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牛蒡栽培方法及使用的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5883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牛蒡栽培方法及使用的栽培装置。一种牛蒡栽培方法,使用牛蒡栽培装置栽培牛蒡,所述的牛蒡栽培装置包括托盘、栽培桶和栽培柱,所述的栽培桶放置于托盘上,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栽培柱的末端置于栽培桶中;在栽培柱、栽培桶内装入牛蒡栽培基质,牛蒡种子播种于栽培柱内,出苗后经过两次间苗后在二叶一心期定苗,每管中保留一株。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特制的牛蒡栽培装置,可以不受土壤条件限制生产牛蒡,劳动强度低,省工省时。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食用菌菌糠为原料配以泥炭并加入其他营养元素制成牛蒡栽培基质,形成适合牛蒡无土栽培的栽培基质。既节省肥料和水分,有效提高牛蒡生产效益,同时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蔬菜栽培领域,涉及一种牛蒡栽培方法及使用的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牛蒡作为蔬菜,营养价值极高。每IOOg鲜菜中含水分约87g,蛋白质4.1 4.7g,碳水化合物3.0 3.5g,脂肪0.1克,纤维素1.3 1.5g,胡萝卜素高达390mg,维生素Cl.9mg0在矿物质元素中含I丐240mg,磷106mg,铁7.6mg,并含有其它多种营养素。牛蒡肉质根细嫩香脆。可炒食、煮食、生食或加工成饮料。牛蒡的含钙量是地下根茎类蔬菜当中最高的,所以牛蒡是辅助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极好蔬菜。牛蒡中含的粗纤维也是地下根茎类蔬菜中最高的,这对于经常吃精细食物而便秘的人来说,吃牛蒡是很好的食疗方法。牛蒡也有很强的药用价值。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牛蒡根中的多炔类物质,可以起到很好的抗菌和抗真菌作用。牛蒡根中含多种多酚物质,如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等,一般认为均有抗突变和抗癌的作用,也有实验证明,牛蒡根抗突变作用的能力与其多酚含量之间可能存在正相关。其它如抗衰、镇咳、肝保护作用等,也都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可以说牛蒡不仅是理想的出口创汇蔬菜,还是常用的中药材。牛蒡栽培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适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PH值为6 7,疏松肥沃的砂壤土栽培。栽培前需深翻土地0.5 1.1m。生长期需要大量的肥料,适于在有机质丰富的疏松地块栽培。牛蒡的叶片大而多,蒸腾作用旺盛,生育期需要较多的水分供应。但根系不耐涝,在地下水位高或积水的地内,经2天以上,即会腐烂或大量发生歧根。故生产上牛蒡的栽培区域受限制,大多集中在地下水位低、土层深厚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区,且在播种时要进行开沟,一般开沟深度达I米左右,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 食用菌菌糠作为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常常被随意丢弃,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糠日益增加,大多随意丢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资源。虽然目前已有将食用菌菌糠加工为有机肥的报道,但是尚无将其用于牛蒡栽培,特别是牛蒡无土栽培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牛蒡栽培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牛蒡栽培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牛蒡栽培方法,使用牛蒡栽培装置栽培牛蒡,所述的牛蒡栽培装置包括托盘、栽培桶和栽培柱,所述的栽培桶放置于托盘上,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栽培柱的末端置于栽培桶中;在栽培柱、栽培桶内装入牛蒡栽培基质,牛蒡种子播种于栽培柱内,出苗后经过两次间苗后在二叶一心期定苗,每管中保留一株,培养至牛蒡成熟。所述的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高1.0 1.2米(有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栽培时开沟深度在100 120cm时在肉质根长度、一级品率上无差异显著,与80 90cm比,达到差异显著;产量上,110 120cm比IOOcm及以下差异显著),直径10 20厘米,采用PVC管材。所述的栽培桶上口直径为25 40厘米,底部直径为20 36厘米,高为20 40厘米。所述的牛蒡栽培基质优选通过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将发酵后的食用菌菌糠和泥炭以(2 4):1的质量比混勻得混合基质,每立方米混合基质中加入尿素1.5 2.5kg,过磷酸钙2.0 4.0kg,氯化钾1.5 3.0kg和保水剂I 2kg。所述的食用菌菌糠为是利用秸杆、木屑等原料进行食用菌代料栽培,收货后的培养基剩余物。所述的食用菌为香菇、草菇、蘑菇、金针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口蘑、红菇、牛肝菌、羊肚菌、马鞍菌或块菌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所述的食用菌菌糠可通过商业化渠道购买获得。所述的牛蒡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如下处理:先用清水浸泡牛蒡种子20到30分钟,然后把种子放入50 - 55°C的温水浸泡,保持该水温10到15分钟,之后加入凉水,把水温降低到25°C到30°C后,继续浸种8到10小时,然后将种子放入20 25°C进行催芽,待有68 75%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在牛蒡栽培的中后期,视植株生长情况,每栽培管中随水施入氮磷钾三元复合肥2 5克或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I 2次。一种用于牛蒡栽培的装置,包括托盘、栽培桶和栽培柱,所述的栽培桶放置于托盘上,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栽培柱的末端置于栽培桶中。所述的栽培柱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高1.0 1.2米,直径10 20厘米。所述的栽培桶上口直径为25 40厘米,底部直径为20 36厘米,高为20 40厘米。`所述的托盘的上口直径为25 40厘米,底部直径为22 38厘米,高为2 5厘米。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是牛蒡栽培方法的创新,采用的牛蒡栽培装置和配套的栽培方法,同土壤栽培牛蒡相比,牛蒡栽培可以完全不受土壤条件限制,基质同土壤相比,更加疏松,营养成分更全面,更加适合牛蒡生长,产量和一级品率会得到极大的提高。使用本专利技术方法栽培牛蒡更加适合工厂化生产和规模化生产,能极大地降低劳动强度,省工省时,故能大幅减少劳动力和生产成本。食用菌菌糠作为栽培食用菌后的下脚料常常被随意丢弃,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食用菌菌糠日益增加,大多随意丢弃,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浪费资源。本专利技术针对牛蒡生长过程中对营养物质的特殊需要,采用食用菌菌糠为原料配以泥炭并加入其他营养元素制成牛蒡栽培基质,形成适合牛蒡无土栽培的栽培基质。应用该基质生产牛蒡,其肥力可满足牛蒡全生育期生长需要,故栽培中不用或只需在中后期少量补施肥料一次就可,既节省肥料和水分,又省时、省力,显著减少人工成本,有效提高牛蒡生产效益,同时有效解决了食用菌菌糠对环境的污染问题,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采用本方法生产牛蒡,栽培管理简单,不需追肥或仅需追一次肥,仅需要浇水即可,且由于栽培基质中加入保水剂,相应的浇水次数减少一倍以上。采用本方法生产牛蒡,产品的商品性提高,一级品率达到90%以上,比土壤栽培的一级品率提闻10%以上。附图说明图1实施例1牛蒡栽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I为托盘,2为栽培桶,3为栽培柱,4为基质。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用于牛蒡栽培的装置(图1),包括托盘1、栽培桶2和栽培柱3,所述的栽培桶2放置于托盘I上,栽培柱3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栽培柱3的末端置于栽培桶2中,可以但不必须接触栽培桶2底部。所述的栽培柱两端开口的中空圆柱体,高1.0米,直径15厘米,采用PVC管材。所述的栽培桶上口直径为31厘米,底部直径为24厘米,高为31厘米。所述的托盘优选上口直径为28厘米,底部直径为26厘米,高为2厘米。实施例2使用实施例1的牛蒡栽培的装置,在栽培柱3、栽培桶2内装入牛蒡栽培基质。牛蒡栽培基质是将发酵后的食用菌菌糠(连云港恒奥达肥料有限公司,主要为金针菇、杏鲍菇和草菇的下脚料)和泥炭以3:1的比例混匀得混合基质,每立方米混合基质中加入尿素2kg,过磷酸韩3.0kg,氯化钾2.0kg和保水剂1.5kg所得。牛蒡种子在播种前先进行如下处理:先用清浸泡种子25分钟,然后把种子放入50-55°C左右的温水浸泡,保持该水温10分钟,之后加入凉水,把水温降低到25°C到30°C,继续浸种9小时后将种子放入25°C进行催芽,待有70%左右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每栽培管中放入5粒的牛蒡种子,出苗后经过两次间苗后在二叶一心期定苗,每管中保留一株。施肥:在牛蒡栽培的中后期,视植株生长情况,每栽培管中可随水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牛蒡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牛蒡栽培装置栽培牛蒡,所述的牛蒡栽培装置包括托盘(1)、栽培桶(2)和栽培柱(3),所述的栽培桶(2)放置于托盘(1)上,栽培柱(3)为两端开口的中空柱体,栽培柱(3)的末端置于栽培桶(2)中;在栽培柱(3)、栽培桶(2)内装入牛蒡栽培基质,牛蒡种子播种于栽培柱(3)内,每管播种4~5颗牛蒡种子,出苗后经过两次间苗后在二叶一心期定苗,每管中保留一株,培养至牛蒡成熟。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刚孙艳军高文瑞韩冰李德翠史珑燕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