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解耦式振动料斗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弹性单元、下三角件、支撑架、水平加速度传感器、上三角件、第二弹性单元、竖直加速度传感器、激振器和圆盘料斗,每个第一弹性单元包括第一板弹簧、夹持垫块和连接垫块,第二弹性单元连接在上三角件和下三角件之间,每个第二弹性单元包括两个第二板弹簧,下三角件的底面和连接垫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架位于上三角件和下三角件之间,激振器包括水平激振单元和竖直电磁铁,竖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的底面上,水平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水平衔铁座上,圆盘料斗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的顶面。该装置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是解耦的,可实现振动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供料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盘解耦式振动料斗 装置。
技术介绍
振动传输技术是将零散无序的物料或者零件通过振动机体从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位置的技术,并且物料或者零件在振动机体上移动传输的过程中可实现自动定向,成单行按规定的方向和位置排列,从而使得物料向设定目的地移动,且成规则排列。振动送料技术发展的历史比较短,大约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末才开始发展起来。现代工业的大发展,许多领域都需要更高程度的自动化。而在一些小型零件的生产中,振动料斗可发挥相当大的作用。目前国 内外出现了许多振动机械的生产厂家。例如,美国的JVI振动机械和FMC科技、韩国的、日本产机SANKI株式会社。而我国在振动供料器的研制上比国外晚些,但顺应了国外给料器的发展模式,涌现了许多振动机械的厂家。但据调查显示,国内厂商主要从事传统振动料斗的生产和销售,更多的进行各种定向料盘的加工,而底盘技术大多从国外引进。目前国内对振动机械输送效率和节能方面研究的不多,在振动传输理论方面研究不够。而在解耦式振动给料设备的研究就更少。东南大学韩良副教授,在国内首先提出“解耦式振动料斗”的概念,解耦式振动料斗就是通过机械结构的解耦将耦合的两个方向振动分解开来。虽然“解耦式振动料斗”的概念已经提出大约有十年了,但国内尚无能独立设计、制造和加工的厂商。因此,对解耦式振动料斗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并将其实现产品化对提升我国振动料斗行业的整体水平,促进振动料斗的应用都具有非常紧迫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圆盘解耦式振动料斗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是解耦的,且对振动可实现自动控制。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圆盘解耦式振动料斗装置,该料斗装置包括基座、第一弹性单元、下三角件、支撑架、水平加速度传感器、上三角件、第二弹性单元、竖直加速度传感器、激振器和圆盘料斗,其中,第一弹性单元为3个至6个,每个第一弹性单元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板弹簧、两个夹持垫块和一个连接垫块,两个夹持垫块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板弹簧一端的顶面和底面,且连接在第一板弹簧底面的夹持垫块固定连接在基座上,连接垫块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板弹簧另一端的顶面;上三角件位于下三角件上方,且第二弹性单元连接在上三角件和下三角件之间,所述的第二弹性单元为3个至6个,每个第二弹性单元包括两个竖直布置且相互对应的第二板弹簧,第二板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上,第二板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下三角件上;下三角件的底面和连接垫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架位于上三角件和下三角件之间,且支撑架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基座上;激振器包括水平激振单元和竖直电磁铁,水平激振单元的数量、第一弹性单元的数量和第二弹性单元的数量均相等,所述的每个水平激振单元包括水平电磁铁安装座、水平衔铁座、水平电磁铁和水平衔铁,水平电磁铁安装座固定连接在支撑架的顶面,水平电磁铁固定连接在水平电磁铁安装座上,水平衔铁座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的底面,水平衔铁固定连接在水平衔铁座上,且水平电磁铁的端面和水平衔铁相对,水平衔铁位于一个第二弹性单元旁;竖直电磁铁固定连接在支撑架上,竖直衔铁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几何中心的孔中,且上三角件的底面和竖直衔铁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竖直电磁铁的顶面与竖直衔铁的底面相对;竖直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的底面上,水平加速度传感器固定连接在水平衔铁座上,圆盘料斗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的顶面。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振动料斗在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振动是解耦的,互不相关的。传统的振动传输装置中,水平方向的振动与垂直方向上的振动耦合在一起,同步进行,即两方向上的振动信号的相位角固定为零(同相),不可进行任何调整。而且,一旦装置制造完成并投入使用之后,其振动升角相应固定,也难以进行任何有效调整。本技术的振动料斗装置采用两路驱动源分别实现水平扭转振动和竖直直线振动,两路振动的振幅、频率都能独立调节,两路振动的相位也可以不同。也就是说,本技术的振动料斗装置水平方向上的振动与垂直方向上的振动完全解耦,可独立产生并可分别进行独立控制。这样,上述两方向上的振动信号可有不同的频率、幅值比和相位差。振动升角也不再是固定值,而是随两信号幅值比的改变而取不同的值。因而 能保证对于不用材料的工件它都处于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了传输效率。这样利于实现振动升角可调、双向运动,同时能适应不同材料和摩擦因数的工件。2.采用加速度传感器,对振动控制更准确。在传统的振动传输装置中,当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振幅都会随之增大,振动传输装置本身不能自动调节,而需要人工去调节输入的正弦波。本技术的振动料斗装置包含水平加速度传感器和竖直加速度传感器,并分别单独收集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加速度大小的信号,并进行自动分析和自动调节输入的正弦波信号,从而对振动控制实现自动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未安装圆盘料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未安装圆盘料斗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圆盘料斗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未安装圆盘料斗时的右视图。图6是图5的A向剖视图。图7是图6的B部放大图。图8是本技术未安装圆盘料斗时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图8的C部放大图。图中有:基座1、第一板弹簧2、连接垫块3、下三角件4、第二板弹簧5、支撑架6、水平加速度传感器7、上三角件8、竖直加速度传感器9、水平电磁铁安装座10、夹持垫块11、水平衔铁座12、水平电磁铁13、竖直电磁铁14、圆盘料斗15、水平衔铁16、竖直衔铁17。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圆盘解耦式振动料斗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弹性单元、下三角件4、支撑架6、水平加速度传感器7、上三角件8、第二弹性单元、竖直加速度传感器9、激振器和圆盘料斗15。第一弹性单元为3个至6个,例如可以是3个、4个或6个。每个第一弹性单元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板弹簧2、两个夹持垫块11和一个连接垫块3,两个夹持垫块1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板弹簧2 —端的顶面和底面,且连接在第一板弹簧2底面的夹持垫块11固定连接在基座I上,连接垫块3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板弹簧2另一端的顶面。上三角件8的几何中心设有孔。上三角件8位于下三角件4上方,且第二弹性单元连接在上三角件8和下三角件4之间。第二弹性单元为3个至6个,例如可以是3个、4个或6个。每个第二弹性单元包括两个竖直布置且相互对应的第二板弹簧5,第二板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8上,第二板弹簧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下三角件4上;下三角件4的底面和连接垫块3的顶面固定连接。这样,连接垫块3将下三角件4和第一板弹簧2连接在一起。支撑架6位于上三角件8和下三角件4之间,且支撑架6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基座I上。激振器包括水平激振单元和竖直电磁铁14。水平激振单元的数量、第一弹性单元的数量和第二弹性单元的数量均相等。每个水平激振单元包括水平电磁铁安装座10、水平衔铁座12、水平电磁铁13和水平衔铁16。水平电磁铁安装座10固定连接在支撑架6的顶面,水平电磁铁13固 定连接在水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解耦式振动料斗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料斗装置包括基座(1)、第一弹性单元、下三角件(4)、支撑架(6)、水平加速度传感器(7)、上三角件(8)、第二弹性单元、竖直加速度传感器(9)、激振器和圆盘料斗(15),其中,第一弹性单元为3个至6个,每个第一弹性单元包括水平布置的第一板弹簧(2)、两个夹持垫块(11)和一个连接垫块(3),两个夹持垫块(11)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板弹簧(2)一端的顶面和底面,且连接在第一板弹簧(2)底面的夹持垫块(11)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连接垫块(3)的底面固定连接在第一板弹簧(2)另一端的顶面;上三角件(8)位于下三角件(4)上方,且第二弹性单元连接在上三角件(8)和下三角件(4)之间,所述的第二弹性单元为3个至6个,每个第二弹性单元包括两个竖直布置且相互对应的第二板弹簧(5),第二板弹簧(5)的顶端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8)上,第二板弹簧(5)的底端固定连接在下三角件(4)上;下三角件(4)的底面和连接垫块(3)的顶面固定连接;支撑架(6)位于上三角件(8)和下三角件(4)之间,且支撑架(6)通过支杆固定连接在基座(1)上;激振器包括水平激振单元和竖直电磁铁(14),水平激振单元的数量、第一弹性单元的数量和第二弹性单元的数量均相等,所述的每个水平激振单元包括水平电磁铁安装座(10)、水平衔铁座(12)、水平电磁铁(13)和水平衔铁(16),水平电磁铁安装座(10)固定连接在支撑架(6)的顶面,水平电磁铁(13)固定连接在水平电磁铁安装座(10)上,水平衔铁座(12)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8)的底面,水平衔铁(16)固定连接在水平衔铁座(12)上,且水平电磁铁(13)的端面和水平衔铁(16)相对,水平衔铁(16)位于一个第二弹性单元旁;竖直电磁铁(14)固定连接在支撑架(6)上,竖直衔铁(17)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8)几何中心的孔中,且上三角件(8)的底面和竖直衔铁(17)的底面处于同一平面;竖直电磁铁(14)的顶面与竖直衔铁(17)的底面相对;竖直加速度传感器(9)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8)的底面上,水平加速度传感器(7)固定连接在水平衔铁座(12)上,圆盘料斗(15)固定连接在上三角件(8)的顶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良,凌少钦,陈嘉文,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