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1366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燃烧器,燃烧器设置在锅炉本体的底部位置,该燃烧器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三次低氧回流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一次送粉风内混有低氧风。本案燃烧器底置锅炉,通过一系列技术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从而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及解决了炉膛内结焦等问题,由此使燃烧器底置在锅炉内得以实施,而燃烧器底置方式其与现有常用布置方式相比,简化了煤粉输送系统,大幅度降低了送粉高度,优化了煤粉输送的动力,节省了能耗,解决了煤粉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易磨损的问题,降低了安装和使用的成本;底置燃烧器也节省了锅炉房的空间,方便了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立式锅炉燃烧技术,具体是指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
技术介绍
我国在十二五计划中强调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的目标,在锅炉行业推行以燃煤粉锅炉替代老式链条炉排燃煤锅炉成为迫切的趋势。目前燃煤粉锅炉其燃烧器的常用布置方式有顶置燃烧式、W型燃烧式和V型燃烧式、四角燃烧式等,该四种布置方式的结构示意如图6-9所示,燃烧器3'以对应的布置方式设在煤粉锅炉I'上,粉仓2'的下端牵引出输送管道连接至燃烧器3,上,输送管道根据布设需要通常还需加设金属耐磨弯头。目前所述燃烧器常用布置方式的立式锅炉都无法有效解决结焦、氮氧化物生成量大的问题,而且还存在以下几点缺点:煤粉输送系统不够简化,送粉高度高,消耗煤粉输送动力大,煤粉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使用多并且容易被磨损,安装和使用成本高,锅炉房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等等。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立式锅炉的燃烧器布置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其通过燃烧器底置技术,综合优化了立式锅炉的结构及燃烧性能。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燃烧器,该燃烧器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该燃烧器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三次低氧回流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所述一次送粉风内混有低氧风。所述锅炉本体还连接有至少一级的送粉机构和送风机构,该送粉机构的送粉管的出粉口连接在所述锅炉本体上,所述送风机构的送风分配管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上,该送风分配管、送粉管及所述燃烧器在所述锅炉本体上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所述三次低氧回流风为含氧量为5%的低氧回流风,该低氧回流风的入风口连接一调风室,所述二次助燃风和四次回流风的入风管道分别引一小管道至所述调风室,该调风室上安装有分别控制二所述小管道通断的二开关阀。所述燃烧器上对应一次送粉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的出风口分别设有送粉管导流片、助燃风导流片、回流风导流片。所述送粉管导流片、助燃风导流片、回流风导流片均与受远程操控的电动机连接,并且均构成活动可调的旋流叶片。所述送粉管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30° -90°,所述助燃风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45° -60°,所述回流风导流片的角度调节范围控制在40° -65°。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锅炉燃烧时,一级送粉通过一次送粉风送入燃烧器,该一次送粉风内混有适量的低氧风,由此可以延迟煤粉在燃烧器出口的着火距离,通过在一次送粉风与二次助燃风之间加入三次低氧回流风,由此延迟了二次助燃风与一次送粉风的汇合,进一步提高了火焰的着火高度,提高了火束的高度,也远离了浇注材料的蓄热区,并且也让锅炉本体内的水冷壁管充分吸热,降低了炉底的温度。火焰在高温区燃烧时,及时加入大量的三次低氧回流风及四次回流风,让炉膛内的高温区充分实现贫氧燃烧,由此降低了高温区的温度。粉煤灰的熔点为1180°C,通过所述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就有效地控制了结焦的产生,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本案燃烧器底置锅炉,正是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从而有效控制了氮氧化物的排放及解决了炉膛内结焦等问题,由此使燃烧器底置在锅炉内得以实施。而燃烧器底置方式其与现有常用布置方式相比,简化了煤粉输送系统,大幅度降低了送粉高度,优化了煤粉输送的动力,节省了能耗,解决了煤粉输送管金属耐磨弯头易磨损的问题,降低了安装和使用的成本;底置燃烧器也节省了锅炉房的空间,方便了燃烧器的调整和维修。附图说明图1是本新型立式锅炉以及粉煤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燃烧器的结构简图;图3是粉煤仓多级送粉的结构简图;图4是图1中A-A向的示意视图5是图1中B-B向的示意视图;图6是传统锅炉燃烧器顶置燃烧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传统锅炉燃烧器W型燃烧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传统锅炉燃烧器V型燃烧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传统锅炉燃烧器四角燃烧式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煤粉锅炉I'粉仓2'燃烧器3 ^粉煤仓I 一次风机11二级送粉风机 12 锅炉本体2燃烧器3 —次送粉风31二次助燃风 32 三次低氧回流风 33四次回流风 34 —级送粉管41二级送粉管 42 分级送风风机 50一级送风分配管51 二级送风分配管 5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本新型涉及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如图1-5所示,锅炉主要包括锅炉本体2和燃烧器3,燃烧器3设置在锅炉本体2的底部位置。所述燃烧器3如图2所示,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31、三次低氧回流风33、二次助燃风32及四次回流风34,即在燃烧器3上从内至外依次对应套置有一次送粉风管、三次低氧回流风管、二次助燃风管及四次回流风管。其中所述一次送粉风31为混有低氧风的用于送粉的一次风,具体如图1和图3所示,煤粉仓I与燃烧器3间通过一级送粉管41实现一级送粉连接,一级送粉管41连接有用于鼓风的一次风机11。所述三次低氧回流风33较佳为含氧量为5%的低氧回流风,该低氧回流风33的风源为二次助燃风32和四次回流风34的混合风,具体的,于三次低氧回流风33的入风口连接一调风室(图中未示出),所述二次助燃风32和四次回流风34的入风管道分别引一小管道(图中未示出)至所述调风室,该调风室上安装有分别控制二所述小管道通断的二开关阀,该开关阀与外界控制机构电连接实现自动开启或关闭作用。根据锅炉的类型及需要,所述锅炉本体I还进一步连接有至少一级的送粉机构和送风机构,如给出的实施例中,所述送粉机构增设一级,即二级送粉机构,结合图1、图3和图5所示,该二级送粉机构的二级送粉管42连接在煤粉仓I与锅炉本体2之间。所述送风机构增设两级,即为一级燃尽风机构和二级燃尽风机构,该一级燃尽风机构和二级燃尽风机构对应有一级送风分配管51和二级送风分配管52,结合图1和图4所示,该一级送风分配管51和二级送风分配管52均安装在所述锅炉本体2上,并且该一级送风分配管51和二级送风分配管52通过送风管均与分级送风风机50连接。所述二级送风分配管52、一级送风分配管51、送粉管42及燃烧器3在锅炉本体2上呈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具体在锅炉本体2上的设置高度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本案立式锅炉燃烧时,一级送粉通过一次送粉风31送入燃烧器3,该一次送粉风31内混有适量的低氧风,由此可以延迟煤粉在燃烧器3出口的着火距离,通过在一次送粉风31与二次助燃风32之 间加入三次低氧回流风33,由此延迟了二次助燃风32与一次送粉风31的汇合,进一步提闻了火焰的着火闻度,提闻了火束的闻度,也远尚了烧注材料的畜热区,并且也让锅炉本体2内的水冷壁管充分吸热,降低了炉底的温度。火焰在高温区燃烧时,及时加入大量的三次低氧回流风33及四次回流风34,让炉膛内的高温区充分实现贫氧燃烧,由此降低了高温区的温度。粉煤灰的熔点为1180°C,本案利用燃烧器底置具有火焰射程长的优点,通过所述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温区温度,就有效地控制了结焦的产生,降低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本案燃烧器底置锅炉,正是通过上述一系列技术降低炉底温度和炉膛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体燃烧器底置式的立式锅炉,包括锅炉本体和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的底部,该燃烧器具有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一次送粉风、三次低氧回流风、二次助燃风及四次回流风,所述一次送粉风内混有低氧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榕杰赵长兴倪光幸黄成梠薛瑜赵雪俞建洪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永恒能源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