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信令和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系统和基站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035814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调导频和控制信令的发送、检测方法、基站和系统,包括:基站根据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在物理资源块(PRB)内对应的M个资源单元(RE)上发送解调导频;M为正整数;基站将控制信令进行编码调制,并根据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将控制信令映射到以资源单元组(REG)为单位的资源上进行发送;终端对基站发送的解调导频和控制信令进行检测。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控制信令信息的解调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控制信令和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系统和基站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控制信令和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系统和基站。
技术介绍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简称为OFDM)技术本质上是一种多载波调制通信技术,该技术是第四代移动通信(4G)中的核心技术之一。在频域上,OFDM的多径信道呈现出频率选择性衰落特性,为了克服这种衰落,需要将信道在频域上划分成多个子信道,每个子信道的频谱特性都近似平坦,并且OFDM各个子信道相互正交,因此允许子信道的频谱相互重叠,从而可以很大限度地利用频谱资源。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Multiple-Output,简称为MIMO)技术可以增大系统容量、提高传输性能,并能很好地与其它物理层技术融合,因此成为超3G(Beyond3G,简称为B3G)和4G的关键技术。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简称为LTE)系统以及演进的LTE(LTE-advance,简称LTE-A)是第三代合作伙伴组织的重要计划,都采用了OFDM技术和MIMO技术。下面对LTE及LTE-A系统做一些简单介绍。图1为LTE或LTE-A系统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简称为F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图2为LTE或LTE-A系统时分双工(TimeDivisionDuplex,简称为TDD)模式的帧结构示意图。在图1所示的FDD模式的帧结构中,一个10ms的无线帧(radioframe)由二十个长度为0.5ms、编号0~19的时隙(slot)组成,相邻的两个时隙组成一个子帧(subframe),如图1所示,时隙2i和2i+1组成长度为1ms的子帧i,i为自然数。在图2所示的TDD模式的帧结构中,一个10ms的无线帧由两个长为5ms的半帧(halfframe)组成,一个半帧包含5个长为1ms的子帧。子帧i定义为2个长为0.5ms的时隙2i和2i+1,i为自然数。在上述两种帧结构中,当系统采用常规循环前缀(NormalCyclicPrefix,NormalCP)时,一个时隙包含7个长度的上或下行符号;当系统采用扩展CP时,一个时隙包含6个长度的上或下行符号,其中,所述符号为OFDM符号。一个资源单元(ResourceElement,简称RE)为一个OFDM符号上的一个子载波,而一个下行物理资源块(PhysicalResourceBlock,简称PRB)由连续12个子载波和连续14个(采用扩展循环前缀时为12个)OFDM符号构成,在频域上为180kHz,时域上为一个一般时隙的时间长度,如图3所示。在LTE及LTE-A系统中,下行物理层控制信令包含了UE需要获知的下行传输相关的DLGrant信息和上行传输相关的ULGrant信息,用以指示传输资源位置,调制编码方式等各种传输相关的信息,这些物理层控制信令在物理层控制信道(PhysicalDownlinkControlchannel,简称PDCCH)上进行传输。除了传输上述的一些用户专有控制信令外,另外控制信道还用于传输一些公有的控制信令。在LTE系统的版本(Release,简称R)8/9及LTE-A系统的R10中,传输物理层控制信令的PDCCH一般配置在前N个OFDM符号上发送,一般称这N个符号为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现有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的可用传输资源被划分为多个控制信道元素(ControlChannelElement,CCE),即控制信息占用的资源以CCE为单位进行分配,这里的CCE又可以进一步的细分为多个资源单元组(ResourceElementGroup,简称为REG),一个CCE由多个不连续的REG组成,且不一定在同一个物理资源块(PRB)内,一般是9个不连续REG构成一个CCE,再进一步的每个REG由多个基本资源单位组成。如图4所示为4CRSports下的REG示意图,图5所示为2CRSports下的REG示意图,其中,白色填充表示第二类下行控制信息,网格填充为第一类下行控制信息、斜线填充为DMRSport7、8,点状填充为DMRSport9、10,数字填充为公有解调导频。专有和公有的控制信令都以CCE为资源单位进行传输,然后映射到对应的一些不连续的REG资源上,进一步的映射到多个PRB的RE上。UE一般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盲检测:计算专有控制信令、公有控制信令的起始位置,根据表1获知盲检空间大小。表1UE进行盲检测过程如图6所示,其中,黑色填充表示以CCE为单位的盲检空间大小。在R10之后的版本中,为了提高控制信道的传输容量,支持更多用户的控制信令,设计考虑开辟新版本的控制信令传输区域,在原来的R8/9/10的PDSCH传输区域划拨部分传输资源作为新版本的控制信令传输区域,不仅提升了控制信令容量,支持更多个用户的控制信令,并且新版本的控制信令区域可以更好地进行干扰协调,提高了控制信令的传输性能。如图7所示为新旧版本的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的示意图,其中,网格填充为旧版本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点状填充为新版本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白色填充为所有版本可用的数据信道区域,斜线填充为新版本UE的数据信道区域。为了方便描述,本专利技术将旧版本的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称为第一控制区域,将新版本的控制信令传输区域称为第二控制区域。第二控制区域可以支持分集技术空频块码(SpaceFrequencyBlockCode,简称为SFBC),也可以支持预编码技术,本专利技术主要讨论SFBC的情况。在新版本中,为了支持交织方式获得更大的频域分集增益,仍然沿用老版本的CCE和REG的定义,一个REG为一个OFDM符号上除了导频以外的频域上4个相邻的RE。当专有解调导频(DMRS)端口为4个时,部分OFDM符号上存在3个RE为一个REG的情况,当DMRS端口为2个时,部分OFDM符号存在空RE的情况,如图8所示。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奇数个RE组成的REG不能很好的与SFBC的编码要求匹配;而PRB内一些空置的RE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信令和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基站和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奇数个RE组成的REG不能很好的与SFBC的编码要求匹配;而PRB内一些空置的RE会造成资源的浪费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基站根据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在PRB内对应的M个RE上发送解调导频;所述M为正整数;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或者预设的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对基站发送的解调导频进行检测;所述解调导频为专有解调导频(DMRS)。所述M为16时,基站采用两组RE离散映射方式确定映射图样。确定的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中,所述两组RE的时域位置为:在PRB内,一组RE位于第1个时隙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第2个时隙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确定的所述映射图样中,所述两组RE的时域位置为:根据PDSCH所在的时域位置确定的,一组RE位于PDSCH所在OFDM符号中的前两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控制信令和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系统和基站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基站根据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在PRB内对应的M个RE上发送解调导频;所述M为正整数;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或者预设的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对基站发送的解调导频进行检测;所述解调导频为专有解调导频(DMRS)。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基站确定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基站根据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在物理资源块PRB内对应的M个资源单元RE上发送解调导频;所述M为正整数;终端根据基站发送的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或者预设的解调导频映射图样对基站发送的解调导频进行检测;所述解调导频为专有解调导频DMRS;其中,所述M为24时,基站采用三组RE离散映射方式确定映射图样,所述三组RE的频域位置为:一组RE位于索引为h、h+3、h+6和h+9的子载波上;一组RE位于索引为h+x、h+3+x、h+6+x和h+9+x的子载波上;一组RE位于索引为h+2x、h+3+2x、h+6+2x和h+9+2x的子载波上;或者,三组RE都位于h、h+3、h+6和h+9的子载波上;所述h为自然数,x为1或-1;所述三组RE的时域位置为:一组RE位于所述PRB的第二控制区域的前两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上,一组位于所述PRB的第8和第9个OFDM符号上,一组RE位于所述PRB的第二控制区域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16时,基站采用两组RE离散映射方式确定映射图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所述解调导频映射图样中,其中,所述两组RE的时域位置为:在PRB内,一组RE位于第1个时隙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第2个时隙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所述映射图样中,所述两组RE的时域位置为:根据PDSCH所在的时域位置确定的,一组RE位于PDSCH所在OFDM符号中的前两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该PRB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或者,一组RE位于PDSCH所在OFDM符号中的第2和第3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该PRB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或者,一组RE位于PDSCH所在OFDM符号中的前两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位于PDSCH所在OFDM符号中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所述映射图样中,所述两组RE的时域位置为:在PRB内,一组RE位于第二控制区域的前两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第二控制区域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或者,一组RE位于第二控制区域的第2和第3个OFDM符号上,另一组RE位于第二控制区域的最后两个OFDM符号上;所述第二控制区域为LTE或LTE-A系统规定的新版本控制信令传输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所述解调导频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的所述映射图样中,所述两组RE的频域位置为:一组RE位于索引为h、h+3、h+6和h+9的子载波上,另一组RE位于索引为h+x、h+3+x、h+6+x和h+9+x的子载波上;或者,两组RE都位于h、h+3、h+6和h+9的子载波上;所述h为自然数,x为1或-1。7.一种控制信令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确定控制信令映射图样;基站将控制信令进行编码调制,并根据所述控制信令映射图样,将控制信令映射到以资源单元组REG为单位的资源上进行发送;终端基于第二控制区域中多个不连续的所述REG组成的控制信道元素CCE,对基站发送的控制信令进行盲检测;所述REG包含两个资源单元RE或四个RE;其中,所述REG包含两个RE时,确定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在物理资源块PRB的第二控制区域中,除去承载解调导频的RE后,将频域位置或时域位置相邻的两个RE作为所述一个REG;或者,所述REG包含四个RE时,确定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在PRB的第二控制区域中,除去承载解调导频的RE后,将频域位置或时域位置相邻的四个RE为所述一个REG;所述第二控制区域为LTE或LTE-A系统规定的新版本控制信令传输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控制信令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解调导频的RE包括:专有解调导频DMRSRE和/或公有解调导频RE。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控制信令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RE作为所述一个REG,当PRB的第二控制区域包含24个或者16个DMRSRE时,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内所有REG的两个RE均为频域位置相邻;或者,当PRB的第二控制区域包含偶数个正交频分复用OFDM符号时,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内所有REG的两个RE均为时域位置相邻;或者,当PRB的第二控制区域包含12个DMRSRE时,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内的一部分REG的两个RE为时域位置相邻,另一部分REG的两个RE为频域位置相邻。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控制信令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RB内的一部分REG的两个RE为时域位置相邻,另一部分REG的两个RE为频域位置相邻时,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的第二控制区域中,时域位置相邻的两个RE组成的REG分别位于PRB内的第6和第7个OFDM符号以及第13和第14个OFDM符号上、且位于第0个和/或第11个子载波上;剩余的均为频域位置相邻的两个RE组成的REG。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控制信令的发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四个RE作为所述一个REG,当PRB的第二控制区域包含24个DMRSRE时,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的每个REG的四个RE中,任意一个RE均存在一个与其时域位置相邻的RE、一个与其频域位置相邻的RE和一个与其既不时域位置相邻也不频域位置相邻的RE;或者,当PRB的第二控制区域包含12个DMRSRE时,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的一部分REG的四个RE中,任意一个RE均存在一个与其时域位置相邻的RE、一个与其频域位置相邻的RE和一个与其既不时域位置相邻也不频域位置相邻的RE;另一部分REG的四个RE在时域位置上连续;或者,确定的控制信令映射图样为:PRB的一部分REG的四个RE中,任意一个RE均存在一个与其时域位置相邻的RE、一个与其频域位置相邻的RE...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博陈艺戬左志松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