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全强专利>正文

履带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3133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涉及履带车,越野性能好,可以适应各种复杂路面。其包括:发动机、履带、履带轮组、底架和转向机构;底架上设有第一传动轴;转向机构包括动盘、动盘控制臂、两个定盘、两个从动带盘和两条第一皮带;定盘和动盘均设置于第一传动轴上,且两个定盘位于动盘的两侧;动盘和第一传动轴之间设有连接构件;动盘控制臂通过连接件与动盘连接;定盘和动盘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底架上固定有第二传动轴;两个从动带盘连接于第二传动轴上;从动带盘包括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的第一从动带盘和第二从动带盘;每条第一皮带设置于每个定盘和动盘之间以及第一从动带盘和第二从动带盘之间;每个从动带盘驱动履带轮组转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履带车
技术介绍
越野车具有极强的越野性能,在多种车轮寸步难行的严酷环境中都能行走。现有的越野车基本采用轮式结构,越野车的车轮均采用充气式轮胎,这样轮胎与地面为点接触,抓地力差,在雪地、沼泽地等复杂路面上易出现轮胎打滑现象,从而影响越野车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车,以解决上述的问题。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履带车,包括:发动机、履带、用于驱动所述履带转动的履带轮组、底架和转向机构;所述底架上设有能够被所述发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轴,且所述第一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动盘、动盘控制臂、两个定盘、两个从动带盘和两条第一皮带;所述定盘和所述动盘均共轴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两个所述定盘位于所述动盘的两侧; 所述动盘和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动盘随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移动的连接构件;所述动盘控制臂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动盘连接并能够使所述动盘沿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移动;所述定盘朝向所述动盘的侧面以及所述动盘朝向所述定盘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所述底架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的第二传动轴;两个所述从动带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从动带盘包括第一从动带盘和第二从动带盘,且所述第一从动带盘和所述第二从动带盘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每条所述第一皮带设置于每个所述定盘和所述动盘之间,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带盘和所述第二从动带盘之间;所述履带和所述履带轮组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履带车的两侧;每个所述从动带盘与一个所述履带轮组连接并驱动该履带轮组转动。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的履带车,直线行走时,发动机通过第一皮带带动第一传动轴转动,第一传动轴带动定盘和动盘转动,并通过定盘和动盘之间的两条第一皮带分别带动第二传动轴上的两个从动带盘转动,从动带盘又带动履带轮组转动。转向时,通过动盘控制臂带动动盘沿第一传动轴的轴线方向移动。动盘向一侧运动时,本侧的第一皮带在第一传动轴上受定盘和动盘的挤压力而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大,与从动带盘的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小;另一侧的第一皮带与定盘和动盘的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小,与从动带盘的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大。这样使本侧的从动带轮转速变快,另一侧的从动带轮转速变慢,从而使本侧的履带轮组转速变快,另一侧的履带轮组转速变慢,这样履带车就整体朝向另一侧转向。这样的履带车通过履带行走,越野性能好,可以适应各种复杂路面。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车传动系统及转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车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车的动盘和第一传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车的踏板和动盘控制臂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的履带车的从动带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包括:发动机101、履带122、用于驱动所述履带122转动的履带轮组123、底架126和转向机构128。底架126上设有能够被发动机101驱动的第一传动轴110,且第一传动轴110水平设置;转向机构128包括动盘106、动盘控制臂114、两个定盘105、两个从动带盘119和两条第一皮带115。定盘105和动 盘106均共轴设置于第一传动轴110上,且两个定盘105位于动盘106的两侧,动盘106和第一传动轴110之间设置有用于使动盘106随第一传动轴110转动并能够沿第一传动轴110的轴线移动的连接构件127。动盘控制臂114通过连接件113与动盘106连接并能够使动盘106沿第一传动轴110的轴线移动,定盘105朝向动盘106的侧面以及动盘106朝向定盘105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底架126上固定有与第一传动轴110平行的第二传动轴116,两个从动带盘119转动连接于第二传动轴116上;从动带盘119包括第一从动带盘143和第二从动带盘144,且第一从动带盘143和第二从动带盘144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每条第一皮带115设置于每个定盘105和动盘106之间,且分别设置于第一从动带盘143和第二从动带盘144之间;履带122和履带轮组123对称地分布于履带车133的两侧;每个从动带盘119与一个履带轮组123连接并驱动该履带轮组123转动。本实施例的履带车133在直线行走时,发动机101通过第一皮带115带动第一传动轴110转动,第一传动轴110带动定盘105和动盘106转动,并通过定盘105和动盘106之间的两条第一皮带115带动第二传动轴116上的从动带盘119转动,从动带盘119又带动履带轮组123转动。转向时,通过动盘控制臂114带动动盘106沿第一传动轴110的轴线方向移动。动盘106向一侧运动时,本侧的第一皮带115在第一传动轴110上受定盘105和动盘106的挤压力而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大,与从动带盘119的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小;另一侧的第一皮带115在第一传动轴110上的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小,与从动带盘119的接触工作面半径变大。这样使本侧的从动带盘119转速变快,另一侧的从动带盘119转速变慢,从而使本侧的履带轮组123转速变快,另一侧的履带轮组123转速变慢,这样履带车133就整体朝向另一侧转向。这样的履带车133通过履带122行走,越野性能好,可以适应各种复杂路面。本实施例中,第一皮带115为工业用变速皮带。本实施例中,履带轮组123包括驱动履带轮117和从动履带轮130,履带122围绕驱动履带轮117和从动履带轮130。每个从动带盘119均共轴连接有一个驱动链轮108 ;每个驱动链轮108均通过链条103带动一个从动链轮120转动;每个从动链轮120分别与一个驱动履带轮117共轴连接并带动该驱动履带轮117转动。这样通过二级传动,将发动机101上的扭矩传递到驱动履带轮117上,从而带动履带122转动。本实施例中,底架126上连接有固定架132,连接件113设置于所述固定架132上。连接件113包括动盘控制件111、动盘控制轴112、拉杆131和轴承129。动盘控制轴112的周面设有螺纹,且动盘控制轴112的两端固定于固定架132上;动盘控制轴112的远离底架126的一端和动盘控制臂114连接;动盘控制轴112的轴线和第一传动轴110的轴线平行;动盘控制件111的中心设有螺纹孔135,且螺纹孔135和动盘控制轴112通过螺纹连接;动盘控制件111和拉杆131固定连接;拉杆131和第一传动轴110的轴线平行;轴承129的外圈和拉杆131连接,轴承129的内圈套在所述动盘106的周面上。本实施例中,当动盘控制臂114沿所述动盘控制轴112的周向向一侧转动时:动盘控制臂114带动动盘控制轴112转动,动盘控制轴112在转动的同时带动动盘控制件111沿动盘控制轴112的轴向向一侧移动,动盘控制件111在移动的同时带动拉杆131沿动盘控制轴112的轴向向一侧移动,进而带动轴承129沿轴向向一侧移动,最终使轴承129带动动盘106沿第一传动轴110的轴向向一侧移动;当动盘控制臂114沿动盘控制轴112的周向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履带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发动机、履带、用于驱动所述履带转动的履带轮组、底架和转向机构;所述底架上设有能够被所述发动机驱动的第一传动轴,且所述第一传动轴水平设置;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动盘、动盘控制臂、两个定盘、两个从动带盘和两条第一皮带;所述定盘和所述动盘均共轴设置于所述第一传动轴上;且两个所述定盘位于所述动盘的两侧;所述动盘和所述第一传动轴之间设置有用于使所述动盘随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并能够沿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移动的连接构件;所述动盘控制臂通过连接件与所述动盘连接并能够使所述动盘沿所述第一传动轴的轴线移动;所述定盘朝向所述动盘的侧面以及所述动盘朝向所述定盘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所述底架上固定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轴平行的第二传动轴;两个所述从动带盘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传动轴上;所述从动带盘包括第一从动带盘和第二从动带盘,且所述第一从动带盘和所述第二从动带盘相对的侧面均设有圆台形凸起;每条所述第一皮带设置于每个所述定盘和所述动盘之间,且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从动带盘和所述第二从动带盘之间;所述履带和所述履带轮组对称地分布于所述履带车的两侧;每个所述从动带盘与一个所述履带轮组连接并驱动该所述履带轮组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全强
申请(专利权)人:陈全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