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浇筑剪力墙的支撑装置,包括多块加肋板,加肋板在纵向采用连接件相互连接,每两块加肋板横向平行分布,其结构为:第一加肋板与第二加肋板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加肋板与第二加肋板之间形成空间部位,第一加肋板上的第一凸肋和第二加肋板上的第二凸肋分别设置在空间部位内,第一凸肋与第二加肋板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第二凸肋与第一加肋板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加肋板和第二加肋板的外侧,并分别与第一加肋板和第二加肋板相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后浇筑混凝土、制成剪力墙后拆除连接件的方式,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建筑构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浇筑剪力墙的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对于多层以及高层建筑物上的剪力墙,必须要满足侧向刚度大,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侧移小的条件,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因此,在建筑行业对剪力墙的施工要求是较闻的。目前,在施工现场进行混凝土剪力墙的建造方式,普遍是通过模板搭建墙体模具,在其模具内布设钢筋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再拆除模具。此种传统的施工方式存在的缺点是:一、施工工序复杂、耗费人力物力较大、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二、建筑材料占用场地面积较大;三、施工中产生的噪音及粉尘对周边环境污染较大。由此,给方方面面带来了诸多不便和烦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浇筑剪力墙的支撑装置,它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后浇筑混凝土、制成剪力墙后拆除连接件的方式,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施工工序复杂、施工效率较低、施工成本较高,以及施工过程中对环境污染较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多块加肋板,加肋板在纵向采用连接件相互连接,每两块加肋板横向平行分布,其结构为:第一加肋板与第二加肋板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加肋板与第二加肋板之间形成空间部位,第一加肋板上的第一凸肋和第二加肋板上的第二凸肋分别 设置在空间部位内,第一凸肋与第二加肋板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第二凸肋与第一加肋板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加肋板和第二加肋板的外侧,并分别与第一加肋板和第二加肋板相连接。 为进一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第一凸肋与第二凸肋相互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第一加肋板和第二加肋板上开设至少一个定位孔,空间部位内设置至少一个套管,套管与定位孔相对应;所述连接件分别由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及至少一个紧固件组成,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和第四槽钢上分别开设至少一个通孔,紧固件穿入通孔、定位孔及套管内紧固。第一凸肋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肋孔,第一肋孔内分别连接若干个第一钢筋卡,第二凸肋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肋孔,第二肋孔内分别连接若干个第二钢筋卡,若干根纵向钢筋分别穿入第一肋孔和第二肋孔内,并分别置入第一钢筋卡和第二钢筋卡内。第一槽钢、第二槽钢、第三槽钢、第四槽钢上分别铰连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和第四支撑架。本专利技术能够产生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因采用工厂化生产、现场装配后浇筑混凝土、制成后拆除连接件的方式建造剪力墙,使得施工工序相对简单,它与传统技术相比,施工成本能够减少40%以上,人力物力能够节省50%以上,施工效率能够提高2倍左右,施工周期能够缩短50%左右,建筑物整体工程造价能够节约25%左右。本专利技术具有施工工序简单、操作省时省力、施工效率较高、施工成本较低、环保节能的显著优点,并且制造过程无污染,耗能低,制造工艺易于实现,制造成本低,便于制作、便于现场安装及浇筑混凝土,它从根本上解决了施工现场的脏乱差,以及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实现建筑产业化和绿色环保建筑的具体体现,广泛应用在建筑行业能够产生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为图1的俯视图,主要示意第一凸肋Ia上的第一肋孔Iaa内连接第一钢筋卡lbb,第二凸肋2a上的第二肋孔2aa内连接第二钢筋卡2bb,纵向钢筋分别穿入第一肋孔Iaa和第二肋孔2aa内,并分别置入第一钢筋卡Ibb和第二钢筋卡2bb内的结构形式; 图3为图1的A向视图,主要示意第一凸肋Ia与第二加肋板2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第二凸肋2a与第一加肋板I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a,以及连接件与第一加肋板I和第二加肋板2连接的结构形式; 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结构,主要示意第一凸肋Ia与第二凸肋2a相互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的结构形式; 图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件上铰连的支撑架打开后的结构形式。具体实施例方式对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浇筑剪力墙的支撑装置,包括多块加肋板,加肋板在纵向采用连接件相互连接,每两块加肋板横向平行分布,其结构为:第一加肋板I与第二加肋板2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加肋板I与第二加肋板2之间形成空间部位L,第一加肋板I上的第一凸肋Ia和第二加肋板2上的第二凸肋2a分别设置在空间部位L内,第一凸肋Ia与第二加肋板2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第二凸肋2a与第一加肋板I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a,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加肋板I和第二加肋板2的外侧,并分别与第一加肋板I和第二加肋板2相连接。第一凸肋Ia与第二凸肋2a相互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b。第一加肋板I和第二加肋板2上开设至少一个定位孔,空间部位L内设置至少一个套管30,套管30与定位孔相对应;所述连接件分别由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三槽钢13、第四槽钢14及至少一个紧固件组成,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三槽钢13和第四槽钢14上分别开设至少一个通孔,紧固件穿入通孔、定位孔及套管30内紧固。第一凸肋Ia上设有若干个第一肋孔Iaa,第一肋孔Iaa内分别连接若干个第一钢筋卡lbb,第二凸肋2a上设有若干个第二肋孔2aa,第二肋孔2aa内分别连接若干个第二钢筋卡2bb,若干根纵向钢筋分别穿入第一肋孔Iaa和第二肋孔2aa内,并分别置入第一钢筋卡Ibb和第二钢筋卡2bb内。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三槽钢13、第四槽钢14上分别铰连第一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2、第三支撑架23和第四支撑架。制作时,按上述要求加工好各种零部件,根据建筑物剪力墙的高度选定由几块加肋板纵向排列设置, 并使每两块加肋板横向平行分布并相互对应,其相互之间形成空间部位L,再通过连接件的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三槽钢13和第四槽钢14以及紧固件使其连接定位。空间部位L内设置至少一个套管30,套管30套入紧固件上。空间部位L内安装纵向钢筋可在制造工厂内进行,也可在施工现场进行。由于加肋板及其凸肋内均设有钢筋,该钢筋相对纵向钢筋呈水平向排列,因此在空间部位L内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和加肋板及其凸肋形成一个整体剪力墙,经测试各种指标、参数均以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在本专利技术的空间部位L内浇筑混凝土待养护期后,可通过紧固件将连接件的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三槽钢13和第四槽钢14拆除,以此制成剪力墙。第一槽钢11、第二槽钢12、第三槽钢13、第四槽钢14上分别铰连第一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2、第三支撑架23和第四支撑架,是为本专利技术运送到施工现场临时在场地摆放所用。在制作墙体较厚的剪力墙时,可将每两块加肋板上的凸肋相互对应设置,并在两凸肋之间安装垫块。本专利技术的垫块能够有效防止每两块横向平行分布、相互对应的加肋板在通过连接件相互连接时,其夹紧力对凸肋的损伤。加肋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凸肋,凸肋为T形,凸肋的顶端面与加肋板表面平行,凸肋设置在加肋板上的居中位置,也可设置在加肋板上的左右部位置,加肋板上的凸肋也可设置多个,其均为公知技术。 在制作建筑物的第一层剪力墙时,先将若干个本专利技术横向排列设置在建筑物的基础上,并将各加肋板及其凸肋内的钢筋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上的纵向钢筋下端与建筑物基础连接,此时,在本专利技术的空间部位L内浇筑混凝土制成第一层剪力墙;在制作建筑物的第二层剪力墙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浇筑剪力墙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块加肋板,加肋板在纵向采用连接件相互连接,每两块加肋板横向平行分布,其结构为:第一加肋板(1)与第二加肋板(2)长度方向平行,第一加肋板(1)与第二加肋板(2)之间形成空间部位(L),?第一加肋板(1)上的第一凸肋(1a)和第二加肋板(2)上的第二凸肋(2a)分别设置在空间部位(L)内,第一凸肋(1a)与第二加肋板(2)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第二凸肋(2a)与第一加肋板(1)对应,其相互之间安装垫块(3a),连接件设置在第一加肋板(1)和第二加肋板(2)的外侧,并分别与第一加肋板(1)和第二加肋板(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波,肖宁海,臧洪涛,张树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万斯达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