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21730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能可靠,热能利用率高的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高压蒸汽管、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锅炉连接管,其特征是:还包括供暖低压蒸汽管、供暖凝水管、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回路管、回路循环泵、用户制冷管、热泵冷却塔和冷却塔循环管,供暖低压蒸汽管与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供暖凝水管与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连接,回路循环泵安装在热泵机组回路管上,用户制冷管连接在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节能环保,热能利用率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冷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属于电厂热泵节能

技术介绍
火力发电机组在提供电力的同时,有大量的凝结热被排入大气。我国目前发电机组平均能耗在0.32-0.35kgce/kWh,其中约有45-55%的冷凝热被排入大气,以我国2010年发电总量的80.3%由火力发电厂提供来计算,约有41413*0.335/1000*50%=6.94亿tee被排入大气,这约占我国能源总消耗的五分之一。为了提高采暖一次能源的利用率,人们借助了热泵技术,利用基于热泵的电厂冷凝热技术,人们找到了既能灵活地调节热电负荷,又能尽可能多的利用电厂冷凝热服务于城市供热系统的方法。电厂冷凝热具有品位低、量大、热容大以及集中等特点,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通过湿冷或空冷冷凝汽轮机乏汽,将冷凝热排入大气。而用于热泵的电厂冷凝热属于50°C以下的低品位热源,湿冷机组可用水做冷却工质,水质优良,水量和温度也比较稳定,因此,电厂循环冷却水是非常优越的水源热泵低位热源,有较好的综合效益。但是,目前还没有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性能可靠,热能利用率高的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从而降低了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性能可靠,节能环保,热能利用率高的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包括高压蒸汽管、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锅炉连接管,所述高压蒸汽管和锅炉连接管的一端均连接在汽 轮机上,该汽轮机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凝汽器安装在锅炉连接管上,其结构特点在于:还包括供暖低压蒸汽管、供暖凝水管、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回路管、回路循环泵、用户制冷管、热泵冷却塔和冷却塔循环管,所述供暖低压蒸汽管与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该供暖低压蒸汽管的一端连接在汽轮机上;所述供暖凝水管与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连接,该供暖凝水管的一端连接在供暖低压蒸汽管上;所述回路循环泵安装在热泵机组回路管上,所述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均与热泵机组回路管连接;所述用户制冷管连接在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上,所述热泵冷却塔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均与冷却塔循环管连接。作为优选,本技术还包括冷却塔、冷却塔进水管、冷却塔出水管、冷却水循环泵和电厂循环冷却水管,所述冷却塔进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凝汽器上,该冷却塔进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上;所述冷却塔出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凝汽器上,该冷却塔出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上,所述冷却水循环泵安装在冷却塔出水管上;所述电厂循环冷却水管连接在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上,所述电厂循环冷却水管的一端连接在冷却塔进水管上,该电厂循环冷却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出水管上。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锅炉连接管、供暖低压蒸汽管、供暖凝水管、热泵机组回路管、用户制冷管和冷却塔循环管均为PVR管材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锅炉连接管、供暖低压蒸汽管、供暖凝水管、热泵机组回路管、用户制冷管和冷却塔循环管均为铁管材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冷却塔进水管、冷却塔出水管和电厂循环冷却水管均为PVR管材质。作为优选,本技术所述冷却塔进水管、冷却塔出水管和电厂循环冷却水管均为铁管材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电厂的余热通过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而转换为可利用的能源,最后通过用户制冷管将冷气输送到用户处进行使用,能够充分利用电厂的凝结热,大大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节能环保。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在工作时,位于制冷装置的管路中的介质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2,本实施例中的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包括高压蒸汽管1、汽轮机2、发电机3、凝汽器4、锅炉连接管5、供暖低压蒸汽管6、供暖凝水管7、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热泵机组回路管10、回路循环泵11、用户制冷管12、冷却塔13、冷却塔进水管14、冷却塔出水管15、冷却水循环泵16、电厂循环冷却水管17、热泵冷却塔18和冷却塔循环管19。本实施例中的高压蒸汽管I和锅炉连接管5的一端均连接在汽轮机2上,该汽轮机2与发电机3连接,凝汽器4安装在锅炉连接管5上。高压蒸汽通过高压蒸汽管I进入汽轮机2中,在高压蒸汽的作用下,汽轮机2进行工作,并由汽轮机2带动发电机3工作,从而实现发电机3的发电功能。本实施例中供暖低压蒸汽管6的一端连接在汽轮机2上,该供暖低压蒸汽管6与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连接,使得汽轮机2中的蒸汽能够沿供暖低压蒸汽管6进入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该蒸汽最后转变成冷凝水沿供暖低压蒸汽管6的另一端输出。本实施例中供暖凝水管7的一端连接在供暖低压蒸汽管6上,该供暖凝水管7与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连接,使得汽轮机2中的部分蒸汽能够沿供暖低压蒸汽管6进入供暖凝水管7中,然后沿供暖凝水管7进入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中,该蒸汽最后转变成冷凝水后沿供暖凝水管7的另一端输出。本实施例中的回路循环泵11安装在热泵机组回路管10上,使用时,该热泵机组回路管10中装有流动介质。本实施例中的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均与热泵机组回路管10连接,从而使得位于热泵机组回路管10中的介质能够在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能量传递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热泵冷却塔18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均与冷却塔循环管19连接,通过冷却塔循环管19能够实现热泵冷却塔18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之间进行能量传递的功能,将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中的热能传递到热泵冷却塔18中,从而实现降低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中温度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的用户制冷管12连接在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9上,使用时,该用户制冷管12与用户需要制冷的地方相连通,通过用户制冷管12将冷气输送到用户处。本实施例中冷却塔进水管14的一端连接在凝汽器4上,该冷却塔进水管14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13上。冷却塔出水管15的一端连接在凝汽器4上,该冷却塔出水管15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13上。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水循环泵16安装在冷却塔出水管15上,从而实现冷却塔13中的冷却水依次在冷却塔13、冷却塔出水管15、凝汽器4和冷却塔进水管14之间循环的功能。本实施例中电厂循环冷却水管17的一端连接在冷却塔进水管14上,该电厂循环冷却水管17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却塔出水管15上,此外,该电厂循环冷却水管17还连接在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上,使得从凝汽器4中流出的热水能够沿冷却塔进水管14和电厂循环冷却水管17而进入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中,该热水在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8中进行热交换后,再沿电厂循环冷却水管17回流到冷却塔出水管15中,然后再进入凝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热泵新型低温热电冷联供系统中的制冷装置,包括高压蒸汽管、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和锅炉连接管,所述高压蒸汽管和锅炉连接管的一端均连接在汽轮机上,该汽轮机与发电机连接,所述凝汽器安装在锅炉连接管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供暖低压蒸汽管、供暖凝水管、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热泵机组回路管、回路循环泵、用户制冷管、热泵冷却塔和冷却塔循环管,所述供暖低压蒸汽管与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连接,该供暖低压蒸汽管的一端连接在汽轮机上;所述供暖凝水管与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连接,该供暖凝水管的一端连接在供暖低压蒸汽管上;所述回路循环泵安装在热泵机组回路管上,所述电厂余热单效热泵机组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均与热泵机组回路管连接;所述用户制冷管连接在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上,所述热泵冷却塔和单效吸收式热泵机组均与冷却塔循环管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亚才陈裕华鲍献忠王伟军余建良黄定雄方韬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能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