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4997 阅读:3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它解决了现有的模具斜孔加工方式及装置存在加工精度差、生产效率低及作用类型单一等问题。本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包括底座,底座上呈铰接安设旋转支架,旋转支架呈L型,且L型的直角边为旋转轴边,L型旋转支架的两相垂直板体的底面上均铰接有支撑脚,底座的两侧边上铰接安设定位板条,定位板条上排列开设若干定位通口,L型旋转支架中长板体两侧边对应开设滑槽,滑槽与任一定位通口对正连通,并由滑动螺栓由外侧穿设定位通口与滑槽形成滑动卡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旋转角度灵活、斜度定位精准、通用性强、加工效率高且寿命长等特点,进而便捷、精确、高效实现对应模具上任意斜孔的加工操作工序。(*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钻孔加工装置,特别是一种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是批量生产某些形状复杂部件时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具体指将受热融化的材料由高压射入模腔,经冷却固化后,得到成形品。注塑模具是一种生产塑胶制品的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模具依成型特性区分为热固性塑胶模具、热塑性塑胶模具两种;依成型工艺区分为传塑模、吹塑模、铸塑模、热成型模、热压模(压塑模)、注射模等,其中热压模以溢料方式又可分为溢式、半溢式、不溢式三种,注射模以浇注系统又可分为冷流道模、热流道模两种;以按装卸方式可分为移动式、固定式两种。现有的模具上双角度孔的设置要求越来越多,除由于产品上的形状外,为提高冷却效率,双角度水路的设置方案也越加增多,但是普通的深孔钻机床进行加工此类双角度孔存在非常大的局限性,故很难保证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传统技术中,加工此类双角度孔都是先加工一块很大的垫铁,垫铁的顶面具有固定斜度的承托凹台,然后再将模具工件放置到承托凹台上进行钻孔加工,其加工效率非常慢,通常一天只能加工一个双角度的孔;且因无法将模具工件精确卡紧,而使加工精度存在较大偏差量;尤其 该制造的垫铁只能针对一种模具工件的加工操作,一旦更换生产模具,即原有制造的垫铁同时报废,进而造成材料严重浪费、增大成本消耗,重新制造相应形状的垫铁,又降低了生产效率。经过上述现有问题的阐述,针对现代模具斜度钻孔所采用的新型定位工装的设计及制造已势在必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设置铰接方式实现角度的灵活旋转,并配合支撑定位结构形成任意设定倾斜度的模具承托台面,进而完成针对所需模具上斜孔角度的钻取加工,设计出一套装置对应任何斜孔加工模具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包括呈矩形板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呈铰接安设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呈L型,且L型的直角边为旋转轴边,所述L型旋转支架的两相垂直板体的底面上均铰接有支撑脚,所述底座的两侧边上铰接安设定位板条,所述定位板条上排列开设若干定位通口,所述L型旋转支架中长板体两侧边对应开设滑槽,所述滑槽与任一定位通口对正连通,并由滑动螺栓由外侧穿设定位通口与滑槽形成滑动卡接。本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的L型旋转支架具有长板体与短板体,且长板体、短板体由侧边处相垂直固接,两板体的直角固连边即为旋转轴边。长板体两侧边上滑槽的两端开设直径大于槽宽的进位口,滑动螺栓的滑动端头由该进位口导向伸嵌入滑槽内,进而形成滑动卡接,并滑动螺栓可由进位口处进行拆卸分离。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底座上呈均布排列若干对转向支座,所述每对转向支座上对正开通铰接轴孔,所述L型旋转支架的直角边上固穿有铰接轴,所述铰接轴的两端对应穿设于成对的铰接轴孔内。通常底座上均布排列三个安装位置,即三对转向支座,其中每对转向支座呈左右平齐对正,进而实现铰接轴的平直穿设。旋转支架对应加工模具的实际情况,装设于不同档位的转向支座上,由此适应模具的对应加工规格标准。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L型旋转支架的两相垂直板体的底面上均定位固设支脚座,所述支脚座上开设铰接孔,所述支撑脚上固穿销轴,所述销轴穿设铰接孔形成转动连接。长板体或短板体的底面上平齐排列设置左右两个支撑脚,由此实现支撑作用的平稳、牢靠。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支撑脚的顶部为圆弧形状,其底部为平面形状。支撑脚的圆弧顶部位于支脚座的空腔中,进而圆弧形状便于其自由摆动,而不与支脚座内壁发生阻碍干涉;支撑脚的平面底部在支撑作用时与位于下方的标高垫铁接触抵靠,故平面接触能够提供稳固的受力支撑。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底座的两侧边上均布排设若干档位孔,所述定位板条的底部开设铰接孔,且铰接孔内穿设定位螺钉与任一位置的档位孔形成插嵌装配。档位孔内均攻设有内螺纹,定位板条的铰接孔与定位螺钉之间存在转动间隙,定位螺钉与档位孔形成螺纹装配固连。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L型旋转支架的两相垂直板体上均布开设若干定位孔。通过定位孔实现加工模具在旋转支架上的定位作用,进而执行精准的斜孔钻取操作。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L型旋转支架的两相垂直板体上固设若干吊环。由于旋转支架的体积大、质量重,故在其装配或运载过程中需要通过吊车进行吊运操作,旋转支架上装设的吊环便用于与吊车连接。在上述的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中,所述底座的顶面上固设若干吊环。由于底座的体积大、质量重,故在其装配或运载过程中需要通过吊车进行吊运操作,底座上装设的吊环便用于与吊车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在底座上转动装设了呈L型的旋转支架,同时配合标高垫铁、支撑脚及定位板条等支撑定位结构形成任意设定倾斜度的L型模具承托台面,进而具有旋转角度灵活、斜度定位精准、通用性强、加工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进而便捷、精确、高效实现对应模具上任意斜孔的加工操作工序。附图说明图1是本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转向支座;3、旋转支架;4、支脚座;5、支撑脚;6、定位板条;7、滑动螺栓;8、吊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包括底座1,底座I上呈铰接安设旋转支架3,旋转支架3的顶面为承托台面,其底面及下方空间设置支撑结构。底座I为矩形板状,其顶侧平面上呈均布排列三个安装位置,每个安装位置即为一对呈左右平齐设置的转向支座2,每对转向支座2上对正开通铰接轴孔。旋转支架3呈L型,其具有长板体与短板体,且长板体、短板体由侧边处相垂直固接,两板体的相连直角边即为旋转轴边。L型旋转支架3的直角边上固穿有铰接轴,铰接轴的两端对应穿设成对转向支座2上的铰接轴孔内,进而实现铰接轴沿平直轴线转动。旋转支架3对应加工模具的实际情况,装设于不同档位的转向支座2上,由此适应模具的对应加工规格标准。L型旋转支架3的两相垂直板体,即长板体或短板体的底面上平齐排列固设左右两个支脚座4,支脚座4上铰接设置支撑脚5。支撑脚5的顶部为圆弧形状且圆心处穿设销轴,支脚座4上开设铰接孔,销轴的两 端对应穿设铰接孔形成转动连接,支撑脚5的圆弧顶部位于支脚座4的空腔中,进而圆弧形状便于其自由摆动,而不与支脚座4内壁发生阻碍干涉;支撑脚5的底部为平面形状,支撑脚5的平面底部在支撑作用时与位于下方的标高垫铁接触抵靠,故平面接触能够提供稳固的受力支撑。底座I的两侧边上铰接安设定位板条6,即在底座I的两侧边上均布排设若干档位孔,档位孔内均攻设有内螺纹,定位板条6的底部开设铰接孔且铰接孔内穿设定位螺钉,铰接孔与定位螺钉之间存在转动间隙,定位螺钉由外向内贯穿定位板条6并与任一位置的档位孔形成螺纹装配固连。定位板条6上排列开设若干定位通口,L型旋转支架3中长板体两侧边对应开设滑槽,滑槽的两端开设直径大于槽宽的进位口,滑槽与定位板条6上任一定位通口对正连通,并由滑动螺栓7由外侧穿设定位通口与滑槽形成滑动卡接。装配时滑动螺栓7的滑动端头由滑槽的进位口导向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角度深孔钻旋转工装,包括呈矩形板状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呈铰接安设旋转支架,所述旋转支架呈L型,且L型的直角边为旋转轴边,所述L型旋转支架的两相垂直板体的底面上均铰接有支撑脚,所述底座的两侧边上铰接安设定位板条,所述定位板条上排列开设若干定位通口,所述L型旋转支架中长板体两侧边对应开设滑槽,所述滑槽与任一定位通口对正连通,并由滑动螺栓由外侧穿设定位通口与滑槽形成滑动卡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文强聂文学李方方王洪波王纪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泰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