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包括车厢、横拉杆、限位挡板、油气悬架、上支架、下支架。上支架固定在车厢下部,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上支架通过油气悬架与下支架相连接。车厢的下部与车架之间设有横拉杆和限位挡板,避免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发生较大的侧摆和前后摆动,影响行驶稳定性。车厢的前下部和后下部均采用坡式结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分别安装于坡式结构的斜面上,中间两排座椅背对布置。上支架固定在坡式结构的斜面下部,下支架采用后摆下垂式结构。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在保证车辆通过性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工作人员乘坐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员运输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地下无轨车辆,尤其涉及到一种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
技术介绍
地下服务运人车是地下无轨车辆的一个分支,主要用于运输工作人员到地下作业。地下服务运人车一般由通用底盘部分和车厢部分组成,同时底盘与车厢连接均采用刚性连接,人员运输一般在12人左右,运输量小且路面对人员的影响较大,特别容易产生疲劳。地下矿山巷道狭窄、低矮,给地下服务运人车的设计和生产使用带来困难,为了保障井下巷道内的通过性能,地下服务车采用低矮、细长、中央铰接转向的车身结构,前车体主要放置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液压油箱、柴油箱、司机室等部件,后车体主要用于在后车架上安装车厢。车厢高度适当降低,在相同作业装置的情况下有利于整车通过性、行驶稳定性的提高,有利于改善司机的后视视野。由于矿上巷道的路况比较恶劣,人员如果坐在车厢和车架刚性连接的运输车上,工作人员极易产生疲劳,从而极大影响到工作效率和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如果在车架与车厢中间安装一定的减震装置,缓冲地面冲击对工作人员的影响,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是十分有益的。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地下服务运人车车厢与后车架采用插装装置以及固定装置,如插扣、合页等将两者连接在一起,两者最终刚性连接为一体,地面的震动将直接传到车厢内部。 上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缺点:1:车厢与车架刚性连接,由于不存在缓冲和衰减振动的作用,故地面激励直接传到工作人员,长时间会引起疲劳。2:货厢与车架的刚性连接,由于地面振动很容易造成连接件的松动,从而进一步造成对车架的撞击,破坏车架的使用寿命。3:车厢尾部离开车架部分较短,影响了车厢空间,限制了运输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的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车厢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上支架通过油气悬架与所述下支架相连接;所述油气悬架包括缸筒、活塞杆、活塞,缸筒与活塞底部之间空腔为缸筒腔,缸筒与活塞杆之间的空腔为环形腔,活塞杆内部的中空结构为活塞杆腔,所述缸筒腔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缸筒的壁上设有充气口与所述缸筒腔相通,所述活塞杆外端开有充油口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活塞杆的内端开有阻尼孔和单向阀,使所述环形腔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由上述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由于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车厢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上支架通过油气悬架与所述下支架相连接,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在保证车辆通过性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工作人员乘坐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员运输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车架与车厢连接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气悬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01.车厢,02.车架,03.连接扣,04.插装装置;1.车厢,2.座椅,3.上支架,4.油气悬架,5.下支架,6.挡板,7.横拉杆,8.车架,9.车轮;11.缸筒,12.压缩氮气,13.油液,14.环形腔,15.阻尼孔,16.活塞杆,17.单向闽,18.活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3所示: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车厢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所述上支架通过油气悬架与所述下支架相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油气悬架包括缸筒、活塞杆、活塞,缸筒与活塞底部之间空腔为缸筒腔,缸筒与活塞杆之间的空腔为环形腔,活塞杆内部的中空结构为活塞杆腔,所述缸筒腔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缸筒的壁上设有充气口与所述缸筒腔相通,所述活塞杆外端开有充油口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活塞杆的内端开有阻尼孔和单向阀,使所述环形腔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车厢的下部与所述车架之间设有横拉杆和限位挡板。所述车厢的前下部和后下部均采用坡式结构,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分别安装于所述坡式结构的斜面上,中间两排座椅背对布置。所述上支架固定在所述坡式结构的斜面下部,所述下支架采用后摆下垂式结构。所述横拉杆包括上部支座、拉杆和下部支座,所述上部支座焊接在所述车厢的底板上,所述下部支座焊接在所述车架的横梁上,所述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部支座和下部支座铰接。所述挡板焊接在所述车厢底部,并深入到所述车架的横梁的下部。所述挡板包括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和后挡板分别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前横梁和后横梁的内侧。所述油气悬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铰接。本技术的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在井下恶劣环境中,在保证车辆通过性的基础上,可以改善工作人员乘坐舒适性、提高工作效率、增大人员运输量。本技术的后车架部分主要是由油气悬架、车厢体、上下支架和纵向挡板以及横拉杆组成,上支架与车厢焊接为一体,下支架卡在车架横梁上并焊接为一体,油气悬架安装在上下支架中间,以对振动进行缓冲和衰减。考虑到悬架有一定的长度,如果车厢底部很平整,将没有空间安装悬架系统,故车厢体采用前后坡式结构,将上下支架焊接在坡面上,同时内部座椅也安装在坡面上,这样即可以有效利用内部空间,也可以将悬架的一部分长度伸入车厢内部方向,相对增加了悬架的内部空间。如果将悬挂下部直接安装在车架上,势必会抬高车厢的高度,从而影响到整车的通过性和驾驶视野。为了尽量降低车厢的高度,本技术下支架采用后摆下垂式结构,将悬挂的活动空间尽量设置到最低点,同时外伸一部分距离,这样一方面增大了悬挂的活动空间,有效降低了车厢的相对高度,而且由于外伸一部分距离,使得车厢的有效长度增大,进而提高了运输车的运输能力,使其运载数量能达到16个人。由于采用了四个悬架支撑车 厢的结构,且都采用铰接的方式,故车厢在纵向和横向都有一定的摆动。为防止在车辆运动过程中横向和纵向摆动的过大,造成车里的失稳,本技术纵向采用两个挡板,焊接在车厢底部,且位置都位于车架横梁内侧,即无论是制动还是加速过程中,都能够对纵向摆动起到抑制作用。采用油气悬架之后,必须要给悬架留有一定量的行程空间,否则将会在振动过程中造成悬架与车架的刚性撞击,造成车体或者是悬架的损坏,这就会一定程度上抬高车厢的整体高度,由于巷道内的高度是一定的,即在保证人员可以承受的条件下,尽量降低其高度。因此,本技术采用的坡式货箱结构与下垂后摆式连接支架,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坡式货箱的斜面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延伸了悬架的拉伸长度,再辅助有下垂后摆式结构的向下延伸,可以有效的利用车架与车厢之间的安装空间,同时不会限制悬挂缸的行程与尺寸,在设计上可以不会刻意的追究矮胖型的结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悬架的刚度,在保证其稳定的条件下,提高其舒适性。当路面传输的激励到达车架时,车架通过下支架与悬架相连接,经过悬架的缓冲与衰减之后,激励传到车厢。这时的激励已经完全可以满足人体舒适性的要求了,但是由于支架与悬架之间采用是铰接形式,因此,必然会在纵向上和侧向上有一定的摆动。所以,本技术在保证舒适度情况下,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油气悬架的地下运输车,包括上支架、下支架,所述上支架固定在车厢下部,所述下支架固定在车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架通过油气悬架与所述下支架相连接;所述油气悬架包括缸筒、活塞杆、活塞,缸筒与活塞底部之间空腔为缸筒腔,缸筒与活塞杆之间的空腔为环形腔,活塞杆内部的中空结构为活塞杆腔,所述缸筒腔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缸筒的壁上设有充气口与所述缸筒腔相通,所述活塞杆外端开有充油口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所述活塞杆的内端开有阻尼孔和单向阀,使所述环形腔与所述活塞杆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强,石峰,顾洪枢,战凯,冯孝华,郭鑫,段辰玥,
申请(专利权)人:北矿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