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凤章专利>正文

组合式随车装蔗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7928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组合式随车装蔗机,包括由前、后支撑杆连接构成的机架,机架下部装有动力机和变速器,其顶部后侧设有滑落杆,前支撑杆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上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两端装有由第一链条连接的链轮,第一链条上设有上托蔗丫,变速箱输出轴上的传动链轮与第一传动轴上的中间链轮由中间链条连接;前支撑杆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增长杆,增长杆旁和机架下部均设有插管,插管内自由插入甘蔗托杆;增长杆上还装有第二传动轴;第一、第二传动轴上装有由皮带连接的皮带轮,其两端还均装有由第二链条连接的链轮,第二链条上设有下托蔗丫。该组合式随车装蔗机能减少装蔗人员在设备提升高度时的劳动强度,提高汽车装蔗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提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随车装蔗机
技术介绍
针对甘蔗装车时,人工搬运和输送机斜线提升方式的不足,申请人提供了专利申请号为CN200520096904.5和CN201120530452.2的解决方案,该技术方案提供的装蔗机采用直线提升的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可随车安装等优点。但在实际操作中,尤其是当甘蔗快要装满时,装蔗机需要提升0.5米左右的高度,以使装蔗车的装蔗量最大化;此时装蔗的操作人员也需要将甘蔗捆相应举高,使得劳动强度大为提升,影响了甘蔗装车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组合式随车装蔗机,该组合式随车装蔗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减少装蔗操作人员在设备提升高度时的劳动强度,提高甘蔗装车的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组合式随车装蔗机,包括由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连接构成的机架,机架下部装有动力机和变速器,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上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均装有由第一链条连接的链轮,上固定轴的链轮后侧设有倾斜的滑落杆,第一链条上设有上托蔗丫,变速箱输出轴上的传动链轮与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的中间链轮由中间链条连接。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可拆连 接有增长杆,增长杆旁和机架下部均设有插管,插管内自由插入甘蔗托杆;增长杆上还装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装有由皮带连接的皮带轮,其两端还均装有由第二链条连接的链轮,第二链条上设有下托蔗丫。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支撑杆底部和增长杆固定套装有第一活动套筒和第二活动套筒,第一活动套筒和第二活动套筒外固定有轴承座,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上。所述插管分别固设于第一活动套筒和第二活动套筒上。上述方案中,为了更好地拖住甘蔗捆,所述插管的前端倾斜向上。上述方案中,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均为可伸缩的支撑杆。这里给出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由管子制成,其上部均套于下部中,后支撑杆的下部穿套与汽车固接的安装夹,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下部均设有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定位孔内穿设调节高度的插销;此时,所述增长杆优选为螺纹管,以使增长杆和前支撑杆方便拆装。上述方案中,所述机架下部设有用于安装动力机和变速器的安装架。上述方案中,所述增长杆的长度优选为0.5 I米。本技术在之前申请的专利基础上,通过在装蔗机底部加设一段可组合拆装的甘蔗拖放和向上运输的结构,使得本技术在装蔗高度提高的时候,不需要装蔗人员提高甘蔗捆的抬放高度,大为减少装蔗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甘蔗装车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合式随车装蔗机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式随车装蔗机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组合式随车装蔗机的右视图。图中标号为:1 一动力机;2—变速器;3—传动链轮;4一右上第一链轮;5—上固定轴;6—右侧前支撑杆;7、18、26、39、48、57—插销;8—右侧第一链条;9一中间链条;10—右下第一链轮;11一右上第二链轮;12—右侧第一活动套筒;13—右侧第二链条;14一右侧增长杆;15、30—甘鹿托杆;16—右下第二链轮;17—右侧第二活动套筒;19、20、24、25—插管;21—中间链轮;22、23—皮带轮;27—左侧第二活动套筒;28—左下第二链轮;29—第二传动轴;31—左侧增长杆;32—左侧第二链条;33—左侧第一活动套筒;34—第一传动轴;35—左上第二链轮;36—左下第一链轮;37—安装架;38—左侧第一链条;40—左侧前支撑杆;41 一左上第一链轮;42—左侧上托蔗丫 ;43—左侧下托蔗丫 ;44一左侧调节螺钉;45—汽车;46、50、55、59—紧固螺钉;47、49、56、58—安装夹;51—左侧后支撑杆;52—左侧滑落杆;53—右侧滑落杆;54—右侧后支撑杆;60—右侧调节螺钉;61—右侧下托鹿丫 ;62—右侧上托蔗丫。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 3,组合式随车装蔗机的主体为一机架,机架由左侧前支撑杆40、右侧前支撑杆6、左侧后支撑 杆51和右侧后支撑杆54固定连接组成。左侧前支撑杆40、右侧前支撑杆6、左侧后支撑杆51和右侧后支撑杆54均由圆管制成,其上部均同轴套于下部中。两个后支撑杆的下部穿套与汽车45固接的安装夹47、49、56、58,安装夹47、49、56、58上设置紧固螺钉46、50、55、59。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的下部设有不同位置的定位孔,定位孔内穿设调节高度的插销7、39、48、57,位于前支撑杆上的插销7、39主要用于微调机架上部和机架下部组合的高度,位于后支撑杆上插销48、57通过与安装夹47、58的配合调节机架的随车高度。机架下部装有动力机I和变速器2,动力机I和变速器2固定在一安装架37上,安装架37的两端通过左侧调节螺钉44和右侧调节螺钉60架设于机架的两端。左侧前支撑杆40和右侧前支撑杆6的底部分别连接有左侧增长杆31和右侧增长杆14,左、右侧增长杆31、14均为螺纹管,以实现增长杆和前支撑杆之间的可拆连接。左侧前支撑杆40底部和右侧前支撑杆6底部分别套装有左侧第一活动套筒33和右侧第一活动套筒12,左侧增长杆31和右侧增长杆14外分别套装有左侧第二活动套筒27和右侧第二活动套筒17,左侧第一活动套筒33和右侧第一活动套筒12后侧、左侧第二活动套筒27和右侧第二活动套筒17后侧分别设有同轴的轴承座。左、右侧增长杆31、14的下部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穿设插销26、18,以调节左侧第二活动套筒27和右侧第二活动套筒17的位置。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上固定轴5和第一传动轴34,增长杆旁还装有第二传动轴29,上固定轴5、第一传动轴34和第二传动轴29相互平行,上固定轴5固定于左侧前支撑杆40和右侧前支撑杆6的顶部,第一传动轴34通过轴承安装于左侧第一活动套筒33和右侧第一活动套筒12的轴承座上,第二传动轴29通过轴承安装于左侧第二活动套筒27和右侧第二活动套筒17的轴承座上。上固定轴5两端同轴转动连接有左上第一链轮41和右上第一链轮4,左上第一链轮41和右上第一链轮4为带轴承链轮;第一传动轴34两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左下第一链轮36、右下第一链轮10,同轴转动连接有左上第二链轮35、右上第二链轮11,左上第二链轮35和右上第二链轮11为带轴承链轮,左上第二链轮35和右上第二链轮11分别位于左下第一链轮36和右下第一链轮10的两侧;第二传动轴29两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左下第二链轮28、右下第二链轮16。左上第一链轮41和左下第一链轮36由左侧第一链条38连接,右上第一链轮4和右下第一链轮10由右侧第一链条8连接,左上第二链轮35和左下第二链轮28由左侧第二链条32连接,右上第二链轮11和右下第二链轮16由右侧第二链条13连接。左侧第一链条38上设有左侧上托蔗丫 42,右侧第一链条8上设有右侧上托蔗丫 62 ;左侧第二链条32上设有左侧下托蔗丫 43,右侧第二链条13上设有右侧下托蔗丫 61。动力机I的转轴和变速器2的输入轴通过皮带连接,变速器2输出轴上的传动链轮3与安装在第一传动轴34上的中间链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组合式随车装蔗机,包括由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连接构成的机架,机架下部装有动力机和变速器,前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装有上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上固定轴和第一传动轴的两端均装有由第一链条连接的链轮,上固定轴的链轮后侧设有倾斜的滑落杆,第一链条上设有上托蔗丫,变速箱输出轴上的传动链轮与安装在第一传动轴上的中间链轮由中间链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撑杆的底部可拆连接有增长杆,增长杆旁和机架下部均设有插管,插管内自由插入甘蔗托杆;增长杆上还装有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上装有由皮带连接的皮带轮,其两端还均装有由第二链条连接的链轮,第二链条上设有下托蔗丫。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凤章
申请(专利权)人:黄凤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