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4450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包括测试容器、转子流量计、胶管、气泵、曝气头、搅拌桨、处理液流出口和浮渣排出口,其中,测试容器中安装有搅拌桨,测试容器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渣排出口,测试容器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液流出口,测试容器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头,曝气头通过带有转子流量计的胶管与气泵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基于气浮-絮凝法对含油废水处理的良好效果,能够将气浮和絮凝两个操作单元结合在同一个处理装置中完成,通过这种结合,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占地面积小,花费少,处理效率高。在气浮过程中,由曝气头给予条件。在絮凝的过程中,由搅拌桨给予动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
技术介绍
润滑油、机油等石油副产品被广泛的应用在汽车等运动部件的内部结构中,它能起到润滑、冷却、减磨、清洁、密封等作用。另外,在石油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所以,润滑油等含油废水通常会出现在工业废水中。由于润滑油等含油废水的主要成分是一系列长链烷烃,属于难降解有机物,一旦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生物降解时就会将微生物包裹起来从而限制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甚至导致微生物的死亡,若这类废水不经过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中,将会造成大量的厚度不一的油膜浮于水面。据测定,每千克石油能覆盖约5000平方米的水域。这些油膜使水与大气隔绝,不仅破坏水体自净、水气交换能力,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甚至能引发人类的多种疾病。所以,在进行生化处理前必须对其进行处理。气浮法是以表面活性剂为基础的分离过程,它优先被用于矿物浮选的过程中。由于它具有操作时间短、设备占地面积小、去除率高、对各种污染物都能灵活处理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在污水处理,水质净化等工艺领域。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气浮对于含油废水的处理也是非常有前途的。在气浮过程中添加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会优先粘附在气/水界面上并减小了气水界面张力,亲水基附在水相,疏水基附在气相。这样会增强气泡的稳定性,降低气泡的上升速度并阻碍气泡的融和兼并,气泡的尺寸减小,气泡的比表面积增大从而使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大。絮凝法又称凝聚法,是向废水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絮凝剂,在污水中生成疏水性的絮状物,然后用沉降或气浮的方法将絮状物去除。加入絮凝剂后可以使小分子的油滴等污染物絮凝成大的絮体,然后再进行气浮,这样会提高气浮过程污染物的去除效率。所以,经常使用气浮-絮凝法来处理煤矿废水,塑料废水和含油废水等。在实际应用中气浮-絮凝通常要多个处理单元来完成,比如气浮池,絮凝池,隔油池等,这样一来,不仅会占地面积大,而且操作复杂,投入资金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该装置基于气浮-絮凝法对含油废水处理的良好效果,能够将气浮和絮凝两个操作单元结合在同一个处理装置中完成。为了实现上述技术任务,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包括测试容器、转子流量计、胶管、气泵、曝气头、搅拌桨、处理液流出口和浮渣排出口,其中,测试容器中安装有搅拌桨,测试容器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渣排出口,测试容器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液流出口,测试容器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头,曝气头通过带有转子流量计的胶管与气泵相连。本技术还有如下技术特点:所述的测试容器为侧壁带有刻度的IOL透明有机玻璃容器。所述的处理液流出口和浮渣排出口之间的测试容器侧壁上设置有备用排水阀。所述的气泵采用真空气泵。 所述的处理液流出口为带有阀门的铜质管。所述的浮渣排出口为带有阀门的铜质管。本技术的装置基于气浮-絮凝法对含油废水处理的良好效果,能够将气浮和絮凝两个操作单元结合在同一个处理装置中完成。通过这种结合,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占地面积小,花费少,处理效率高。在气浮过程中,由曝气头给予条件。在絮凝的过程中,由搅拌桨给予动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装置图。图2是本技术的应用例的工作步骤。图3是pH值对润滑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图4是絮凝剂壳聚糖的投加量对润滑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图5是搅拌时间对润滑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图6是气浮时间对润滑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图中各个标号的含义为:1-测试容器,2-转子流量计,3-胶管,4-气泵,5-曝气头,6-搅拌桨,7- 处理液流出口,8-浮渣排出口,9-备用排水阀。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内容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具体实施例,凡在本申请技术方案基础上做的等同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包括测试容器1、转子流量计2、胶管3、气泵4、曝气头5、搅拌桨6、处理液流出口 7和浮渣排出口 8,备用排水阀9。其中,测试容器I中安装有搅拌桨6,测试容器I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渣排出口 8,测试容器I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液流出口 7,测试容器I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头5,曝气头5通过带有转子流量计2的胶管3与气泵4相连。测试容器I为侧壁带有刻度的IOL透明有机玻璃容器。处理液流出口 7和浮渣排出口 8之间的测试容器I侧壁上设置有备用排水阀9。气泵4采用真空气泵。处理液流出口 7为带有阀门的铜质管。浮渣排出口 8为带有阀门的铜质管。本技术的工作步骤如下:(I)往测试容器I内加入待处理的乳化液废水,加入絮凝剂,打开搅拌桨6,进行絮凝反应。(2)絮凝反应完全后,停止搅拌,打开气泵4开始进行气浮反应。(3)反应完全后,气浮反应中气泡带到液面上的浮渣由浮渣排出口 8排出,处理后的出水由处理液流出口 7排出。(4)将处理后的水进行监测,测其的处理效率,其中,利用COD的去除率,浊度,油类物质的含量等作为指标来检验装置的可行性。应用例:应用本技术的装置对实际工业中广泛存在的润滑油废水进行处理,实验中运用复配表面活性剂为浮选剂,生物絮凝剂壳聚糖为絮凝剂,然后对不同的PH,壳聚糖的投加量、搅拌时间、气浮时间作为单因素,根据处理效率来选取处理润滑油废水的最佳条件,根据处理效率来验证装置的可行性如图2所示为本应用例的工作步骤:(I)考虑环保因素选择浮选剂:本应用例选用的浮选剂为阴离子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和阴离子化学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2)表面活性剂的复配:质量比在1:1 10:1的鼠李糖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本应用例中每份为0.25g)与250ml蒸馏水配成溶液,用JZHY-180界面张力仪测定界面张力,得到界面张力值最低的配比为7:1。选取这个比例是因为达到最低界面张力时所加的表面活性剂的量最少,能够起到经济,环保的作用。另外达到体系最低界面张力时,气泡最稳定,上升速率最小,气泡尺寸最小,比表面积最大,所以含油废水的去除效率最大。(3)含表面活性剂的润滑油废水的制备:质量比为7:1的鼠李糖脂和十二烷基硫酸钠复配表面活性剂(应用例中每份为2g)与16.667g的润滑油倒入装有IOL水的测试容器I中,打开搅拌桨6,搅拌一定时间使其反应完全。(4)建立单因素分析实验:本实验采取单因素分析法考察pH值、沉降时间、壳聚糖的投加量、搅拌时间和气浮时间对润滑油废水COD去除的影响,由于水温在实验中不易控制而且影响不大,所以忽略了这个因素。基于混凝试验,选取搅拌桨6的慢速搅拌时间为50r/min,快速搅拌时间为300r/min。用硫酸和氢氧化钠调节pH。 (5)根据COD的去除率选择最适的条件:复配表面活性剂与壳聚糖处理润滑油废水去除COD的最适条件为pH为7,壳聚糖的投加量为20ml,搅拌时间为20min,气浮时间为IOmin0结果证明,在最适条件下COD的去除率高达到90%以上。用生物絮凝剂壳聚糖对IOL的润滑油废水进行处理。图3给出了 pH值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图4给出了壳聚糖的量对COD去除率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处理含油废水的气浮?絮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容器(1)、转子流量计(2)、胶管(3)、气泵(4)、曝气头(5)、搅拌桨(6)、处理液流出口(7)和浮渣排出口(8),其中,测试容器(1)中安装有搅拌桨(6),测试容器(1)上端的侧壁上设置有浮渣排出口(8),测试容器(1)下端的侧壁上设置有处理液流出口(7),测试容器(1)的底部安装有曝气头(5),曝气头(5)通过带有转子流量计(2)的胶管(3)与气泵(4)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金辉姚婧婧李彦鹏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