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006331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8 01: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由支架总成和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组成,支架总成由主框架和安装在主框架底部四角的框架脚轮组成,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由导热介质盘管、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和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组成。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操作人员进入箱体内部进行全面的卫生清理,无需在箱体中留有人行通道,节约了空间;同时,烘盘直接放置在导热介质盘管进行加热,传热的方式由现有设备的单一热辐射传热变为热传导为主兼有热辐射的双重传热,提高了热传导的效果;进一步,每层导热介质盘管的距离可以大幅度缩短,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整体设备干燥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真空干燥箱的加热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
技术介绍
真空干燥箱是专为干燥热敏性、易分解和易氧化物质而设计的,工作时可使工作室内保持一定的真空度,并能够向内部充入惰性气体,特别是一些成分复杂的物品也能进行快速干燥,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化工制药、医疗卫生、农业科研、环境保护等研究应用领域。现有的大型真空干燥箱中,加热板分层固定在箱体内部的两侧,烘盘由烘盘支架支撑后推入真空干燥箱中,存在以下缺点:1.烘盘和加热板是非接触的,传热的方式为辐射方式,传导效果较低;2.为了便于操作人员能将烘盘支架依次推入或拉出干燥箱体,力口热板和烘盘支架均需要做成一端固定的悬臂结构,稳定性较差,容易变形,且箱体中间留有人行通道,占用了一定的空间;3.为了避免因为加热板和烘盘支架变形或者因为制造精度原因可能造成的加热板与烘盘支架之间的刮擦,加热板之间的距离设置相对较大,导致空间利用率进一步降低,进而影响了整体设备的使用效率;4.由于加热板密集排列,且一端固定在箱体上,所以加热板固定端区域难以清洗,容易滋生细菌。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 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结构紧密,清洁方便,空间利用率大,传导效果好。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由支架总成和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组成;在装置中,支架总成由主框架和安装在主框架底部四角的框架脚轮组成,并通过框架脚轮设置在箱体轨道上;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由导热介质盘管、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和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组成;其中,导热介质盘管设置多层,水平固定在支架总成中,每层导热介质盘管均由多个管子和多个连接弯头首尾依次串联而成,两端开有出液口和进液口,烘盘直接放置在每层导热介质盘管上;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和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垂直设置在支架总成的前端,表面开有多个圆孔,分别与水平排列在支架总成中的各层导热介质盘管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水平设置在支架总成下方,通过软连接管与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端连接;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水平设置在支架总成上方,通过软连接管与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上端连接。进一步,还包括翅片,翅片设置多个,为长方形冲孔薄板,冲孔直径略大于导热介质盘管的管子直径,组成导热介质盘管的管子从翅片的冲孔中穿过,使得翅片安装在导热介质盘管上。进一步,还包括金属面板,金属面板设置在翅片的上下表面。进一步,软连接管II通过快速接头分别与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和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连接,软连接管I通过快速接头分别与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和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中支架总成、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导热介质盘管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软连接管和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以及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分离后通过接应车沿着箱体轨道拉出箱体外,方便操作人员对箱体内部及加热装置的各部件进行全面的卫生清理,无需在箱体中留有人行通道,节约了空间;同时,烘盘直接放置在导热介质盘管进行加热,传热的方式由现有设备的单一热辐射传热变为热传导为主兼有热辐射的双重传热,提高了热传导的效果;进一步,导热介质盘管固定在支架总成中,避免现有加热板和烘盘支架存在的单边固定的悬臂结构,不易变形,从而不需要考虑变形的影响,每层导热介质盘管的距离可以大幅度缩短,结构紧密,提高了空间利用率,进而提高了整体设备干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导热介质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是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翅片的安装示意图;图5为干燥箱整体示意图。图中:1、翅片,2、烘盘,3、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4、金属面板,5、导热介质盘管,6、主框架,7、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8、框架脚轮,9、箱体轨道,10、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1-1、软连接管I,11-2、软连接管II,12、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由支架总成和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组成;其中,支架总成由主框架6和安装在主框架6底部四角的框架脚轮8组成,通过框架脚轮8设置在箱体轨道9上;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由导热介质盘管5、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0、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2、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和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3组成;其中,导热介质盘管5设置多层,水平固定在支架总成中,每层导热介质盘管5均由多个管子和多个连接弯头首尾依次串联而成,两端开有出液口和进液口,烘盘2放置在每层导热介质盘管5上;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2和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垂直设置在支架总成的前端,表面开有多个圆孔,分别与水平排列在支架总成中的各层导热介质盘管5的出液口和进液口连接;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0水平设置在支架总成下方,通过软连接管11与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6下端连接;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3水平设置在支架总成上方,通过软连接管11与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3 上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图3和图4所示,在导热介质盘管5中增加了翅片1,翅片I设置多个,为长方形冲孔薄板,冲孔直径与导热介质盘管5的管子直径一致,组成导热介质盘管5的管子从翅片I的冲孔中穿过,使得翅片I安装在导热介质盘管5上。通过增加翅片1,烘盘2由原先的直接放置在每层导热介质盘管5上变为直接摆放在翅片I上,增加烘盘2的热传导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导热介质盘管5的强度。在上述改进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面板4,金属面板4设置在翅片I的上下表面,用于保护翅片I不易损坏。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软连接管II11-2通过快速接头分别与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0和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6连接,软连接管Ill-ι通过快速接头分别与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3和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连接,从而节省操作时间和减轻工作量。在上述的基础上,如图5所示,当箱体较大能够容纳多个支架总成及其附属的管路时,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3和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0可以开设多个出液口和进液口,分别通过软连接管11和位置对应的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0、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相连接,支架总成及其附属的管路可以依次推入或拉出,而不需要一个专门的人行通道。目前,在大型真空干燥尤其是大型真空冷冻干燥中,物料表面需要有50°C-60°C左右的温度,由于辐射传热的方式,每层加热装置内的热介质温度需要90°C左右,90°C左右的热源现在依然依靠电热或锅炉,如果目前的大型真空干燥箱使用本专利技术装置,接触传热方式仅仅需要每层加热装置内的热介质温度为70°C左右,而70°C左右的热源在目前可以使用空气源热泵或水源热泵,热泵相对于电热或锅炉大大降低了能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要求。同时,现有结构中的单层加热系统之间的层间距多为120mm,本专利技术中的导热介质盘管6和导热介质盘管固定支架3厚度为20mm左右,烘盘2的高度为45mm左右,叠加厚度为65mm左右,空间利用率提闻了近一半。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中支架总成、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2、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导热介质盘管5能够作为一个整体在软连接管11和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2以及导热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真空干燥箱的高密度传导式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支架总成和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组成;所述的支架总成由主框架(6)和安装在主框架(6)底部四角的框架脚轮(8)组成,通过框架脚轮(8)设置在箱体轨道(9)上;所述的导热介质循环系统由导热介质盘管(5)、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0)、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3)、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2)和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组成;所述的导热介质盘管(5)设置多层,水平固定在支架总成中,每层导热介质盘管(5)均由多个管子和多个连接弯头首尾依次串联而成,两端开有进液口和出液口,烘盘(2)放置在每层导热介质盘管(5)上;所述的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12)和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设置在支架总成的前端,表面开有多个圆孔,分别与水平排列在支架总成中的各层导热介质盘管(5)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连接;所述的箱体导热介质主进液管(10)水平设置在支架总成下方,通过软连接管II(11?2)与导热介质盘管主进液管(6)下端连接;所述的箱体导热介质主出液管(3)水平设置在支架总成上方,通过软连接管I(11?1)与导热介质盘管主出液管(7)上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王柱峰杨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安华电气自动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