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3735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将高温侧制冷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回路装载在同一壳体内,其中,所述高温侧制冷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高温侧压缩机、高温侧冷凝器、高温侧膨胀装置、级联热交换器连通,所述低温侧制冷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低温侧压缩机、所述级联热交换器、低温侧膨胀装置和空气热交换器连通。二元制冷循环装置使所述高温侧制冷回路的高温侧压缩机和所述低温侧制冷回路的低温侧压缩机的至少一方与变频器装置连接,所述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具有控制元件,在制冷循环运转启动时,所述控制元件对所述变频器装置进行控制,以使所述高温侧压缩机的设定运转频率比低温侧压缩机的设定运转频率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具有高温侧制冷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回路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存在一种二元制冷循环装置,该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具有高温侧制冷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回路,高温侧制冷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回路共用I个级联热交换器(中间热交换器),通过利用级联热交换器使在高温侧制冷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与在低温侧制冷回路中循环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从而获得高压缩比。一般来说,高温侧制冷回路中所使用的高温侧制冷剂与低温侧制冷回路中所使用的低温侧制冷剂相比,使用沸点高的制冷剂。换言之,低温侧制冷剂是比高温侧制冷剂的沸点低且比高温侧制冷剂的压力高的制冷剂。因此,在相同温度下的饱和气体密度上,高温侧制冷剂的密度比低温侧制冷剂的密度小。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许第317570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当使用以上的制冷剂使高温侧制冷回路的高温侧压缩机和低温侧制冷回路的低温侧压缩机同时以相同运转频率启动制冷循环运转时,低温侧制冷回路侧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增多,无法利用级联热交换器使低温侧制冷剂完全散热。因此,低温侧制冷回路中的高压侧压力便会过度上升,在刚启动后,保护装置就发挥作用,导致运转停止。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希望在具有二元制冷循环的基础上,抑制制冷循环运转启动时在低压侧制冷回路中的制冷剂的高压过度上升。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将高温侧制冷回路和低温侧制冷回路装载在同一筐体中,其中,上述高温侧制冷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高温侧压缩机、高温侧冷凝器、高温侧膨胀装置及级联热交换器连通,上述低温侧制冷回路利用制冷剂配管将低温侧压缩机、上述级联热交换器、低温侧膨胀装置和空气热交换器连通。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将上述高温侧制冷回路的高温侧压缩机和上述低温侧制冷回路的低温侧压缩机中的至少一方与变频器装置相连接,该二元制冷循环装置具有控制元件,在制冷循环运转启动时,该控制元件对上述变频器装置进行控制,以使上述高温侧压缩机的设定运转频率比低温侧压缩机的设定运转频率大。 附图说明图1是第I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结构图。图2A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从制冷循环运转刚刚起动后经中间期而达到稳定运转状态为止的高温侧制冷剂和低温侧制冷剂的示意的温度-比焓线图。图2B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从制冷循环运转刚刚起动后经中间期而达到稳定运转状态为止的高温侧制冷剂和低温侧制冷剂的示意的温度-比焓线图。图2C是上述实施方式的从制冷循环运转刚刚起动后经中间期而达到稳定运转状态为止的高温侧制冷剂和低温侧制冷剂的示意的温度-比焓线图。图3是第2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结构图。图4是第3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结构图。图5是第4实施方·式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的制冷循环结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第I实施方式中的用作热水供给系统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100的制冷循环结构图。用作热水供给系统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100由装载在同一筐体105中的高温侧制冷回路101、低温侧制冷回路102、温水配管103和控制部(控制元件)104构成。在上述高温侧制冷回路101中,高温侧压缩机I的排出部51和四通切换阀2的第I端口 dl通过制冷剂配管106连接,水热交换器3的一级侧流路3a通过制冷剂配管106与四通切换阀2的第2端口 d2连接。四通切换阀2的第3端口 d3通过制冷剂配管106与级联热交换器4的一级侧流路4a连接。四通切换阀2的第4端口 d4通过制冷剂配管106隔着高温侧储罐5而与高温侧压缩机I的吸入部52连接。另一方面,上述水热交换器3的一级侧流路3a通过串联地设置有高温侧接收器6和高温侧膨胀装置7的制冷剂配管106,而与上述级联热交换器4的一级侧流路4a连接。上述高温侧压缩机I通过高温侧变频器装置8与商用交流电源9电连接。因而,利用运转频率可变的变频器的控制,来可变速地驱动高温侧压缩机I。高温侧压缩机I与运转频率取决于电源频率的恒速压缩机是不同的。在上述低温侧制冷回路102中,低温侧压缩机10的排出部53与四通切换阀11的第I端口 dl通过制冷剂配管106连接,上述级联热交换器4的二级侧流路4b与四通切换阀11的第2端口 d2连接。四通切换阀11的第3端口 d3通过制冷剂配管106与空气热交换器12连接。四通切换阀11的第4端口 d4通过制冷剂配管106隔着低温侧储罐13而与高温侧压缩机I的吸入部54连接。另一方面,上述级联热交换器4的二级侧流路4b通过串联地设置有低温侧接收器14和低温侧膨胀装置15的制冷剂配管106与上述空气热交换器12连接。与上述空气热交换器12相对地配置有送风风扇107。上述低温侧压缩机10通过低温侧变频器装置16与商用交流电源9电连接。因而,利用运转频率可变的变频器的控制,来可变速地驱动低温侧压缩机10。低温侧压缩机10与运转频率取决于电源频率的恒速压缩机是不同的。上述温水配管103的一端部与供水源、储热水容器或回水侧(返回侧)缓冲容器的吸入部连接,另一端部与储热水容器、热水供给栓或送水侧(利用侧)缓冲容器连接。在温水配管103的中途部设置有水输送用的泵18和以管的形式配置在上述水热交换器3内的二级侧流路3b。因而,导入到上述温水配管103内的冷水或温水在水热交换器3的二级侧流路3b中,与导入到一级侧流路3a中的制冷剂进行热交换。上述控制部104每隔规定时间接收来自设置在高温侧压缩机I的排出部51侧的温度传感器20a及压力传感器2 la、设置在吸入部52侧的温度传感器22a及压力传感器23a的检测信号和来自设置在低温侧压缩机10的排出部53侧的温度传感器20b及压力传感器21b、设置在吸入部54侧的温度传感器22b及压力传感器23b的检测信号。此外,控制部104每隔规定时间接收来自温水配管103中的设置在水热交换器3的二级侧流路3b入口侧的水温传感器25、设置在出口侧的水温传感器26和流量传感器的检测信号。控制部104也从设置于级联热交换器4的温度传感器、设置于空气热交换器12的温度传感器27接收检测信号。此外,控制部104接收来自远程控制器的指示信号。控制部104对来自上述传感器等及远程控制器接收到 的检测信号进行运算,并与存储的基准值进行比较。接着,设定控制高温侧压缩机I和低温侧压缩机10的运转频率,并且控制高温侧膨胀装置7和低温侧膨胀装置15的开闭和节流量。这样构成的二元制冷循环装置100的接收了制冷循环运转(加热运转模式)开始的指示的控制部104,按照后述的方式将制冷剂引导到高温侧制冷回路101和低温侧制冷回路102中,来对制冷剂进行循环控制。在上述高温侧制冷回路101中,控制部104将被高温侧压缩机I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依次引导至四通切换阀2、水热交换器3的一级侧流路3a、高温侧接收器6、高温侧膨胀装置7、级联热交换器4的一级侧流路4a、四通切换阀2、高温侧储罐5和高温侧压缩机I中,并使该制冷剂循环。因而,水热交换器3的一级侧流路3a作为冷凝器发挥作用,级联热交换器4的一级侧流路4a作为蒸发器发挥作用。在上述低温侧制冷回路102中,控制部104将被低温侧压缩机10压缩而排出的制冷剂,依次引导至四通切换阀11、级联热交换器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浅利峻图司贵宏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开利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