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02624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7 18: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包括上滴斗(1)和下滴斗(2),上滴斗(1)的上部固设有圆柱形穿刺器(3),穿刺器(3)内的药液流道(4)连通滴管(6),穿刺器(3)的上端设置有半圆锥型的穿刺部(8),下滴斗(2)的内部有与下滴斗(2)内腔的底面紧密贴合的止液药液过滤膜(14),上滴斗(1)和下滴斗(2)由卡环(17)连接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输液结束后的自动止液,保证了患者输液过程的安全;穿刺部的结构设计,既节约了材质,便于医护人员穿刺,又可有效减少穿刺落屑;分体式穿刺器滴斗将传统结构中多个部件整合为一个组件,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
技术介绍
输液器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具,在输液器内药液输完时,医护人员如果没有及时拔出输液针或者调换输液瓶会导致患者的血液倒流。中国专利CN102350014A公开了一种输液器,其滴斗下部设置了排气管,排气管位于滴斗内腔中的一端设有排气孔,排气管的上方设置有止液药过膜,止液药过膜由药液浸润后,当药液将要流尽时,由于止液药过膜的毛细作用,药液停止于止液药过膜,从而实现了自动排气、止液功能。但该滴斗止液药过膜及排气管需与滴斗一体成型,加工难度大,止液药过膜固定效果差,装置结构不稳固、易变形破损,影响其正常使用。并且现有输液器由多种组件组成,其包括穿刺器、滴管、滴斗、软管、流量调节器、药液过滤器、外圆锥接头和注射针,组件数量多,加工、组装工序复杂,制约着制造成本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降低加工成本、具有自动排气止液功能的安全穿刺器滴斗。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它包括上滴斗和下滴斗,上滴斗的上部固设有与上滴斗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穿刺器,穿刺器的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药液流道和气体流道,穿刺器底部连接固设于上滴斗内部上端的滴管,滴管连通穿刺器的药液流道,穿刺器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进气口连通气体流道,穿刺器的上端设置有由垂直平面和圆锥面围成的半圆锥型的穿刺部,穿刺部的圆锥面上设置有连通气体流道的出气口,穿刺部的垂直平面的底端设置有斜面,斜面上设置有连通药液流道的进液口,下滴斗的下方设置有连 通下滴斗内部的出液导管,下滴斗的内部有与下滴斗内腔的底面紧密贴合的止液药液过滤膜,上滴斗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凸缘A,下滴斗外壁的上部设有环形凸缘B,上滴斗盖合于下滴斗的上方,环形凸缘A与环形凸缘B紧密接触并由套装于环形凸缘A和环形凸缘B外的卡环连接固定。所述的下滴斗的上端设置有凹槽,上滴斗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凸棱,环形凸棱设置于凹槽内。所述的进气口内设置有空气过滤膜和进气塞。所述的止液药液过滤膜与下滴斗内腔的底面之间、进气口与进气塞之间均为焊接连接。所述的穿刺器的外部套装有保护套。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止液药液过滤膜,依靠其毛细孔的毛细现象和拉升液体效应实现了输液结束后的自动止液,在药液输完或更换药液瓶时,自动将输液管道关闭,阻止空气进入患者静脉,既保证了患者输液过程的安全,也减轻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和工作压力。穿刺部的结构设计,既节约了材质,所需的穿刺力更小,更便于医护人员穿刺,又可有效减少穿刺落屑。本专利技术采用分体式穿刺器滴斗结构,上滴斗和下滴斗单独加工制造,然后在下滴斗内安装止液药液过滤膜后,再将上滴斗和下滴斗组装,实现了将传统结构中的穿刺器、滴斗和药液过滤器三个独立生产组装的部件整合为一个组件,降低了加工成本和原料成本,并且降低了滴斗的加工难度,提高了滴斗结构的稳固性;穿刺器与上滴斗为一体成型结构,保证了穿刺器与上滴斗连接处的密封性和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同时相比采用非一体成型的结构减少了组装工序和制造成本;上滴斗与下滴斗的分体结构和上滴斗与穿刺器的一体成型结构,使得只需上滴斗部分采用硬质材料,下滴斗可采用软质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滴斗,2-下滴斗,3-穿刺器,4-药液流道,5-气体流道,6-滴管,7-进气口,8-穿刺部,9-圆锥面,10-垂直平面,11-斜面,12-进液口,13-出液导管,14-止液药液过滤膜,15-环形凸缘A,16-环形凸缘B,17-卡环,18-凹槽,19-环形凸棱,20-空气过滤膜,21-进气塞,22-出气口。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它包括上滴斗I和下滴斗2,上滴斗I的上部固设有与上滴斗I 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穿刺器3,穿刺器3的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药液流道4和气体流道5,优选地,药液流道4和气体流道5与穿刺器3轴线相平行,穿刺器3底部连接固设于上滴斗I内部上端的滴管6,滴管6连通穿刺器3的药液流道4,穿刺器3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 7,进气口 7连通气体流道5。穿刺器3的上端设置有由垂直平面10和圆锥面9围成的半圆锥型的穿刺部8,所述的半圆锥型为由与圆锥面9轴线平行的垂直平面10和该平面截得的半个圆锥面9围成,穿刺部8的圆锥面9上设置有连通气体流道5的出气口 22,穿刺部8的垂直平面10的底端设置有斜面11,斜面11上设置有连通药液流道4的进液口 12。该穿刺部8的结构设计,既节约了材质,所需的穿刺力更小,更便于医护人员穿刺,又可有效减少穿刺落屑。下滴斗2的下方设置有连通下滴斗2内部的出液导管13,下滴斗2的内部有与下滴斗2内腔的底面紧密贴合的止液药液过滤膜14,上滴斗I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凸缘A15,下滴斗2外壁的上部设有环形凸缘B16,上滴斗I盖合于下滴斗2的上方,环形凸缘A15与环形凸缘B16紧密接触并由套装于环形凸缘A15和环形凸缘B16外的卡环17连接固定。环形凸缘A15与环形凸缘B16的外径相同,卡环17的内径与环形凸缘A15与环形凸缘B16的外径相配合,卡环17的内壁的一端设置有环形卡圈,卡圈的内径小于环形凸缘A15与环形凸缘B16的外径,卡环17从上滴斗I或下滴斗2侧套入,卡圈对应抵压于环形凸缘A15或环形凸缘B16的端面 上,然后卡圈的另一侧与环形凸缘B16或环形凸缘A15固定连接,从而将环形凸缘A15和环形凸缘B16紧密连接固定。下滴斗2的上端设置有凹槽18,上滴斗I的下端设置有环形凸棱19,环形凸棱19设置于凹槽18内,该结构的设计,进一步增强了穿刺器3滴斗的密封性。进气口 7内设置有空气过滤膜20和进气塞21,所述的穿刺器3的外部套装有保护套。止液药液过滤膜14与下滴斗2内腔的底面之间、进气口 7与进气塞21之间均为焊接连接,相比现有技术中采用环已酮粘接,避免了环已酮的危害。药液由上滴斗I的滴管6进入内腔,在止液药液过滤膜14的上方积聚,当止液药液过滤膜14被药液全部覆盖时,止液药液过滤膜14上方的的内腔成为气体死腔,随后药液在惯性作用下继续从滴管6滴下,压缩气体死腔内气体形成正的气压,将药液压过止液药液过滤膜14,止液药液过滤膜14开始向下渗药液,从而实现自动排空;当药液将要用完时,止液药液过滤膜14上方内腔的药液将流尽,此时由于止液药液过滤膜14的毛细孔的上方为空气,止液药液过滤膜14的毛细孔内为水,由于液体表面张力作用,使得止液药液过滤膜14具有阻隔空气通过的性能,实现`了自动止液的功能,防止了回血的发生。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滴斗(I)和下滴斗(2),上滴斗(I)的上部固设有与上滴斗(I) 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穿刺器(3),穿刺器(3)的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药液流道(4)和气体流道(5),穿刺器(3)底部连接固设于上滴斗(I)内部上端的滴管(6),滴管(6)连通穿刺器(3)的药液流道(4),穿刺器(3)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7),进气口(7)连通气体流道(5),穿刺器(3)的上端设置有由垂直平面(10)和圆锥面(9)围成的半圆锥型的穿刺部(8 ),穿刺部(8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穿刺器滴斗,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上滴斗(1)和下滴斗(2),上滴斗(1)的上部固设有与上滴斗(1)一体成型的圆柱形穿刺器(3),穿刺器(3)的内部设有互不连通的药液流道(4)和气体流道(5),穿刺器(3)底部连接固设于上滴斗(1)内部上端的滴管(6),滴管(6)连通穿刺器(3)的药液流道(4),穿刺器(3)底部的一侧设置有进气口(7),进气口(7)连通气体流道(5),穿刺器(3)的上端设置有由垂直平面(10)和圆锥面(9)围成的半圆锥型的穿刺部(8),穿刺部(8)的圆锥面(9)上设置有连通气体流道(5)的出气口(22),穿刺部(8)的垂直平面(10)的底端设置有斜面(11),斜面(11)上设置有连通药液流道(4)的进液口(12),下滴斗(2)的下方设置有连通下滴斗(2)内部的出液导管(13),下滴斗(2)的内部有与下滴斗(2)内腔的底面紧密贴合的止液药液过滤膜(14),上滴斗(1)外壁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凸缘A(15),下滴斗(2)外壁的上部设有环形凸缘B(16),上滴斗(1)盖合于下滴斗(2)的上方,环形凸缘A(15)与环形凸缘B(16)紧密接触并由套装于环形凸缘A(15)和环形凸缘B(16)外的卡环(17)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艳揭华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