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8376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细纱,用于保温性好、身体接触感好、有光泽感、洗涤后不易变形的内衣等衣料。其基本由纤维A、纤维B、纤维C构成,纤维A是丙烯腈系纤维,纤维B是棉纤维,纤维C是人造丝纤维,其特征在于,纤维A、纤维B、纤维C中的任何一个都是纤度0.8~1.3dtex且长度20~50mm,纤维A、纤维B、纤维C的配置中的相互关系为:在与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纤维A的根数的平均为3.0~4.0根的范围,纤维B的根数的平均为0.5~1.5根的范围,纤维C的根数的平均为1.5~2.5根的范围,并且,针对一根所述纤维B和最接近于该一根所述纤维B的另一根所述纤维B,与该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和与该另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合计根数的平均为8~11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细纱,其由纤度在0.8 1.3分特(dtex)范围内的、丙烯腈系纤维、棉纤维以及人造丝纤维构成。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用于内衣的材料有仅使用棉纤维的细纱、将丙烯腈系纤维等合成纤维与棉纤维进行混纺的细纱、将纤维素纤维与丙烯腈系纤维等合成纤维进行混纺的细纱等。男士用内衣中主要采用的合成纤维与棉纤维的混纺纱,如果棉纤维的比率高,则身体接触感易于变硬。特别在洗涤后身体接触感变硬且易于变形。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的混纺品因光泽性和身体接触感方面良好,所以优选用于女士用内衣中,但洗涤后易于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保温性良好、身体接触感良好、有光泽感、洗涤后不易变形的内衣等衣料的细纱。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核心是,一种基本由纤维A、纤维B、纤维C构成的细纱,前述纤维A是丙烯腈系纤维,前述纤维B是棉纤维,前述纤维C是人造丝纤维,其特征在于,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前述纤维C中的不论任何一个都是纤度为0.8 1.3dtex并且长度为20 50mm,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前述纤维C的配置中的相互关系如下所示。即,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前述纤维A的 根数的平均为3.0 4.0根的范围,前述纤维B的根数的平均为0.5 1.5根的范围,前述纤维C的根数的平均为1.5 2.5根的范围,并且,针对一根前述纤维B和最接近于该一根前述纤维B的另一根前述纤维B,与该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和与该另一根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合计根数的平均为8 11根。技术的效果通过使用本技术涉及的细纱,可以得到保温性良好、身体接触感良好、有光泽、洗涤后不易变形的内衣等衣料。附图说明图1是纤维B以及与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图2是纤维B以及与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图3是纤维B以及与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图4是纤维B以及与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一个例子。图5是“与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以及“与最接近于该一根纤维B的另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说明图,合计根数为12根的情形的一个例子。图6是“与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以及“与最接近于该一根纤维B的另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说明图,合计根数为11根的情形的一个例子。图7是“与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以及“与最接近于该一根纤维B的另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说明图,合计根数为10根的情形的一个例子。图8是“与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以及“与最接近于该一根纤维B的另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配置的说明图,合计根数为9根的情形的一个例子。附图标记说明A:纤维A (丙烯腈系纤维)B:纤维B (棉纤维)C:纤维C (人造丝纤维)Y:属于与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之中,同时属于与最接近于该一根纤维B的另一根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之中的纤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说明本技术。<基本由纤维A、纤维B、纤维C构成的细纱>本技术的细纱是基本由纤维A、纤维B、纤维C构成的细纱,前述纤维A是丙烯腈系纤维,前述纤维B是棉纤维,前述纤维C是人造丝纤维。<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前述纤维C的纤度>构成本技术的细纱的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以及前述纤维C中的不论任何一个,其纤度都为0.8 1.3dtex。通过使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以及前述纤维C的纤度为0.8 1.3分特,易于在细纱工序中将各纤维的单纤维适度混合。<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前述纤维C的长度>构成本技术的细纱的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以及前述纤维C中的不论任何一个,其长度都为20 50mm。通过使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以及前述纤维C的长度为20 50mm,在牵伸(卜''9 7卜)纤维的加工工序中能够抑制斑的产生。<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前述纤维C的配置中的相互关系>在本技术的细纱中,前述纤维A、前述纤维B、前述纤维C的配置中的相互关系如下所示。即,在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前述纤维A的根数的平均为3.0 4.0根的范围,前述纤维B的根数的平均为0.5 1.5根的范围,前述纤维C的根数的平均为1.5 2.5根的范围,并且,针对一根前述纤维B和最接近于该一根前述纤维B的另一根前述纤维B,与该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和与该另一根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合计根数的平均为8 11根。通过在细纱中使用前述纤维A,并且使前述纤维A的根数的平均为3.0 4.0根的范围,可以对使用细纱的内衣赋予良好的手触感和保温性。通过在细纱中使用前述纤维B,并且使前述纤维B的根数的平均为0.5 1.5根的范围,可以对使用细纱的内衣赋予吸湿性。通过在细纱中使用前述纤维C,并且使前述纤维C的根数的平均为1.5 2.5根的范围,可以对使用细纱的内衣赋予光泽感。针对一根前述纤维B和最接近于该一根前述纤维B的另一根前述纤维B,与该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和与该另一根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合计根数的平均为8 11根,意味着前述纤维B适度聚集而存在。就前述纤维B而言,在构成本技术的细纱的3种纤维中杨氏模量最高,并且前述纤维B适度聚集,由此不会使使用细纱的内衣变得过于柔软,赋予合适的硬度。总而言之,结合使用满足前述条件的纤维A、纤维B以及纤维C而成为本技术所述的细纱,这样细纱能够得到保温性良好、身体接触感良好、有光泽、洗涤后不易变形的内衣等衣料。<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的前述纤维A的根数的平均、前述纤维B的根数的平均、前述纤维C的根数的平均的测定方法>(I)将细纱切断为IOcm的长度。(2)使切断为IOcm长度的细纱通过外径1mm、内径0.5mm、长度50mm的娃橡胶制管。此时,相对于管的内径,细纱过细而无法固定时,使用于固定细纱的棉花与细纱一起通过管。( 3 )将装有细纱的管以不使细纱变形的方式,在与纤维轴成直角的方向上由剪刀切断,制成厚度I 3mm的截面观察样品。(4)对于截面观察样品,使用光学显微镜(日本FEI公司制,XL20)以装入全部细纱的截面的方式,拍摄细纱的放大照片。(5)观察照片,特定出前述纤维B。(6)观察照片,特定出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确认这些纤维的种类。需要说明的是,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是指,在截面的圆周内与前述纤维B的间隔最短的6根纤维。(7)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数出前述纤维A的根数(XA)、前述纤维B的根数(XB)以及前述纤维C的根数(XC)。(8)对于照片中的全部前述纤维B,进行前述的(6)以及(7)。(9)以上(I) (8)的操作,对于一个细纱进行10次。(10)数出10张照片中的全部的前述纤维B的根数,作为TB。(11)合计10张照片中的全部的前述纤维B的XA,作为TXA。(12)合计10张照片中的全部的前述纤维B的XB,作为TXB。(13)合计10张照片中的全部的前述纤维B的XC,作为TXC。(14)由以下的式(a),算出与前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前述纤维A的根数的平均(VXA)。需要说明的是,小数点以下第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细纱,其为基本由纤维A、纤维B、纤维C构成的细纱,所述纤维A是丙烯腈系纤维,所述纤维B是棉纤维,所述纤维C是人造丝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A、所述纤维B、所述纤维C中的不论任何一个都是纤度为0.8~1.3dtex并且长度为20~50mm,所述纤维A、所述纤维B、所述纤维C的配置中的相互关系如下所示,即,与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中,所述纤维A的根数的平均为3.0~4.0根的范围,所述纤维B的根数的平均为0.5~1.5根的范围,所述纤维C的根数的平均为1.5~2.5根的范围,并且,针对一根所述纤维B和最接近于该一根所述纤维B的另一根所述纤维B,与该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和与该另一根所述纤维B最接近的6根纤维的合计根数的平均为8~11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桥慎吾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