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控道岔,包括气缸,气缸的缸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座,气缸座为“L”形状,气缸连接在气缸座的其中一个侧壁内侧,气缸座的另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枕木侧面,气缸的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扳,连扳两端固定连接在道岔的两个尖轨之间;气缸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通过压风管道密闭连通有气控阀。与枕木连接的气缸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穿孔,气缸的连杆从穿孔中间伸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井下压风作为动力源,通过操作安装在躲避硐里的气控阀控制气缸的运动,以实现道岔的开合,既操作方便,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矿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控道岔。
技术介绍
煤矿井下道岔的开合器型中,传统的为扳道器型,即通过人工操作扳道器手把来完成,由于扳道器手把离轨道一般不超过300毫米,因此操作人员操作时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安全的气控道岔。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气控道岔,包括气缸,其特征是:气缸的缸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座,气缸座为“L”形状,气缸连接在气缸座的其中一个侧壁内侧,气缸座的另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枕木侧面,气缸的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扳,连扳两端固定连接在道岔的两个尖轨之间;气缸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通过压风管道密闭连通有气控阀。根据所述的气控道岔,其特征是:所述与枕木连接的气缸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穿孔,气缸的连杆从穿孔中间伸出。本专利技术使用井下压风作为动力源,通过操作安装在躲避硐里的气控阀控制气缸的运动,以实现道岔的开合,即操作方便,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意 图3是图2中的道岔运动后的结构示意 图4是本专利技术中气缸的结构示意 图5是本专利技术中气缸座的结构示意 图6是本专利技术中连板和挡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 1、枕木;2、连扳;3、气缸座;4、气缸;5、道岔;6、支撑板;7、挡板;8、进气口 ;9、出气口 ;10、穿孔。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气控道岔,如图1至图6所示,包括气缸4,气缸4的缸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座3,气缸座3为“L”形 状,气缸4连接在气缸座3的其中一个侧壁内侧,气缸座3的另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枕木I侧面,气缸4的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挡板7,挡板7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扳2,连扳2两端固定连接在道岔5的两个尖轨之间;气缸4带有进气口 8和出气口 9,进气口 8与出气口 9之间通过压风管道密闭连通有气控阀。与枕木I连接的气缸座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上开有穿孔10,气缸4的连杆从穿孔10中间伸出。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本实用型中的连扳和挡板以及气缸座由5毫米厚的铁板焊成,气缸通过螺栓固定在气缸座上,气缸座通过道钉固定在枕木上,连扳的两端固定在道岔的两尖轨之间,挡板与气缸的连杆通过螺栓相连。气缸的压风进气口和出气口经气控阀接至矿井压风管道,操作气控阀相应位置,气缸的连杆伸缩,从而带动连扳及道岔尖轨左右移动,实现道岔的开合,改变轨道运行方向,如此操作,简 单易行、使用方便,还能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权利要求1.一种气控道岔,包括气缸(4),其特征是:气缸(4)的缸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座(3),气缸座(3)为“L”形状,气缸(4)连接在气缸座(3)的其中一个侧壁内侧,气缸座(3)的另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枕木(I)侧面,气缸(4)的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挡板(7 ),挡板(7 )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扳(2 ),连扳(2 )两端固定连接在道岔(5 )的两个尖轨之间;气缸(4 )带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进气口(8)与出气口(9)之间通过压风管道密闭连通有气控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控道岔,其特征是:所述与枕木(I)连接的气缸座(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6),支撑板(6)上开有穿孔(10),气缸(4)的连杆从穿孔(10)中间伸出 。全文摘要一种气控道岔,包括气缸,气缸的缸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座,气缸座为“L”形状,气缸连接在气缸座的其中一个侧壁内侧,气缸座的另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枕木侧面,气缸的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挡板,挡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扳,连扳两端固定连接在道岔的两个尖轨之间;气缸带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进气口与出气口之间通过压风管道密闭连通有气控阀。与枕木连接的气缸座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有穿孔,气缸的连杆从穿孔中间伸出。本专利技术使用井下压风作为动力源,通过操作安装在躲避硐里的气控阀控制气缸的运动,以实现道岔的开合,既操作方便,又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安全。文档编号B61L7/00GK103231728SQ20131015715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5月2日专利技术者于华兵, 马士亮, 张伟, 宋厚国, 陈景美, 冯福东, 孙宝强 申请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控道岔,包括气缸(4),其特征是:气缸(4)的缸体后端固定连接有气缸座(3),气缸座(3)为“L”形状,气缸(4)连接在气缸座(3)的其中一个侧壁内侧,气缸座(3)的另一个侧壁固定连接在枕木(1)侧面,气缸(4)的连杆前端固定连接有挡板(7),挡板(7)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扳(2),连扳(2)两端固定连接在道岔(5)的两个尖轨之间;气缸(4)带有进气口(8)和出气口(9),进气口(8)与出气口(9)之间通过压风管道密闭连通有气控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华兵,马士亮,张伟,宋厚国,陈景美,冯福东,孙宝强,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滨湖煤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