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机插座和耳机降噪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51024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19: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耳机插座和耳机降噪装置。其中,耳机插座包括:检测开关;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座的底部;当与耳机插座配合的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的顶部触及所述检测开关时,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当耳机插头拔出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的顶部与检测开关分离时,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使得所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由静音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由工作状态转为静音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这种技术法案避开了耳机在插拔过程中爆破音的发生期,大大提高的用户的使用舒适度。(*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耳机插座的设计
,特别涉及一种耳机插座和一种耳机降噪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耳机插座只是简单实现了插头和插座各个端子的正确连接,即使带有插入检测开关的也不是在各个电极完全接触好后动作的,这样在插头插入过程中检测开关已经动作,监听电路处于正常工作中,此后如果麦克电极再接通,麦克的偏置电压就会有瞬间的从高到低的电平突变,拨出过程相反,检测开关还没有检测到拨出操作时麦克风就断开导致偏置电压从低到高的突变,从而产生刺耳爆破音,使用户体验不佳。以下是对现有技术产生爆破音的原因进行的分析:图1是现有技术中耳机拔插爆破音产生的示意图。在图中I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501与耳机插座的麦克端子303配合,耳机插头的接地电极502与耳机插座的接地端子304配合。参见图1,耳机插头插入过程,即图1中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501与耳机插座的麦克端子303配合的过程,耳机插头的接地电极502与耳机插座的接地端子502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耳机插座的麦克端子303和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501还没有可靠接触,此时继续插入就会导致检测开关动作,监听放大电路处于正常工作中,不满足完全插入检测功能,耳机插头的拔出过程,即图1中的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501与耳机插座的麦克端子303断开的过程,耳机插头的接地电极502与耳机插座的接地端子304断开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检测开关还没有检测到拨出操作时麦克端子303就与麦克电极501断开,检测开关起不到提前检测的作用,因而会产生图1所示的拔插噪音,拔插噪音通过音频设备的功放103的放大形成爆破音。通常麦克风产生的信号很微弱一般在IOmV左右,爆破音信号一般可以达到lOOOmV,因此没有采取措施的设备输出到耳机的爆破音虽然时间很短但是会非常刺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耳机插座和一种耳机降噪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耳机插座,该耳机插座包括检测开关,且该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座的底部;当与耳机插座配合的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的顶部触及所述检测开关时,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当耳机插头拔出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的顶部与检测开关分离时,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在该耳机插座中,检测 开关包括:第一检测开关端子和第二检测开关端子;其中第一检测开关端子固定不动,第二检测开关端子可动;当耳机插头的顶部触及所述检测开关时,第二检测开关端子与第一检测开关端子分离;耳机插头的顶部与所述检测开关分离时,第二检测开关端子与第一检测开关端子合并。本技术公开的这种耳机插座还包括:麦克端子;麦克端子延伸至靠近耳机插座的插入端口处。本技术公开的这种耳机插座还包括:接地端子和声道端子;其中,接地端子和耳机插头的接地电极配合;声道端子和耳机插头的声道电极配合;麦克端子和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配合。在该耳机插座中,麦克端子、接地端子、声道端子、第一检测开关端子和第二检测开关端子均为弹片。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耳机降噪装置,该装置包括:控制电路和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耳机插座;所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由静音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由工作状态转为静音状态。本技术的这种技术方案是能够在耳机插入过程中使耳机插头的各个电极完全接触稳定后再使检测开关动作,发出系统插头完全插入的第一信号;拨出过程中先使检测开关动作,给系统发出第二信号后各个电极再分别断开,使得系统能够根据检测开关发来的信号,和控制电路配合避开了爆破音的发生期,大大提高了用户使用的舒适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耳机拔插爆破首广生的不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消除耳机拔插噪音的原理框·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标准四级耳机插座的顶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标准四级耳机插座的侧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标准耳机插头各个电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耳机插座的实现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基于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爆破音产生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技术方案,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耳机插座应该满足的条件为:插头插入过程中,耳机插座中的各个端子先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接触稳定后,检测开关再动作,即插头插入过程中检测开关动作时间要迟滞于耳机插座中的其他端子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接触稳定的时间;插头拔出过程中,耳机插座的检测开关先动作,耳机插座中的其他端子再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断开,即插头拔出过程中检测开关动作时间要提前于耳机插座中的其他端子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断开的时间。基于上述提出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应该满足的条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检测开关向插入方向延伸,加大检测开关和麦克端子之间的距离;适当增加麦克端子的长度,达到插入时提前接触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检测开关再动作,拨出时检测开关先动作,耳机插头的麦克电极再与耳机插座的麦克端子断开的效果O具体地,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耳机插座,该耳机插座包括检测开关,且该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座的底部(即耳机插座的末端);当与耳机插座配合的耳机插头插入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的顶部触及所述检测开关时,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当耳机插头拔出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的顶部与检测开关分离时,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使得所述控制电路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由静音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由工作状态转为静音状态。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参见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消除耳机拔插噪音的原理框图。参见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耳机插座200包括检测开关201 ;检测开关201设置于耳机插座的底部;当与耳机插座200配合的耳机插头204插入耳机插座200,且耳机插头204的顶部触及所述检测开关201时,检测开关201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202发送第一信号;当耳机插头204拔出耳机插座,且耳机插头204的顶部与检测开关201分离时,检测开关201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202发送第二信号;控制电路202在接收到第一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103由静音状态转为工作状态,在接收到第二信号时控制音频设备的功放103由工作状态转为静音状态。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控制电路202与音频设备的功放103的一个相应端口相连。由于本技术实施例中检测开关置于耳机插座的底部,因而在耳机插头插入过程中,其他端子会先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接触,在耳机插座的其他端子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接触稳定的过程·中,会引起偏置电压的突变,进而会有拔插噪音产生,但是控制电路使音频设备的功放处于静音状态,因而虽然有拔插噪音产生,但是由于音频设备的功放处于静音状态,所以耳机不会听到爆破音,随后,耳机插座的其他端子与耳机插头的相应电极接触稳定,拔插噪声消失,此时检测开关发送第一信号,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具体为低电平信号,控制电路在接收到该低电平信号后控制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耳机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插座包括检测开关,且所述检测开关设置于所述耳机插座的底部;当与所述耳机插座配合的耳机插头插入所述耳机插座,且所述耳机插头的顶部触及所述检测开关时,所述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一信号;当所述耳机插头拔出所述耳机插座,且所述耳机插头的顶部与所述检测开关分离时,所述检测开关给音频设备的功放的控制电路发送第二信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永桂黄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歌尔声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