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秀如专利>正文

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705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可供气动工具的一冲击单元减震使用,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具有一装设部,一第一承孔、一容置孔及一第二承孔依序开设于该装设部,一第一固部设于该第一承孔的底侧,一第二固部设于该第二承孔; 一减震筒,具有一筒身可活动插设于该本体的容置孔,该筒身的二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簧圈、一第二簧圈,该第一簧圈、第二簧圈的外侧端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部及一第二固部,该第一固部是与该本体的第一固部结合固定,该第二固部是与该本体的第二固部结合固定。(*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气动工具,特别是指一种使用于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因此,市面上即有各种减缓震动的设计及产品纷纷出现,然而其结构不外乎使用圈状弹簧等构件,其减震的效果并不理想,弹性系数不易掌握,而且由于高频震动的因素,这类构件非常容易损坏而需时常更换。本技术的次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可方便组合及拆卸其构件。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装设稳固、耐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一种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可供气动工具的一冲击单元减震使用,包含有一本体,具有一装设部,一第一承孔、一容置孔及一第二承孔依序开设于该装设部,一第一固部设于该第一承孔的底侧,一第二固部设于该第二承孔;一减震筒,用于装设冲击单元,该减震筒具有一筒身可活动插设于该本体的容置孔,该筒身的二端分别连接有一第一簧圈、一第二簧圈,该第一簧圈、第二簧圈的外侧端是分别设有一第一固部及一第二固部,该第一固部是与该本体的第一固部结合固定,该第二固部是与该本体的第二固部结合固定;该减震筒的第一簧圈与第二簧圈,其中之一受到压缩时另一个受到拉伸。当该冲击单元往复动作时,该减震筒的第一簧圈与第二簧圈其中之一受到压缩而另一个受到拉伸,因此可达到有效的减震作用。最好,该本体的容置孔与该减震筒的筒身间设有至少一密封环,提供气密的作用。另外,该本体的第一固部、第二固部以及该减震筒的第一固部、第二固部均为螺纹。其中该减震筒的第一固部和本体的第一固部,两者螺纹的形状能够相互螺合;其中该减震筒的第二固部和本体的第二固部,两者螺纹的形状能够相互螺合。所述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更包含有一前盖,具有一盖体以及一固接部,固设于该本体上,另有一穿设孔位于前盖中,供该冲击单元穿设。其中该前盖形成一抵部,供紧固该减震筒的第二固部。其中该减震筒的第二固部是为一凸缘,而该本体形成有一抵部,供该减震筒的凸缘靠抵,两者靠抵在一起。所述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中该减震筒的筒身、第一簧圈及第二簧圈是为一体成形的结构。所述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中该减震筒的筒身、第一簧圈及第二簧圈是组接式的结构。所述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中该减震筒具有螺纹,供该冲击单元螺合装设。由以上实施例说明,可归纳本技术的特点如下1.本技术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减震筒的作用即可同时达成双向以及倍数的减震功能。2.本技术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减震筒与本体的结构简易,且组合及拆换均具方便性。3.本技术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其减震筒的组合及动作,可提供较佳的耐用性及耐久性。请参阅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气动工具的减震装置,可供一冲击单元8作为减震使用,使减缓对手部产生震动力。再如图2至图4所示,该减震装置包含有一本体10,具有一装设部11,一握持部12连接该装设部11,一第一承孔13、一容置孔14及一第二承孔15依序开设于该装设部11,一封环沟141以及一气沟142环设于该容置孔14预定位置,一第一固部16于本实施例是为一螺孔,设于该第一承孔13的一端,一第二固部17及一固盖部18二者于本实施例是为同一螺孔,设于该第二承孔15开口处,一通气道19由该握持部12底部通至该气沟142。其中,该本体10的封环沟141装设有一密封环41,以提供气密的作用。一减震筒20,具有一筒身21可活动插设于该本体10的容置孔14,该筒身21的外周是受该密封环41的密封,一气室22开设于该筒身21并相通一螺孔23供该冲击单元8的螺固结合,以及若干通气孔24由该气室22通至该本体10的气沟142,该筒身21二侧分别一体接设一第一簧圈25及一第二簧圈26且其外侧端是各设有螺纹的一第一固部27及第二固部28,其第一固部27与该本体10的第一固部16螺合接设。一前盖30,具有一盖体31,一固接部32呈螺杆状而可螺设于该本体10的固盖部18,一穿设孔36可供该冲击单元8的穿设,一抵部37可对应靠抵该减震筒20的第二簧圈26的第二固部28一端,以及一环沟38。该前盖30的环沟38是装设有另一密封环42。一第一垫圈51装设于该本体10的容置孔14与该减震筒20的筒身21底部间,以及一第二垫圈装设于该本体10的第二承孔15与该减震筒20的第二簧圈26底部间,以作为需要时的缓冲。本实施例的操作及动作情形,说明如下组合时,先将该减震筒20以其第一簧圈25端插入至该本体10的第一承孔13,并将该减震筒20的第一固部27、第二固部28分别螺固于该本体10的第一固部16、第二固部17;组合完成时,该密封环41即对应密封该本体10的容置孔14,而该本体10的气沟142对应可通至该减震筒20的各通气孔24,该减震筒20的第二簧圈26位于该本体10的第二承孔15。该减震筒20的第一簧圈25各圈之间是形成一距离P1,而其第二簧圈26各圈之间则形成一距离P2。其动作状态之一,该冲击单元8受气压源的作用,而牵动该减震筒20一起向前震动位移,由于位置变化不大,因此不再另图表示。然而,即同时受到该第一簧圈25的拉伸变形阻力,即该距离P1变大;以及该第二簧圈26的压缩变形阻力,即该距离P2变小;其减震筒20双向的减震结构,使该组合往前动作传递到该本体10的震动大为减小,而产生优良的避震效果。相反方向时,即该冲击单元8受紧抵或者向后退时,亦将产生一极大的力量于该减震筒20,然而,由本技术该第一簧圈25的压缩变形阻力,即该距离P1变小,以及该第二簧圈26的拉伸变形阻力,即该距离P2变大,使该组合往后动作的震动减小。因此,本技术的减震装置,在该冲击单元8不断产生来回往复动作的情形之下,即可使达到最佳的避震效果,使用者握持使用时感觉到的震动小很多。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如图5及图6所示,与前一实施例大体相同,同样包含有一本体10A、一减震筒20A以及一前盖30A,其中该本体10A的第一承孔、容置孔及第二承孔是略成同大小的孔径,因此看起来没有断差而像一个孔,其固盖部18A螺孔内径是较大而形成有一抵部17A。该减震筒20A,其筒身、第一簧圈及第二簧圈各部外径亦大致相同,其它不同点在于开设有二个封环沟29A供装设二个密封环,另外该减震筒20A的第二固部28A则是为一凸缘,不用螺纹,而可抵于该本体10A的抵部17A。另外,该减震筒20A具有一内六角孔251A于该第一簧圈的内部,而可供以扳手插设使螺合该减震筒20A固定于该本体10A。该前盖30A是同样螺合锁紧于该本体的固盖部,其具有一抵部37A,供紧固该减震筒20A的第二固部28A在该本体10A的抵部17A间,即实现锁固。本实施例以略为不同的结构设计,而同样达到本技术的目的及功效,旨在说明本技术的实施范围不限定前述实施例相同的结构,其等效的应用亦属本技术的范畴。而如图7所示,该减震筒的第一簧圈25B或第二簧圈26B的断面是亦可呈圆形;而其加工的方式,除可以车削加工之外,另可以铸造、脱腊铸造等成型。或者,如图8所示,该减震筒的筒身21C、第一簧圈25C及第二簧圈26C,为分离的构件,而以螺纹相互螺合固接结合,而同样形成一体的结构;另外,或者可以不用螺纹结合,而直接以各种接合方式结合,如焊接、铆接等等。本技术另外的结构,亦可不包含有设于该本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景顺
申请(专利权)人:陈秀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