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电机转子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5150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微型电机转子支架,其包括有一支撑架、一轴套及一紧固圈,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一顶板,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一容置口,所述轴套置于所述容置口之中,所述紧固圈套设于所述轴套之上并与所述顶板固定,其开口内沿处形成有至少一斜起的簧片,所述簧片压接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所述轴套的外表面处凹入形成有至少一卡槽,所述紧固圈或顶板上形成至少一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卡入于所述卡槽之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有效地防止轴套跟随转子转动,又可减小簧片对于轴套的压紧力以利于该轴套的自由调整同心,解决了现有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轴套设置所存在的两难问题,有助于提高微型电机的产品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微型电机转子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型电机,尤其是指一种微型电机转子支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结构的微型电机中,其电机转子的两端处各设有一转子支架,于每一转子支架中设有一轴套,电子转子的转动轴穿设于二轴套之中,从而实现电机转子的设置。参阅图1,其示出一种现有的用于微型电机的转子支架的结构,该转子支架包括有一支撑架11、一轴套13及一紧固圈15,其中,该支撑架11包括有一顶板110,该顶板110自其两端侧处向下弯折延伸而分别形成有一支撑臂111,二支撑臂111分别自其下端侧向外延伸而各形成有一大致平行于该顶板110的支撑板112,于该顶板110的中央处形成有一大致球台状的容置口 113,将该轴套13设于该容置口 111之中,并藉由该紧固圈15压紧定位。如附图所示,在现有的技术中,该紧固圈15沿其开口内边沿均分形成有多个簧片150,这些簧片150施加作用力于该轴套13的外表面处,从而起到定位该轴套13的作用。上述结构的紧固圈,其簧片需设计成具备足够的压紧力才能够起到定位轴套的作用,这样,通常出现紧固圈对轴套的压紧力度过大的情况,不利于轴套的自由调整同心,导致装配后的微型电机易广生功率闻低不稳定、卡死、异首、震动等不良现象。理想地,当轴套设置于支撑架之上,需使其既能防止跟随转子转动又能自由调整同心,而现有结构却很难实现轴套的此种设置要求。如簧片施加于轴套的压紧力足够,虽可防止轴套跟随转子转动,却不利于轴套的自由调整同心;如簧片施加于轴套的压紧力不足,虽有利于轴套的自由调整同心,却会导致轴套跟随转子转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微型电机转子支架,其上所设置的轴套既可避免跟随转子转动又有利于自由调整同心。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一种微型电机转子支架,包括有一支撑架、一轴套及一紧固圈,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一顶板,所述顶板上形成有一容置口,所述轴套置于所述容置口之中,所述紧固圈套设于所述轴套之上并与所述顶板固定,其开口内沿处形成有至少一斜起的簧片,所述簧片压接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所述轴套的外表面处凹入形成有至少一卡槽,所述紧固圈或顶板上形成至少一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凸起卡入于所述卡槽之中。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 架中,所述卡槽轴向形成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处。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卡槽两端开口贯通形成于所述轴套的外表面处。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顶板自其两端侧处弯折延伸而分别形成有一支撑臂,二支撑臂分别自其下端侧向外延伸而各形成有一支撑板。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支撑板平行于所述顶板。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卡接凸起形成于所述紧固圈的开口的内沿处。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卡接凸起的两侧处各自形成有一侧挡板。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卡接凸起形成于所述容置口的内侧壁上。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设置的簧片为2 3个,所设置的卡槽为I 2个,所设置的卡接凸起与所设置的卡槽数目相匹配。上述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所述卡接凸起(142)的宽度与所述卡槽(120)的宽度之差为0.1 0.3_。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在轴套的外表面处凹入形成有至少一卡槽,而于紧固圈或顶板上形成至少一卡接凸起,卡接凸起卡入于卡槽之中而起到定位轴套的作用,这样,既可有效地防止轴套跟随转子转动,又可减小簧片对于轴套的压紧力以利于该轴套的自由调整同心,解决了现有微型电机转子支架中轴套设置所存在的两难问题,有助于提闻微型电机的广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微型电机转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应用本技术的微型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参阅图2,本技术所公开的转子支架I应用于微型电机之上,为微型电机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一般地,在微型电机的转子2的两端处各设有一转子支架1,供于该转子2的转轴20穿设之用,以实现转子2的设置。结合图3和图4所示,以说明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在此实施例中,该微型电机转子支架I包括有一 支撑架10,该支撑架10包括有一顶板100,该顶板100的中央处形成有一容置口 101,该容置口 101用于收纳轴套12,而供于该轴套12的安装设置。优选地,轴套12多设计为鼓状结构,该容置口 101则相应地设计为朝向该顶板100的顶面凸出的球台状结构,以配合该轴套12的定位安装。如附图所示,该支撑架10包括有一顶板100,该顶板100自其两端侧处向下弯折延伸而分别形成有一支撑臂102,二支撑臂102分别自其下端侧向外延伸而各形成有一大致平行于该顶板100的支撑板103。结合图2,装配时,二支撑板103支撑于微型电机的定子3之上,并经由紧固件22 (例如螺丝)加以紧固,而实现转子支架I的固定安装。将轴套12置放于该容置口 101之中,并藉由一紧固圈14压紧定位。参阅图3 4,该紧固圈14沿其开口 140内沿处形成有二彼此相对的斜起的簧片141,该轴套12设于该容置口 101之中,该紧固圈14套设于该轴套12之上并与该顶板100固定,例如可通过铆钉铆接的方式来实现两者的固定联接,其上的簧片141触压而施加作用力于该轴套12的外表面,将该轴套12定位于该顶板100之上。优选地,该开口 140设计为圆形,以配合鼓状结构的轴套12。参阅图3和图4,于该轴套12的外表面处凹入形成有二彼此相对的轴向卡槽120,而于该紧固圈14的开口 140内沿处形成有二彼此相对的卡接凸起142,当紧固圈14与轴套12组装时,二卡接凸起142分别卡入于二卡槽120之中。这样,藉由该卡接凸起142的侧端抵接于该卡槽120的内侧壁,而可阻挡该轴套12的转动,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微型电机工作时该轴套12跟随转子转动,同时,由于该卡接凸起142可在该卡槽120中轴向活动,并不阻挡该轴套12的轴向调整,从而可保证该轴套12的自由调整同心。优选地,该卡接凸起142的两侧处各自形成有一侧挡板143,藉由侧挡板143的设置,增加了该卡接凸起142与该卡槽120内侧壁的接触面积,以使得该卡接凸起142更为平稳地定位该轴套12。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卡槽120为两端开口贯通形成于该轴套12外表面处的槽,可通过诸如冲切等方式于该轴套12的外表面处加工形成。卡槽120设计为附图所示出的结构,使得该卡接凸起142易置入于该卡槽120之中,而便于该转子支架I各部件之间的组装。该卡接凸起142的宽度略小于该卡槽120的宽度,使得该卡接凸起142可在该卡槽120中灵活地轴向活动,优选地,两者宽度之差保持0.1 0.3mm为宜。本技术通过卡接凸起142配合卡槽120的方式而定位轴套12,起到有效地防止轴套12跟随转子转动的作用,如此,可以减小簧片141对于轴套12的压紧力,以利于该轴套12的自由调整同心。可以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型电机转子支架,包括有一支撑架(10)、一轴套(12)及一紧固圈(14),所述支撑架(10)包括有一顶板(100),所述顶板(100)上形成有一容置口(101),所述轴套(12)置于所述容置口(101)之中,所述紧固圈(14)套设于所述轴套(12)之上并与所述顶板(100)固定,其开口(140)内沿处形成有至少一斜起的簧片(141),所述簧片(141)压接于所述轴套(12)的外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12)的外表面处凹入形成有至少一卡槽(12),所述紧固圈(14)或顶板(100)上形成至少一卡接凸起(142),所述卡接凸起(142)卡入于所述卡槽(12)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木廷皮聚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