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9762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2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动摩托车(1)是由马达(21)产生的行驶动力驱动驱动轮(11)的电动摩托车(1),具备:与外部电源(90)连接的外部充电连接器(91)可装卸的充电连接器(40);在外部充电连接器(91)安装于充电连接器(40)上的状态下使用来自外部电源(90)的电力充电,并为了将储存的电力提供给马达(21)而放电的电池(27);与车身的前部框架(6)相连的后部框架(12);和设置于后部框架(12)上,并供搭乘人员乘坐的座椅(13)以及覆盖车身的整流罩;座椅(13)或整流罩相对于后部框架(12)可摇动地或可卸下地安装;充电连接器(40)配置在由座椅(13)或整流罩开闭的后部框架(12)周围的空间(36)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释放蓄电池储存的电力而使产生行驶动力的马达工作,由此将驱动轮旋转驱动的电动摩托车
技术介绍
近年来,以环境保护等为目的,正在开发将通过储存于电池中的电能驱动的马达作为行驶动力源的电动摩托车。在这种电动摩托车中,为了使用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给车载电池充电,搭载有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的充电连接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根据专利文献1,在以往的搭载发动机型的摩托车中应该配置燃料箱的位置,设有与燃料箱相同形状的构 件,并在该构件内设置充电连接器。该构件内的空间通过和燃料箱盖相同的护盖开闭。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 — 21007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根据这样的结构,在充电中或刚充完电等的护盖打开时,不论充电连接器暴露在外或者充电连接器与外部电源相连接,摩托车有可能会过错行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能很好地防止在充电连接器暴露在外或与外部电源相连的状态下摩托车过错行驶的情况。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摩托车是由马达产生的行驶动力驱动驱动轮的电动摩托车,其中,具备:与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充电连接器可装卸的充电连接器;在所述外部充电连接器安装于所述充电连接器上的状态下使用来自所述外部电源的电力充电,并为了将储存的电力提供给所述马达而放电的电池;与车身前部框架相连的后部框架;和设置于所述后部框架上,并供乘员乘坐的座椅或覆盖所述车身的整流罩;所述座椅或所述整流罩相对于所述后部框架可摇动地或可卸下地安装;所述充电连接器配置在由所述座椅或所述整流罩开闭的所述后部框架周围的空间内。根据上述结构,在由座椅或整流罩开闭的空间内配置有充电连接器。当摇动或卸下座椅等而开放该空间时,能对电池充电。又,乘员如果未将座椅等适当地安装到后部框架上而关闭该空间,则不能采取稳定的乘骑姿势。因此,能有效的防止在充电中或刚充完电等时,在充电连接器暴露在外或连接状态下摩托车过错行驶的情况。也可以是所述充电连接器为连接器面向上的快速充电连接器,并且所述座椅或所述整流罩在所述充电连接器的上方。根据上述构成,外部充电连接器从上侧插入到空间内,就能对电池充电,可以容易地进行充电作业。由于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充电,因此充电作业不繁杂。又,在充电连接器的上方配置有座椅或整流罩,因此可以防止雨水等浸湿充电连接器的情况。本专利技术也可以具备检测所述空间是关闭状态还是开放状态的开闭传感器,和在所述开闭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空间为开放状态时,禁止所述马达的驱动的控制部。根据上述结构,能防止在未适当地安装座椅等的状态下摩托车行驶的情况。也可以具备设置于所述后部框架上,并划分所述空间的空间形成构件,所述空间的容积大于所述充电连接器的体积。根据上述结构,能有效利用空间内多余的空间并作为小物件收纳箱。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在参照附图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优选的实施形态的详细说明变得明确。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能有效防止在充电连接器暴露在外或者与外部电源相连状态下,摩托车过错行驶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是从左侧观察并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电动摩托车的侧视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驾驶员座椅周围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图1所示的 电动摩托车的控制系统的构成的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另外,在以下说明中所使用的方向的概念,以骑乘在电动摩托车上的驾驶员看到的方向为基准。对所有附图中相同要素标以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详细说明。图1是从左侧观察并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电动摩托车的侧视图。如图1所示,电动摩托车I具备具有规定的后倾角而在大致上下方向上设置的前叉2,作为从动轮的前轮3旋转自如地支持于前叉2的下部。前叉2的上部和转向轴(未图示)的下部相连接,转向轴的上部安装有杆型把手5。把手5中,驾驶员右手握持的部分,设有加速器手柄5a。转向轴旋转自如地插通于构成车身框架6的头管7中,驾驶员转动把手5以此使前轮3转向。车身框架6具备头管7、和从头管7稍微向下倾斜且向后延伸的左右一对且上下一对的主框架部8。主框架部8的后部和左右一对的枢接框架部9相连。枢接框架部9枢轴支持在大致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摇臂10的前部,并且摇臂10的后部旋转自如地支持作为驱动轮的后轮11。又,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与支持用于驾驶员乘骑的前座椅13和用于同乘者乘骑的后座椅14的座椅框架部12相连。左右一对的主框架部8之间配置有容纳多个电池27的电池壳体15,电池壳体15固定在主框架部8上。电池壳体15配置为从侧面看和主框架部8重叠,主框架部8从侧面看位于电池壳体15的高度方向的中央部分。电池壳体15的前方、头管7的附近,设有引入从前方吹来的行驶风并将行驶风导入至电池壳体15内的导入管16,导入管16的后端和电池壳体15的前侧上部相连。又,车身框架6具备向下框架部20,其从头管7沿着电池壳体15的下侧延伸并其位于比主框架部8更向下方的位置且倾斜。在向下框架部20的后端部固定有电动马达单元21,该电动马达单元21固定于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即,主框架部8和枢接框架部9通过电动马达单元21与向下框架部20相连,电动马达单元21构成车身框架6的一部分。电动马达单元21配置在主框架部8和电池壳体15的下方且在枢接框架部9的前方。电动马达单元21具有产生行驶驱动力的电动马达22、和在其后部一体地设置的变速器23。又,向下框架部20上在电动马达单元21的前方安装有变流器(inverter) 25,电池壳体15的后部安装有控制器26。然后,来自于电池27的电力通过变流器25供给至电动马达22而在电动马达22中产生旋转动力。该产生的旋转动力经过变速器23变速后通过链条24传递至后轮11。又,前座椅13下方配置有充电连接器40。像这样,在根据本实施形态的电动摩托车I中,车身框架6中的主框架部8、向下框架部20和电动马达单元21构成配置在比前轮3和后轮11之间前后方向的中心靠前方的位置或者跨越该中心且延伸至比该中心稍微后方的前部框架。枢接框架部9、摇臂10和座椅框架部12构成配置在比该前部框架靠后方的位置的后部框架。在后部框架上安装有乘员乘坐的座椅13、14、和坐上座椅13、14的乘员放置脚部的踏板等的用于乘员在行驶时采取稳定的乘骑姿势的部件。图2是图1所示前座椅13的剖视图。前座椅13具有驾驶员就坐的座部31。在座部31的前端部设置有向下延伸的前壁部32。在座部31的左右两侧上设置有向下延伸且与前壁部32相连的一对的侧壁部33 (图2示出右侧的侧壁部33,图1示出左侧的侧壁部33)。在座部31的后端部设有向下突出的支架部34。支架部34通过枢轴35可摇动地安装于座椅框架部12上。借助于此,前座椅13在图2实线表示的关闭位置和图2的双点划线表示的开放位置之间,相对于座椅框架部可摇动。前座椅13处于关闭位置时,前壁部32的外前表面与蓄电池壳体15的外后表面靠近相对,并且座部31在大致水平方向上延伸。前座椅13处于关闭位置时,驾驶员能安定地坐在座部31上,并且能够采取合适的乘骑姿势。前座椅13处于开放位置时,前壁部32在枢轴35的上方,座部31在大致上下方向上延伸。前座椅13位于开放位置时,驾驶员无法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田义基
申请(专利权)人: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