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664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包括有一外槽座、一导盖与一内槽座;所述外槽座装设在枪体上,所述外槽座设有二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二侧壁分别具有一导槽,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开设有一连通在导槽的缺口;所述导盖是装设在外槽座上,所述导盖对应在第一侧壁的缺口处形成有一用以支撑T形钉的支撑端;所述内槽座,是装设在外槽座的二侧壁间,以供一顶推T形钉的功效,所述内槽座具有与所述二侧壁相互平行的二导板,且所述二导板两侧分别设有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挡板;通过这样,达到了一较佳的出钉效果,同时达到了延长使用寿命,并避免击发二T形钉的问题发生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打钉机的钉槽结构,特别涉及的是利用导盖、外槽座及内槽座的结构设计,达到较佳的出钉效果及延长使用寿命,并避免同时击发二T形钉的问题发生的钉槽结构。
技术介绍
打钉机用在装潢业界已有好多年,多种不同型态的钉针应运而生,也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可适用多种不同钉针的打钉机。请参照美国专利号第5967397号的“Staple and brad driving tool”专利案,如附件所示,其打钉机装置10在基部20的底侧装设有一钉匣组24。所述钉匣组24包括有一塑料的钉匣壳46、一刚性材质的钉匣座44,一推钉件48及一弹簧50。所述钉匣壳46内是由顶面墙54、侧面墙56及缺口58定义出一个空间,供所述钉匣座44滑设在内,所述推钉件48是可滑动的设在钉匣座44上,以供一推钉效果,而弹簧50则设在钉匣座44及推钉件48之间,以提供推钉件48一回复原位。所述钉匣座44是在基部72上转折出二平行延伸的侧面墙70,且在两侧还分别形成有第一翼部74及第二翼部76。所述第一翼部74是较第二翼部76略高出一距离,而非位在同一平面上。通过此,当钉匣座44装设在钉匣壳46内时,所述钉匣座44的二侧面墙70是呈一倾斜状而支撑在T形钉头部的一侧,此T形钉头部另一侧则抵接在钉匣壳46的缺口58处。虽然所述现有结构可供应用在多种不同形式的钉针,在实用上仍有多处缺点,因其在使用T形钉的击发动作时,倾斜的钉匣座44经常导致出钉偏斜,而造成装潢作业上的困扰。且所述钉匣壳46是为塑料材质制成,在长期的反复击发动作的下,其缺口58的底侧端角处容易受到T形钉头部的摩擦刮损,而有渐渐形成圆角的问题,因而导致无法有效的提供一支撑T形钉头部的缺点。再者,当第一根T形钉受到击发的敲击力量时,第二根及其后的T形钉同时亦受到一向下压力,此压力将施加在缺口58的底侧端角处,而当前述的缺口58-->产生圆角后,即无法提供第二根T形钉一良好的支撑效果,此时将造成击发时同时击出二根T形钉的缺点,此种不符产业利用的设计非常的不实用,故有改良的必要。有鉴在上述现有结构的缺失,本专利技术人乃专利技术出一种“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是可克服上述现有结构的所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于,所述现有结构在使用T形钉的击发动作时,倾斜的钉匣座经常导致出钉偏斜,而造成装潢作业上的困扰。且所述钉匣壳是为塑料材质制成,在长期的反复击发动作的下,其缺口的底侧端角处容易受到T形钉头部的磨擦刮损,而有渐渐形成圆角的问题,因而导致无法有效的提供一支撑T形钉头部的缺点。再者,更容易造成击发时同时击出二根T形钉的缺点。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包括有一外槽座、一导盖与一内槽座;所述外槽座装设在枪体上,所述外槽座设有二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二侧壁分别具有一导槽,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开设有一连通在导槽的缺口;所述导盖是装设在外槽座上,所述导盖对应在第一侧壁的缺口处形成有一用以支撑T形钉的支撑端;所述内槽座,是装设在外槽座的二侧壁间,以供一顶推T形钉的功效,所述内槽座具有与所述二侧壁相互平形的二导板,且所述二导板两侧分别设有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挡板;通过此,获得一较佳的出钉效果,同时延长使用寿命,并避免击发二T形钉的问题发生。本专利技术具有的优点:1.本专利技术“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中所述二挡板是设在同一水平面上,故所述二挡板顶侧接触在二侧壁底侧时,可使所述二导板与所述二侧壁之间保持平行状态,以获得一良好的出钉效果。2.本专利技术“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中T形钉是由导盖的支撑端来提供一良好的支撑效果,故可提高使用寿命,且避免同时击出二根T形钉的问题发生。3.本专利技术“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中所述支撑端是由导盖一体弯-->折冲制而成,搭配外槽座开设的缺口,整体制程上改变相当小,不制造成生产成本的负担,却可达到相当优异的功效,为一极具进步性的设计。其它目的、优点和本专利技术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更加显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表示装设在枪体上的状态;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沿4-4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击钉时的状态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沿6-6剖面线所取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外槽座;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顶部;14导槽;15缺口;16限位部;161限位槽;162限位孔;163限位件;20导盖;21固定部;22固定槽;23支撑部;24支撑端;25撞板;30内槽座;31导板;32顶推件;33弹性体;34挡板;35扣固件;90枪体;91-T形钉。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的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参照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一设在枪体90上的外槽座10、一装设在外槽座10前端的导盖20与一设在外槽座10内部的内槽座30;所述导盖20设有支撑端24以提供T形钉91(如图6)一良好的支撑效果。其中:请参照图3与图4,所述外槽座10是装设在枪体90(如图1)底部,且所述外槽座10设有二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11及第二侧壁12,及一垂直在所述二侧壁11、12的顶部13。所述顶部13与所述二侧壁11、12交接处则分别设有一导槽14,所述导槽14是供T形钉91的头部在内滑移。所述第一侧壁11的前端还开设有一连通在导槽14的缺口15。所述外槽座10在前端并突设有一限位部16,所述限位部16的两侧分别设有一限位槽161,所述限位槽161内则开设有一贯穿两侧的限位孔162。所述限位孔-->162是供穿设一限位件16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163是采用一销。所述导盖20是装设在外槽座10的限位部16上,而提供一支撑T形钉91的功效。所述导盖20是由金属材质制成者,其相对在外槽座10限位部16的位置转折设有二可分别伸入在限位槽161内的固定部21,且所述二固定部21对应在限位孔162的位置开设有一固定槽22,以供限位件163穿伸者。所述导盖20相对在外槽座10的二侧壁11、12处分别突设有一支撑部23,且所述支撑部23对应在第一侧壁11的缺口15处形成有一支撑端24,所述支撑端24是用以支撑T形钉91的头部。所述导盖20与外槽座10的限位部16之间还滑设有一撞板25,以供枪体90击出T形钉91。所述内槽座30是可滑动的装设在外槽座10的二侧壁11、12之间,以供一顶推T形钉91的功效。所述内槽座30形成有二相互平行的导板31,所述二导板31是供一顶推片32跨设在其上部,所述顶推片32是供顶推T形钉91。所述二导板31之间还形成有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纳一弹性体33,所述弹性体33是装设在所述内槽座30与顶推片32之间,用以提供所述顶推片32一回复原位的力。所述导板31靠近前端处在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横向延伸的挡板34,所述二挡板34是垂直在所述二导板31,且所述二挡板34是位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二挡板34的顶侧是接触在外槽座10二侧壁11、12的底侧,以使内槽座30的二导板31与外槽座10的顶部13间保持有一间隙,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外槽座,装设在枪体上,所述外槽座设有二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二侧壁分别具有一导槽,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开设有一连通于导槽的缺口;一导盖,是装设在外槽座上,所述导 盖对应在第一侧壁的缺口处形成有一用以支撑T形钉的支撑端;一内槽座,是装设在外槽座的二侧壁间,顶推T形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一外槽座,装设在枪体上,所述外槽座设有二相互平行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所述二侧壁分别具有一导槽,所述第一侧壁的前端开设有一连通于导槽的缺口;一导盖,是装设在外槽座上,所述导盖对应在第一侧壁的缺口处形成有一用以支撑T形钉的支撑端;一内槽座,是装设在外槽座的二侧壁间,顶推T形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槽座形成有与所述二侧壁平行的二导板,所述二导板是供一顶推片跨设在上,所述顶推片顶推T形钉。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导板在两侧分别设有一横向延伸的挡板,所述二挡板是垂直在所述二导板,且所述二挡板位在同一水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打钉机的钉槽出钉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导板之间容纳有一弹性体,所述弹性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富丞
申请(专利权)人:丰民金属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