20-30cm。顶板2、左侧板8、右侧板3、水槽6内侧分别设置凹槽,网片11四侧边分别嵌设在凹槽内。所述的种植袋12由一组独立的小种植袋12a排列构成。右侧板3上配合设置控制器4,控制器4分别与风扇1、水泵7配合连接。水槽6上设置出水口、进水口。水槽6底部设置一个以上滚 轮5,可以是万向轮。所述的种植袋12由为透水透气材料制成,可以采用天然或合成的纤维,或竹炭布等,或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多种纤维复合而成,种植袋12为接近植物的颜色,最好是绿色。喷水在植物12背面的织物上,并由织物向种植植物的基质渗透。所述风扇I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以根据不同用途设置在顶板2的任意位置。所述的补光灯13为或无或一盏或多盏,可以是日光灯或节能灯或LED灯,所述的补光灯13安装位置不低于植物墙高度的2/3处,不高于顶板往上30cm处,灯下部向植物墙倾斜15-45°。该移动植物墙可以为双面植物墙,包括顶板2及与其连接的左侧板8、右侧板3,左侧板8、右侧板3底部配合设置水槽6,网片11侧边分别与顶板2、左侧板8、右侧板3、水槽6配合连接,两片网片11前后背靠背设置,风扇1、喷淋装置9和补光灯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移动植物墙,其特征在于该移动植物墙为单面植物墙,包括顶板(2)及与其连接的左侧板(8)、右侧板(3),左侧板(8)、右侧板(3)底部配合设置水槽(6),网片(11)四侧边分别与顶板(2)、左侧板(8)、右侧板(3)、水槽(6)配合连接,网片(11)前面配合设置种植袋(12),网片(11)后面的顶板(2)上配合设置风扇(1)、喷淋装置(9)、补光灯(13),该喷淋装置(9)通过水管与安装在水槽(6)内的水泵(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勇平,姜珉,王宗标,沈七一,范文锋,张蕴,王青,周秋云,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森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