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包括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动力源以及由该动力源带动旋转并置于壳体外的蜗杆,在蜗杆外套设一防尘外管,该防尘外管一端固连壳体,且该防尘外管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限位开口槽;在蜗杆和防尘外管之间还设有一螺母,该螺母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蜗杆上,工作台固定头的一端置于防尘外管的限位开口槽内并与螺母固连,且该工作固定头能沿限位开口槽滑动。该结构实现了蜗杆和防尘外管全程利用,避免设计上的浪费,而且本结构精简,制作工艺相对精简,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该结构采用内扣固定方式,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工作台受力过大时防尘外管和螺母脱离的风险,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升降蜗杆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防尘外管的高精度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
技术介绍
在升降机构中经常会使用升降蜗杆来对动作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目前使用的升降蜗杆结构如图1所示:动力源I带动蜗杆2旋转,螺母3通过螺纹套设于蜗杆2外,防尘外管4 一端通过螺纹固定套设于螺母3外,工作台固定头5固设于防尘外管4另一端,由于螺母3与防尘外管4以及工作台固定头5被固定于工作台上不能随蜗杆旋转,从而使螺母3、防尘外管4和以及作台固定头5做沿蜗杆轴线方向即垂直方向的上下运动。这种结构具有以下缺点:该结构的工作台固定头5孔位必须高于防尘外管4的高度,同时升降蜗杆结构的运动距离又局限于防尘外管4中,因此,如果防尘外管4做的偏短,则运动距离受限;若防尘外管4做的偏长,则工作台固定高度受限,而且当防尘外管4超出防尘外套固定套一段距离后,会造成工作台晃动不稳。另外,由于螺母3与防尘外管4的固定方式为螺纹固定,同时动力源I输出为旋转式输出,若使用不当有可能造成螺母3与防尘外管4的脱落,从而使升降蜗杆机构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不仅不会造成工作台晃动不稳,更不会造成螺母与防尘外管的脱落。本技术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包括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动力源以及由该动力源带动旋转并置于壳体外的蜗杆,在所述蜗杆外套设一防尘外管,该 防尘外管一端固连所述壳体,且该防尘外管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限位开口槽;在所述蜗杆和防尘外管之间还设有一螺母,该螺母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蜗杆上,工作台固定头的一端置于所述防尘外管的限位开口槽内并与所述螺母固连,且该工作固定头能沿所述限位开口槽滑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防尘外管上的限位开口槽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防尘外管的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工作台固定头也为两个,并其一端分别置于一个限位开口槽内与所述螺母固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蜗杆外螺接螺母,并在蜗杆和螺母外套设防尘外管,同时防尘外管上设限位开口槽,工作台固定头的一端插置于限位开口槽内并与螺母固接,同时工作台固定头和螺母一起在限位开口槽内随螺杆上下运动,该结构可以使工作台随蜗杆做全行程升降运动,从而实现了蜗杆和防尘外管全长度的全程利用,避免设计上的浪费,而且本结构结构精简,制作工艺相对精简,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该结构采用内扣固定方式,没有选用螺母和防尘外管常用的旋转固定方式,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工作台受力过大时防尘外管和螺母脱离的风险,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升降蜗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结合附图,作以下说明:1-动力源2-蜗杆3——螺母4——防尘外管5——工作台固定头41——限位开口槽10-壳体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即但凡以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技术专利涵盖范围之内。·如图2、3、4所不,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包括壳体10、设于该壳体10内的动力源以及由该动力源带动旋转并置于壳体10外的蜗杆2,在蜗杆2外套设一防尘外管4,该防尘外管4 一端固连壳体10,且该防尘外管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限位开口槽41 ;在蜗杆和防尘外管之间还设有一螺母3该螺母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蜗杆2上,工作台固定头5的一端置于防尘外管4的限位开口槽41内并与所述螺母3固连,且该工作固定头能沿限位开口槽滑动。工作时,动力源I带动蜗杆2旋转,蜗杆2与螺母3螺纹啮合连接,同时由于螺母3与工作台固定头5固连,工作台固定头5滑动插置于限位开口槽41内,这就使蜗杆2的旋转转化为工作台固定头5和螺母3在限位开口槽41内沿蜗杆2轴线方向的运动。由于工作台固定头和螺母螺接并被限位为限位开口槽内运动,从而使工作台的升降高度可以随着蜗杆做全称的运动,并有效利用防尘外管4的长度。另外,由于限位开口槽开设于防尘外管的外侧面上,螺母与插置于限位开口槽内的工作台固定头直接固定,因此不会造成螺母和蜗杆的脱离,从而避免工作台受力过大时防尘外管与螺母脱离的危险。优选的,所述防尘外管4上的限位开口槽41为两个,且对称设于防尘外管4的相对的两侧面上;工作台固定头5也为两个,并其一端分别置于一个限位开口槽41内与螺母3固接。这样,工作台通过两个工作台固定头与螺母两端固定,结合更加牢固,从而使工作台随蜗杆做全行程的升降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包括壳体(10)、设于该壳体(10)内的动力源以及由该动力源带动旋转并置于壳体(10)外的蜗杆(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杆(2)外套设一防尘外管(4),该防尘外管(4) 一端固连所述壳体(10),且该防尘外管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限位开口槽(41);在所述蜗杆和防尘外管之间还设有一螺母(3),该螺母(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蜗杆(2)上,工作台固定头(5)的一端置于所述防尘外管(4)的限位开口槽(41)内并与所述螺母(3)固连,且该工作固定头能沿所述限位开口槽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尘外管上的限位开口槽为两个,且对称设于所述防尘外管的相对的两侧面上;所述工作台固定头也为两个,并其一 端分别置于一个限位开口槽内与所述螺母固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包括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动力源以及由该动力源带动旋转并置于壳体外的蜗杆,在蜗杆外套设一防尘外管,该防尘外管一端固连壳体,且该防尘外管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限位开口槽;在蜗杆和防尘外管之间还设有一螺母,该螺母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蜗杆上,工作台固定头的一端置于防尘外管的限位开口槽内并与螺母固连,且该工作固定头能沿限位开口槽滑动。该结构实现了蜗杆和防尘外管全程利用,避免设计上的浪费,而且本结构精简,制作工艺相对精简,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及提高了经济效益。另外,该结构采用内扣固定方式,从而极大地避免了工作台受力过大时防尘外管和螺母脱离的风险,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文档编号F16H25/24GK203095508SQ20132003397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专利技术者吴国成 申请人:捷世达电机(昆山)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行程升降蜗杆结构,包括壳体(10)、设于该壳体(10)内的动力源以及由该动力源带动旋转并置于壳体(10)外的蜗杆(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蜗杆(2)外套设一防尘外管(4),该防尘外管(4)一端固连所述壳体(10),且该防尘外管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限位开口槽(41);在所述蜗杆和防尘外管之间还设有一螺母(3),该螺母(3)通过螺纹啮合连接于所述蜗杆(2)上,工作台固定头(5)的一端置于所述防尘外管(4)的限位开口槽(41)内并与所述螺母(3)固连,且该工作固定头能沿所述限位开口槽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国成,
申请(专利权)人:捷世达电机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