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虎钧专利>正文

一种高效温差发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1659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28
一种高效温差发电器,包括温差发电晶片、一导热材料制的集热件以及导热材料制的散热件,集热件和散热件分别与温差发电晶片两侧面为利于热传导的紧密贴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极大提高了热能向电能的转换效率,提高了发电的效率,整体结构简洁,且可靠性高,易于装配和应用,可根据实际所需的电压电流要求而灵活配置温差发电晶片的数量以及集热件和散热件的大小,配置和应用灵活,通用性强,适应范围更加广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利用温差发电晶片进行发电的发电器。
技术介绍
发电技术的方式极多,其中以应用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和回收资源再利用的技术最为可贵,由于可再生能源是来自自然界、而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能。回收资源再利用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源,保护环境的洁净品质,使得大环境可以加速经济发展、也可以提闻人彳丨]的生活品质和未来。目前应用地热能的发电技术分为(蒸汽型)和(热水型)两大类:1、蒸汽型发电:该发电技术要先取得高温的干蒸汽,在引入发电机组之前,要先把干蒸汽中的染物和水滴先分离出去,由于干蒸汽的资源取得有限,开发技术难度大,故发展受到限制。2、热水型发电,该发电技术有两种系统:(1)、闪蒸系统,该系统必须先将热水沸腾并且闪蒸成为高温蒸汽,才能将高温蒸汽送至汽轮机做功推动发电机组,发电效率低。(2)、双循环系统,该系统将地热水首先流经热交换器,将地热能传给另一种低沸腾的工作流体,使之沸腾而产生蒸汽,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后进入凝汽器,再通过热交换器而完成发电循环,由于热交换器传热效率低,其发电效率难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温差发电晶片、发电效率高的高效温差发电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该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方案解决:一种高效温差发电器,包括温差发电晶片、一导热材料制的集热件以及导热材料制的散热件,集热件和散热件分别与温差发电晶片两侧面为利于热传导的紧密贴合。作为对上述方案的优化,所述的集热件以及散热件内部为中空,均设置有用于传热介质进出的进口以及出口,集热件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热介质供应管路中,散热件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冷介质供应管路中。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集热件和散热件靠近温差发电晶片侧内壁为设置有增加介质与集热件和散热件接触面积的凹凸面。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的温差发电晶片与集热件和散热件之间通过导热双面胶紧密贴合。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在散热件和集热件与温差发电晶片接触的接触面均设置有与温差发电晶片匹配的安装槽。作为对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的散热件、温差发电晶片以及集热件为交替设置的多组,在各散热件以及集热件的两侧面均设置有与温差发电晶片匹配的安装槽。且,所述的温差发电晶片为一枚或多枚,并列设置于集热件和散热件之间。本技术极大提高了热能向电能的转换效率,提高了发电的效率,整体结构简洁,且可靠性高,易于装配和应用,可根据实际所需的电压电流要求而灵活配置温差发电晶片的数量以及集热件和散热件的大小,配置和应用灵活,通用性强,适应范围更加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组装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一分解状态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散热件和集热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施例二并列设置多组散热件、集热件以及发电晶片分解状态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各部件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设计的高效温差发电器可利用地热水、地热气或者工业排放的废热水、废热气进行发电,采用绿色环保的能源或者回收再利用能源进行发电,具有较高的发电效率,且组装应 用灵活,适用范围广。具体如附图1、2所示。本方案设计的高效温差发电器具有塞贝克原理制成的温差发电晶片1,为了能够在温差发电晶片I两侧面产生温度差而产生电流,在温差发电晶片I两侧通过导热双面胶4分别紧密粘接有一集热件2和散热件3,集热件2和散热件3为导热材料制成,如金属铜、金属铝等。其中,集热件2以及散热件3内部均为中空,可容纳介质。为了使集热件2以及散热件3内具有稳定温度的介质,在集热件2以及散热件3上均设置有用于传热介质进出的进口 5以及出口 6。其中,集热件2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热介质供应管路中,如地热水、地热气或者工业排放的废热水、废热气等管路中,散热件3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冷介质供应管路中,如温度较低的冷水、冷气等管路中。通过在集热件2和散热件3中分别注入热介质和冷介质,使温差发电晶片I两侧面形成温度差,从而产生电流输出。为了使温差发电晶片I与集热件2和散热件3之间安装稳定,保证良好的导热效果,在散热件3和集热件2与温差发电晶片I接触的接触面均设置有与温差发电晶片匹配的安装槽7,温差发电晶片I通过导热双面胶4稳定贴于安装槽7。同时,为了提高介质与集热件2、散热件3之间的温度传导效率,在集热件2和散热件3靠近温差发电晶片I侧内壁为设置有增加介质与集热件2和散热件3接触面积的凹凸面8。在本方案中,即为在集热件2和散热件3靠近温差发电晶片I侧内壁设置有凸肋81而形成凹凸面8,该凸肋81即可增加介质与集热件2、散热件3的接触面积,也可以增加介质在集热件2、散热件3中的停留时间,提高介质与集热件2、散热件3的导热量。在本实施例以及附图中,所揭示的温差发电晶片I为一枚,除此之外,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在同一对集热件2和散热件3之间设置并列的多枚,也可以将如附图中的多个发电器通过管路串联或并列,形成具有较高输出电流的发电器。至于集热件2和散热件3之间的连接,可以通过螺丝或者外箍固定圈等结构实现集热件2和散热件3之间的安装。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揭示的高效温差发电器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一种扩展方案,具体如附图3所示。本方案设计的集热件2和散热件3结构一直,整体近似工字型。相对实施例一中的集热件2和散热件3而言,本方案的集热件2和散热件3两侧面均设置了安装槽7,安装槽7中均可设置温差发电晶片1,由此可实现多个温差发电晶片以及集热件2、散热件3的并列安装,并形成一整体结构。再具体如附图4、5所示,本实施例设计高效温差发电器并列设置有三块温差发电晶片I,集热件2和散热件3交替位于于三块温差发电晶片I之间,即位于中间位置的温差发电晶片和左右两侧的温差发电晶片分别共用了散热件3和集热件2,使多个并列组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除本实施例附图所示的三个温差发电晶片安装结构外,按照本实施例思路可以多个采用同样的方式安装,本实施例不再一一赘述。本实施例除上述所描述结构以及与外部连接到导热介质的管路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外,其他关键结构均与实施例一种结构均一致,在此也不作赘述。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高效温差发电器,包括温差发电晶片(I),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材料制的集热件(2)以及导热材料制的散热件(3),集热件和散热件分别与温差发电晶片两侧面为利于热传导的紧密贴合;所述的集热件以及散热件内部为中空,均设置有用于传热介质进出的进口以及出口,集热件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热介质供应管路中,散热件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冷介质供应管路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温差发电器,其特征在于,在集热件和散热件靠近温差发电晶片侧内壁为设置有增加介质与集热件和散热件接触面积的凹凸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温差发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差发电晶片与集热件和散热件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温差发电器,包括温差发电晶片(1),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导热材料制的集热件(2)以及导热材料制的散热件(3),集热件和散热件分别与温差发电晶片两侧面为利于热传导的紧密贴合;所述的集热件以及散热件内部为中空,均设置有用于传热介质进出的进口以及出口,集热件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热介质供应管路中,散热件的进口和出口串联于外部冷介质供应管路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虎钧
申请(专利权)人:黄虎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