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2036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如下的流量控制阀:在闭阀时作为阀芯的针阀的前端抵接部不会咬入阀座的阀口抵接部,能顺畅地进行开阀动作,并且能进行微小流量的控制,能够提高流量的控制性,能够实现冷冻机、空调机的节能性。流量控制阀构成为,通过针阀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触,来对设在阀座上的阀口进行开闭,从而控制流量,与阀座抵接的针阀的前端抵接部的锥角θ为锐角,在针阀的前端抵接部抵接的、阀座的阀口抵接部具备成为薄壁的薄壁部,在针阀的前端抵接部与阀座的阀口抵接部抵接并封闭阀口时,构成为,阀口抵接部通过薄壁部进行弹性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用于空调、冷冻机等空调机的制冷剂循环回路等的流量控制阀
技术介绍
以往,流量控制阀具有电磁阀等的直动式、电动阀等的齿轮式等驱动方式,但即使在任一个驱动方式的流量控制阀中,都是通过作为阀体的针阀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触,从而将设在阀座上的阀口(孔口)进行开闭,进而调整针阀的前端部的直径与阀口的直径之间的间隙量(阀开度),控制流量。这样,在具备阀体的前端为楔形形状的针阀与构成阀口的阀座的流量控制阀中,采用各种针阀与阀座的形状。例如,在专利文献I (日本特开2009-264530号公报)中,公开了具备由与阀主体分体构成的阀座的流量控制阀。另外,如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10-38219号公报)所示,还存在阀座与阀主体为一体 式的流量控制阀。图9是表示这种现有的具备由与阀主体分体构成的阀座的流量控制阀的一个例子的纵剖视图。如图9所示,流量控制阀10是电动阀,具备阀主体12,在阀主体12内形成有阀室14。并且,以与该阀室14连通的方式安装第一配管部件16和第二配管部件18。另外,在第一配管部件16的上部,并在阀主体12上固定有阀座20,在该阀座20上设有阀口 22。另外,内螺纹部件24具备导向部件40,在该导向部件40的下端形成有与阀座20嵌合固定的嵌合部24b,通过将导向部件40的嵌合部24b嵌合固定在阀座20上,从而将内螺纹部件24固定在阀座20上。由此,在阀主体12内固定内螺纹部件24。另外,在导向部件40的嵌合部24b的上方间隔一定间隔地形成有隔开阀室14与转子室28的隔壁26,通过该隔壁26的端部30嵌合在阀主体12的内壁上,从而将导向部件40固定在阀主体12内。另外,通过将固定配件32嵌合在阀主体12的上端部,从而将导向部件40固定在阀主体12上。另一方面,在该导向部件40的嵌合部24b与隔壁26之间形成主流路34,在隔壁26上形成有供针阀36插通的插通孔38。另外,在该隔壁26的上部延伸设置有大致筒状的导向部40a,在导向部件40的导向部40a上,在内周形成有内螺纹40b。以与该内螺纹40b啮合的方式螺纹结合有形成在转子轴52的下端的外螺纹部54的外螺纹54a。将针阀36插通形成在该转子轴52上的针阀插通孔56,利用形成在针阀36的基端部的扩径部36a防止针阀36脱落。另外,在转子轴52的上端的外周利用嵌合部58a嵌合固定有由永久磁铁构成的大致圆筒形的转子磁铁58。在该转子磁铁58的下端向内周方向突出设置有开阀限制件60,通过该转子磁铁58的开阀限制件60在阀全开时与在导向部件40的导向部40a的上端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开阀限制件62抵接,从而起到限制的作用。同样地,通过形成在导向部件40的导向部40a上端的闭阀限制件66在闭阀时与在转子轴52的上端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闭阀限制件64抵接,从而起到限制的作用。另外,在转子轴52的上部,弹簧承受配件68嵌合在转子轴52的上端,并且在形成在针阀36的基端部的扩径部36a的上方安装有弹簧承受件70。并且,在这些弹簧承受件68与弹簧承受件70之间介入安装压缩状态的螺旋弹簧72,从而加力以使针阀36向阀座20的方向上突出。另外,在阀主体12的上部利用融敷等固定有底筒形状的壳体74,在该壳体74的内部收放有由这些转子磁铁58等构成的驱动部76,并且在壳体74的内部形成有转子室28。另外,如图9所示,在壳体74的外周安装有线圈78。这样构成的流量控制阀10在开阀状态下利用线圈78产生进给脉冲,从而转子磁铁58旋转,转子轴52、针阀36与该转子磁铁58 —起一体地旋转,转子轴52的外螺纹部54的外螺纹54a与导向部件40的导向部40a的内螺纹40b啮合进行引导,针阀36向上方移动。由此,针阀36的下端离开阀座20的阀口 22,成为开阀状态。 此时,随着转子磁铁58旋转,转子磁铁58的开阀限制件60在开阀时与在导向部件40的导向部40a的上端向外周方向突出设置的开阀限制件62抵接,从而限制上方位置。并且,从该状态利用线圈78产生相反的进给脉冲,从而转子磁铁58向相反方向旋转,转子轴52、针阀36与该转子磁铁58 —起一体地旋转,转子轴52的外螺纹部54的外螺纹54a与导向部件40的导向部40a的内螺纹40b啮合进行引导,针阀36向下方移动。由此,针阀36的下端与阀座20的阀口 22抵接,成为图9所示的闭阀状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6453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3821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193101号公报然而,在这种流量控制阀10中,在专利文献I中,如图10所示,通过使针阀36的锥状的前端抵接部36b抵接在阀座20的阀口抵接部22a上(落座),从而堵住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形与阀座20的阀口抵接部22a之间的间隙,成为闭阀状态。然而,近年来,为了提高冷冻机、空调机的节能性,并提高流量的控制性,要求开发能控制微小流量的流量控制阀。为了进行这种微小流量的控制,如图11的图表的A线所示,期望使与阀座22的阀口抵接部22a抵接的、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角Θ为锐角中小的角度Θ 2。即,相对于针阀36相对于阀座20离开或接触的移动量(上下方向的移动量),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形直径相对于阀口 22的孔口径的变化量小,能够进行微小流量的控制。但是,如在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0-193101号公报)中所指出的那样,如果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角Θ为锐角中小的角度,则由于由阀的实用载荷(弹力+差压)产生的、所谓的“楔形”效果,在闭阀时,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咬入阀座20的阀口抵接部22a中。S卩,如图12、图13所示,在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角Θ为锐角中小的角度Θ 2的场合,在闭阀时,楔形力P的水平成分PX变大,导致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咬入阀座20的阀口抵接部22a中。因此,在想要从该闭阀状态变为开阀状态时,无法利用流量控制阀具有的开阀力(由转矩产生的推力等)开阀,有可能产生不良状况。在该状态,为了防止由这种“楔形效果”产生的咬入,需要以某种程度较大地设定锥角Θ。S卩,如图14所示,在将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角Θ较大地设定为Θ1那样的场合,在闭阀时,楔形力P的水平成分PX小,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不会咬入阀座20的阀口抵接部22a中。但是,如图10及图11的图表的B线所示,在将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角Θ较大地设定为Θ I那样时,相对于针阀36相对于阀座20离开或接触的移动量(上下方向的移动量),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形直径相对于阀口 22的孔口径的变化量变大(粗大)。其结果,无法控制微小的流量,无法提供能进行微小流量的控制的流量控制阀。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如图15所示,将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锥角Θ较大地设定为Θ I那样,在该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前端部突出设有流量控制用的流量控制前端部36c。在该场合,如图11的图表的C线所示,以针阀36的前端抵接部36b的角度大的锥角Θ ( Θ I)为起因的开阀时的流量上升变大,不适于微小流量的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现状,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流量控制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量控制阀,构成为,通过针阀相对于阀座离开或接触,来对设在上述阀座上的阀口进行开闭,从而控制流量,该流量控制阀的特征在于,与上述阀座抵接的针阀的前端抵接部的锥角θ是锐角,在上述针阀的前端抵接部抵接的、上述阀座的阀口抵接部具备成为薄壁的薄壁部,上述针阀的前端抵接部在与阀座的阀口抵接部抵接来封闭阀口时,构成为,上述阀口抵接部通过薄壁部进行弹性变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川大树日下直树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鹭宫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